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阳货篇》共26章。主要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了人性的相似性和习惯的差异性,提出了“仁”的概念,讲述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以下是《论语·阳货篇》成语收整。
1、怀宝迷邦
【解释】: 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出处】: 《论语·阳货》: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翻译】:阳货说:把自己的才能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可以成为仁吗?孔子说:不可。”
【举例造句】: 老汉常听得秀才每说道:“幼而学,壮而行,怀宝迷邦,谓之不仁。” ★《琵琶记》第四出
【近义词】: 怀才不遇、怀道迷邦
2、岁不我与
【解释】: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出处】:《论语·阳货》:曰:“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翻译】:阳货说:“时光流逝了,年岁也不等人啊。”孔子说:“好吧,我准备出仕吧。”
【举例造句】: 岁不我与其奈何,两鬓星星尚如此。 ★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
【近义词】: 时不我待
3、割鸡焉用牛刀(杀鸡焉用牛刀)
【解释】: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翻译】:夫子到了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夫子莞尔一笑说:“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的刀呢?”
【举例造句】: “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
【近义词】: 大材小用、小题大作
4、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解释】: 磨了也不变薄,染了也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翻译】:夫子说:“是啊,我说个这话。不是还有这样的话吗?坚硬啊,磨也磨不薄,清白啊,染也染不黑?我难道是个匏瓜吗?只挂在那里不给人吃?”
【举例造句】: 其实信得及他这朵妙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真有个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光景。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
【近义词】: 磨不磷,涅不缁5、磨而不磷
【解释】: 磨了以后不变薄。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磨而不磷,未尝不心存社稷。 ★唐·李德裕《袁盎以周勃为功臣论》
6、涅而不缁
【解释】: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义孙可谓岁寒不凋,涅而不缁者矣。 ★《晋书·刘曜载记》
【近义词】: 泥而不滓、出淤泥而不染
【反义词】: 同流合污
7、不磷不缁
【解释】: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赵公得罪,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不磷不缁,如赵公在时。 ★宋·叶適《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
【近义词】: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反义词】: 随波逐流
8、匏瓜徒悬(匏瓜空悬)
【拼音】: páo guā tú xuán
【解释】: 匏瓜:似葫芦而稍大,成熟后可以做水瓢。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为世所用。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9、系而不食
【拼音】: xì ér bù shí
【解释】: 系:结。光挂着却不吃。指中看不中吃的东西。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近义词】: 中看不中吃
10、兴观群怨
【解释】: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1、墙面而立(面墙而立)
【解释】: 指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亦作“面墙而立”。
【出处】: 《论语·阳货》: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翻译】:夫子对伯鱼说:“你研习《周南》《召南》了吗?人如果不学《周南》《召南》,就好像正对着墙壁站着啊!”
【举例造句】: 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 ★南朝·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
12、色厉内荏
【解释】: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翻译】:夫子说:“神色严厉而内心怯懦,若从小人中找一类来做比喻,那就像是挖墙洞行窃的小偷吧。”
【举例造句】: 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 ★叶圣陶《英文教授》?
【近义词】: 外强中干、外荏内荏
【反义词】: 表里如一、名副其实
13、穿窬之盗
【拼音】: chuān yú zhī dào
【解释】: 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伤残犹剽掠之徒,贪鄙胜穿窬之盗。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
【近义词】: 梁上君子
14、道听途说
【解释】: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翻译】:夫子说“从路上听道的,又在路上说,这是德行的垃圾。”
【举例造句】: 妹子道听途说,不知是否?尚求指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近义词】: 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
【反义词】: 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
15、患得患失
【解释】: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翻译】:夫子说:“与卑鄙的人怎么可以在一起侍奉君主呢?他没有得到职位时,生怕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假如一个人老怕失去职位,那他就无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举例造句】: 既无“患得患失”的念头,心情也自然安泰,决非欲“骗人安心,所以这样说”的:切祈明鉴为幸。 ★鲁迅《两地书》
【近义词】: 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反义词】: 公而忘私、大公无私
16、无所不至
【解释】: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夜间絮絮叨叨,你问我答,凡街坊秽亵之谈,无所不至。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近义词】: 无所不为、为所不为、无微不至
【反义词】: 无恶不作
17、恶紫夺朱(红紫夺朱、红紫乱朱、以紫乱朱)
【解释】: 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翻译】:我厌恶用紫色代替红色;厌恶用郑国的俗乐淆乱雅乐;厌恶那些巧言善辨倾覆国家的人。
【举例造句】: 据此贼情理难容,伤时务,坏人伦,罪不容诛,一心待偎红倚翠,论黄数黑,恶紫夺朱。 ★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
18、郑声乱雅
【解释】: 郑声:郑国的音乐。郑国靡乱的音乐扰乱了优雅的音乐。比喻邪扰乱了正。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七曰郑声乱雅。然朱紫有色而易别,雅、郑无象而难知,圣人惧其难知也,故定律吕中正之音,以示万世。(《宋史·乐志三》)
19、免怀之岁
【解释】: 指三岁。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翻译】:夫子说:“宰予真不仁啊!孩子生下三年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啊。像宰予这样,他会有三年的爱心报答于他的父母吗?”
20、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翻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行啊!不也是有掷彩下棋的游戏吗?下下棋,也比什么都不干要好些。”
【举例造句】: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以与朋辈优游谑浪,炳麟亦不为也。 ★章炳麟《与袁世凯书》
【近义词】: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21、博弈犹贤
【解释】: 后指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您怎的连‘博弈犹贤’这句书也不记得。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22、居下讪上
【解释】: 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出处】: 《论语·阳货》: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翻译】:子贡说:“君子也有憎恶吗?”夫子说:“有憎恶。憎恶专好指责别人缺点的人,憎恶身居下流而诽谤上流的人,憎恶持强勇敢而无礼的人,憎恶果断敢为却不同事理的人。”
【举例造句】: 而成帝尚复不语,乃以为居下讪上,廷辱保傅,罪死无赦。 ★《晋书·段灼传》
23、恶居下流
【解释】: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24、讦以为直
【拼音】: jié yǐ wéi zhí
【解释】: 讦:攻击别人短处;直:直率。揭发别人的隐私自认为坦率。形容人品奸诈虚伪。
【出处】:《论语·阳货》: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翻译】:夫子问:“端木赐啊,你也有所憎恶吗?”子贡答道:“我憎恶把追求侥幸得手当成是聪明的人,憎恶把不谦虚当成是勇敢的人,憎恶把攻讦别人隐私当成正直的人。”
【举例造句】: 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 ★唐·韩愈《争臣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