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科研资金的流向以及科研方向,正被西方国家主导的SCI所左右,科研人员在创新与思想层面存在匮乏。”
近年来,我国对科研领域的投入持续大幅增长,这本应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然而现实却令人深思,与巨额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科技界实际取得的成果,未能达到大众的预期,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实际地位也不尽人意。科学研究究竟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多少实质性贡献,成为亟待审视的问题。以SCI论文数量来评判科研人员的能力、衡量人才价值以及考核科研业绩,这种量化指标的局限性和欺骗性正逐渐显现。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系列令人忧虑的现象。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国外凭借其制定的标准,对我国科研发展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束缚。我国投入大量国家资金,无数专家人才耗费多年心血与智慧,在科研项目上取得的突破成果,却往往因为要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最终无偿地为国外所用,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更令人无奈的是,为了论文能够顺利发表,我们还需支付一笔不菲的登载费用。这意味着,外国人无需耗费太多精力,就能轻松获取本应严格保密的研究成果,他们在这场“游戏”中玩得可谓精妙。但令人费解的是,我们的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为何缺乏这种危机意识?是否有人利用话语权将我们引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如今,是时候清醒过来,重新审视我们的科研评价体系和发展方向了。
从这次DeepSeek反击美国的事件中,我们更应深刻反思。DeepSeek在面对美国相关方面的不合理举措时,展现出了敢于抗争的勇气和实力。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在科技领域,我们不能一味遵循国外的标准和规则,必须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求的科研评价体系,减少对国外学术评价体系的过度依赖,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这样才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真正实现自立自强。
一个不科学的标准使人的行为不科学。标准是人制订的,未必100%科学。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