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骑行三十四天,收获满满,累并快乐着

寒珊课程 2024-04-20 10:32:0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下江南,一直觉得是件很浪漫的事。心向往之,与今为甚。

去不去?如何去?自驾?骑行?一人?结伴?去是必须的,但自驾已经没了意思,结伴没人响应?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能因无人而停下!

骑行装备

一个人的旅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体力规划设计,身体与灵魂一路同行,有何孤单?又何惧之有?

前辈龙王哥曾经于62岁的高龄骑行去漠河。76岁的高龄,陪我去参加海参崴冬泳挑战赛,还带我加格达奇挑战中国最北冬泳,去漠河北极村感受冰天雪地的风光。龙王哥我的楷模

游泳界前辈老龙王

我自冬泳以来,已经八年,自我感觉身体和意志没有随着年龄一起老去,也时不时想检验一下自己的体力和耐力。

因事拖到三月十一日才出发,不想这天恰好是龙抬头,冥冥之中注定此行应该是顺利与平安。

从郑州出发,我选择先携自行车坐大巴车至沈丘站,然后开启骑行之旅。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河南的这片土地,已经很熟悉,没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希望尽快一点到江南。

出河南首站便是阜阳界首市,从界首一路东南方向而去,经太和县,来不及吃那闻名遐迩的太和板面,直接打卡阜阳博物馆,喜闻颍州西湖之大名,不惜逆路转道一游,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徜徉在诗词的春水里,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首站界首市

阜阳博物馆

诗意的颍州西湖

飞盖桥

从颍州西湖出发,直奔颍上管仲故里,漫步在管仲老街,寻觅着圣贤足迹,叹服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手笔,感慨八拜之交之管鲍之交的天下独一无二。

管仲老街

管鲍祠

管饱祠二贤像

九合塔

九合塔管仲像

从颍上管仲故里出发,沿漂亮而厚重的淮河大堤,边骑边边欣赏风景,不为赶路,只为夜宿淮河之畔,听一听淮河的声音。

淮河大堤

宽阔、漂亮的淮河大堤

坚固,漂亮的大堤风景线

夜宿淮河临港闸河畔

打卡地市级博物馆,来到六安,原来六安博物馆大名叫皖西博物馆,六安的正确发音是lù ān,皋陶(gāo yáo)原来是尧舜禹之后的第四位圣人。

六安之名由来

自六安博物馆出发,经舒城、过桐城,到安庆拜访了两邓故里(铁砚山房),寻踪邓石如来到菱湖公园,打卡安庆博物馆暨黄梅戏博物馆感受长江重镇的昔日辉煌。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石如,邓稼先——邓氏家族的骄傲

安庆菱湖公园

菱湖公园邓石如碑馆

邓石如碑馆简介

邓石如像

安庆博物馆

安庆地形图

皖河沸沸滔滔哀怨千秋诉无尽,天柱嵬嵬矗矗忠贞万世仰弥高

著名的石亭之战形势图

一代宗师严凤英

从安庆市坐轮渡过长江至池州、不经意间,过了秋浦河,杏花村,夜宿三台山下,打卡池州博物馆。此行意外之事太多,秋浦河、杏花村、平天湖、齐山,一个个散发着历史气息的名字,我竟然毫不知情,而只知道九华山,我是井底之蛙吗?

安庆至池州长江轮渡

这就是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秋浦河

此为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

池州三台山公园

江南池州第一程,三台山下搭帐篷

山不在高,又人气则灵

与众不同的池州博物馆

孔庙进博物馆

好像在哪里见过,熟悉也陌生

这里也是有文物的

李白成就了池州

岳飞曾在池州练兵

杜牧在池州做刺史,一首《清明》流传千古

齐山-平天湖景区走马观花,实属失误

平天湖,名字来自李白诗

从池州平天湖到黄山风景区,开启了山路骑行之旅,忽高忽低,忽上忽下,上坡一身汗,下坡冷衣衫。太平湖游泳,此行第一游,感受了春水碧于天,游泳胜神仙的滋味。

山路风景虽美,可上坡不易

漫山遍野的茶园,整齐壮观

太平湖景区示意图

美丽的太平湖

美丽的太平湖,绿水青山共蓝天

春江水暖鸭先知,冬泳之乐谁人识?

桂花树下,虽不是吴刚的桂花酒,但啤酒感觉也甚好

接下来便是黄山风景区,这是江南之行的重头戏,五岳早已游历过,但耿耿于怀与“黄山归来不看岳”,所以,九华山可以不登,但黄山游览是必须的。北门不堪长时间等待,退票后,又骑行50多公里到南门,重新登。一句话,不管多累,黄山必须拿下,况且我带有队旗,必须人和旗一起到达黄山的高峰。

黄山北门

黄山北门

入住的黄山南门民宿

黄山南门入口处

黄山迎客松也朦胧,龙翔支队大旗别样红

莲花峰上天风,红旗漫卷朦胧

光明顶

云海波澜峰作岛,天风来去雨飞花。

怪石奇松诗意里,茫茫青山披i白纱

从黄山下来至歙县古城,是本次江南行最美的体验。一路随山势急转直下,骑行的感觉,势如奔马,又如峡谷顺水行舟,两岸青山,茂林修竹,风景怡人,白墙黛瓦的民宿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犹如画中一般,此时的心情,春风得意马蹄疾,半日游遍皖南景。

下山之乐,人人皆知,黄山直下,恨无人与我同乐也

山水画,拍照与画画,你喜欢哪个?

随手一拍,皆是风景,何必一定要宏村

此亭供游人休息和拍照

小村无名景不深,青山绿水未曾闻

这条旅行风景线,骑行好去处

不知道“唐模”的人很多,它其实也很有名

从黄山下来,很快便是歙县古城,我以为,游古城古镇,必须是在夜晚,因为只有在灯光里,才能穿越千年,感受到那时代的风姿绰约。

写的好,也是真实写照。

徽州古城

灯火辉煌,一树诗千行

灯火辉煌,游人徜徉

读对联是我的一大爱好

紫气盈门墨色流芳一路阳春花正好,牛披锦绣虎添祥瑞万家和睦福同来

睡在富康亭,枕山卧水思千年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买茶地

从歙县古城,改走水路,坐船经新安江山水画廊、千岛湖去淳安,不是因为累,而是为了慢慢欣赏湖光山色。千岛湖骑行也是享受,但骑行一周将近140公里,我只骑行了半程。

新安江山水画廊导游图

去淳安的歙县深渡港

千岛湖至淳安轮船

大美新安江

大美千岛湖

蓝天白云下的千岛湖

船到淳安秀水街,骑行千岛湖开启

环千岛湖绿道

环千岛湖绿道

淳安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

淳安有个下姜村,山清水秀村庄新

从千岛湖拥抱的淳安到新安江大坝下的建德,一路沿湖而行,分不清是湖还是江。新安江大坝,成就了千岛湖,成就了淳安,成就了旅行圣地。

清澈见底的千岛湖

千岛湖游个泳,水不动心动

大名鼎鼎的新安江大坝

夜宿建德江,虽然没有“江清月近人”的背景,夜雨中,我与建德江应该是最接近的吧。

夜宿建德江

春雨打帐篷,无碍好心情

建德游泳基地,全国数一数二,令人羡慕

建德游泳基地,下水平台也漂亮

感谢建德黄会长,在此恭候多日

新安江大坝下面出来的水,既清又冷,流速快,想横渡可不是件容易得事

从建德沿新安江至桐庐富春江,绿道沿江而建,最好的体验,莫过于骑行,一路欣赏好风光,一路好心情。

新安江绿道

绿道,健康从这里开始

绿道亭中吹电吹管的,听一首《山楂树》,看青山绿水,难得半日闲

江清月近人,也成当地一品牌

桐庐富春江,夜色也很美,但白天的富春江,与千年前吴均的《朱元思书》所描述的相比,还是逊色不少,不知道是不是沧海桑田的结果。

夜色富春江,对岸桐君山紫气缭绕,仙气飘飘,桐庐亦得名由此

吟诵着《与朱元思书》,与千年的富春江同眠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富春江冬泳基地,面朝大江,隐身于观景台之下

富春江游泳,灵魂与身体一起在诗海中洗涤

不知道黄公望成就了富春江,还是富春江成就了黄公望

隐士中的楷模,富春江的严子陵

富春江骑行也销魂,几次都想跳下去游

富春江骑行也清爽

杭州打造的钱塘绿道

钱塘绿道油菜花开,满眼春光

钱塘绿道如此漂亮,以为一路骑行可达大海,可惜我想的太美好了

从杭州富阳区至杭州西湖,西湖虽美,并非我之所好,我的兴趣在大江大河,打卡博物馆,然后到继续寻找钱塘江入海而去。

清明前采茶,茶园青青,不见人影,自见帽动

杭州西湖岳飞庙,门票25元,我说应该38元,取自: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久负盛名的钱塘江大桥

杭州之江博物馆

夜宿钱塘江海宁县临江民宿

海宁县钱塘江,一眼看不到对岸,远望与江天一色,江海相连

钱塘江边钓鱼竿密密麻麻,却是只见竿不见鱼

从海宁向西北行,开启回程之路,过桐乡,到湖州的南浔古镇,跨京杭大运河,沿太湖西南岸,过长兴,宜兴、常州,直达长江重镇镇江。

京杭大运河行船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在灯影浆中,坐船最浪漫

南浔运河夜色惹人醉

湖州博物馆打卡

长兴太湖,景色虽美,鱼臭难闻

常州博物馆

常州,苏东坡的终老地

大学者赵翼故居

镇江北固山

刘备招亲的甘泉寺

天下第一江山的多景楼

镇江金山

由镇江坐轮渡过长江,到扬州,又西南行过仪征,下南京,长途奔袭,骑行140公里,至晚上11点方安排好住宿:夜宿在南京佛手湖郊野公园门口。

镇江轮渡

扬州博物馆

夜宿佛手湖

南京博物馆号难约,佛手湖里游泳乐

从南京到安徽滁州,只为心仪的醉翁亭,过定远,奔淮南,更为一碗正宗的淮南牛肉汤,千年寿县古城和在美丽的淮河游个泳。

滁州博物馆,闭门谢客

醉翁亭

醉翁亭二贤祠

醉翁亭影香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乐也

定远古城戚继光故里

定远包文正公园

定远鲁肃故里

一家淮南正宗牛肉汤

淮南牛肉汤,一瓶啤酒下肚,疲劳顿消

淮河游泳,有志者,天不负

寿县博物馆

寿县古城通淝门

古城瓮城

从寿县古城、经八公山风景区,过凤台、利辛、涡阳、于亳州上局雅途酒店歇息一晚,第二天去了商丘,本计划游玩商丘古城,应天书院,商丘博物馆,不想家有事,提前打道回府。坐大巴回郑,自此行程结束,屈指算来,共计三十四天。

利辛港口湖小住

涡阳博物馆

涡阳博物馆老子像

不得已入住亳州上居雅途,也是旅行的最后一晚

最后一个景点,华佗故里

于不知不觉中,一月有余,一路上,酸甜苦辣,风餐露宿,晓行夜宿,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爽快,有骑行正当午,汗水湿衣衫的艰难。若问我的感受,一个字,值,二个字超值。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