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氏兄弟在东汉末期可谓是高开低走。兄弟二人但凡有点能力,三分天下起码也得有其一。可惜的是无论袁绍还是袁术都没成事,我们现在提及汝南袁氏,都必然说四世三公,但这里的四世三公指的是袁术,而不是袁绍。十常侍之乱时,袁绍为中军校尉,而袁术为虎贲中郎将,董卓主政后,袁绍为渤海太守、乡侯,袁术为后将军、阳翟侯。袁绍的地位比袁术低一些。原因就是袁绍是庶子,袁术是嫡子,在当时嫡庶之别是不可动摇的原则。
袁绍生父是司空袁逢,后过继为袁成养子,但袁绍的母亲出身却不高。公孙瓒曾说:“绍母亲为婢使,绍实微贱,损辱袁宗,绍罪九也。也就是说袁绍的母亲不仅不是袁逢的妻子,妾或侧室,只是“婢使”,一个小丫鬟或女佣人之类的地位卑微的女子。袁绍母亲地位之贱,以致袁绍“不可以为人后”,不仅不能代表整个袁氏家族,而且还是袁氏的耻辱。

但袁绍能力远远高于袁术,据有冀州之后,不少人都投靠袁绍。袁术对此十分嫉妒,在袁术眼里,袁绍不是不是他哥,而是“家奴”而已。在外人看来,把袁绍当作汝南袁氏的一分子,但在家族内部里,袁绍根本没有地位可言。可以说,袁绍后来的地盘完全是凭本事打下来的。袁绍之母虽然在袁家地位卑微,但得到了袁逢很喜欢袁绍,毕竟袁家的第一个男孩,袁逢一直把袁绍视为长子。


袁逢对袁绍的偏爱,导致了家族中其他成员的非议,袁逢的弟弟袁隗,对袁绍就没什么好感。因此,袁绍与这些汝南袁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关系都很紧张。后来袁绍起兵讨伐董卓,身在洛阳的袁隗、袁基等袁氏家族成员一百多人全部被董卓所杀,对于这些袁氏家人的安危,袁绍根本不放在眼里,甚至可能是有意造成这样的“借刀杀人”之局,可见袁绍与家人之间的矛盾之深。作为一个私生子,如果碌碌无为,袁绍很可能真得就像袁术所说得那样,不过是半个家奴而已,然而袁绍并未向命运屈服,他努力为自己设计和塑造良好的公共形象,广泛开展社会交往,结识了众多有能之士,为将来的政治军事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年的私生子竟然成长为家族的代表人物,这决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袁绍后来的能够成事,主要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也说明他的能力远远高于袁术。

袁绍长得帅(有姿貌威容),而且很有人缘,身边聚集了一大帮人。而且袁绍还不断地给自己塑造“人设”。就是树立“孝”的道德,为母亲服丧三年(这里的母亲显然是袁绍的生母),又给父亲服丧三年,当时东汉后期士大夫普遍不服亲丧,而袁绍恢复古礼,安心服丧六年,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人们都认为他是举世无双的大孝子。这也为袁绍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袁绍的努力为他在士大夫中塑造自己的形象,赢得了“清名”,这完全是他个人奋斗争取来的,反观袁术以及其他袁氏诸子,就没有这种清名。后来袁绍的叔父推荐袁绍进入何进的大将军府担任府,在建立西园军时,袁绍成为中军校尉,从此登上东汉王朝的政治军事舞台,并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而袁绍最后败于曹操,主要是因为派系斗争以及缺少自己的嫡系,派系斗争直接影响到官渡的失败。袁绍没有自己的嫡系,自己兄弟反目,家族也不全力支持他。袁绍虽然在官渡吃了败仗,但其根基并未动摇,曹操一直到袁绍死都没能越过黄河一步;袁氏集团的覆灭,最大的原因还是二袁相争。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