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大将军,一生戎马六十年,跟军阀斗过,跟国民党打过,也跟伪军、日军、美军,还有越军交过手。到了七十四岁那年,他仍旧穿着战衣,领着队伍就往战场上冲。
许世友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新中国一建立,他都干过哪些大官?后来许世友生病了,走了,邓小平同志直接说了七遍“很特别”,这背后到底有啥故事?
【职务很高,关系很硬】
许世友从小家里穷,书念得不多,但他一辈子都喜欢练武,恨透了坏人,性格直愣愣的,像火一样,根本不服管,身上带着一股子江湖气,是个了不起的革命英雄。
战场上,许世友可是出了名的勇猛。在红军那会儿,他总是扛着大刀往前冲,就算后来当上了团长,也还是冲在最前头,杀了不少敌人。碰到啥危险,他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就往那刀光剑影里闯。
毛主席经常提起,许世友在山东战场上可是打出了一片天地,红了半边天。
抗战那会儿,许世友可是立下了大功一件,那就是解放了胶东。时间得追溯到1940年9月,是毛主席亲自挑选的他,让他当上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旅的旅长,然后他就带着队伍杀向了山东的胶东地界。
那时候,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真的很大,咱们在胶东的抗日队伍被拆得七零八落,眼看就要被挤出胶东了。在抗击投降主义的动员大会上,许世友态度坚决地表示:“我到胶东来,就是为了打仗的,要是这儿安稳,我才不来呢,我来了这儿就别想太平。”
许世友真没让毛泽东失望,从1941年春天一直到1945年8月,这四年多,他一直跟日伪军硬碰硬地干。在牙山那一仗,他带着队伍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把咱们在胶东的劣势给扭转过来了。
接着,他打下了海阳,在榆山打了胜仗,把发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把赵保原带头的二三十个伪军队伍给端了。他还多次挫败了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和一点点蚕食的计划。
到了1945年,胶东和鲁中的两块革命地盘合到了一块儿,整个山东省都让八路军给占满了。八路军的地盘通常都跨好几个省呢,但在山东这儿,他们可是实打实地掌控了一整个省。
许世友参与了包括莱芜战斗、孟良崮激战以及胶东地区的保卫战等一系列大战。毛主席曾提及:“陈毅攻打孟良崮时,南边他听粟裕的指挥,北边则依靠许世友。”
在打仗那会儿,山东战场上,咱们就靠三支队伍,愣是把敌军30万给打垮了。不光如此,还抢回了山东那块战略要地,并且把它建得更好。这事儿,简直就是咱们军队历史上,以小打大、反败为胜的一个大神话。
二十多年的革命岁月里,许世友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还有咱们中国人民的解放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功绩是永远都忘不了的。
毛主席和刘华清曾称赞许世友,说他身为军队统帅,却依然勇于亲自率领突击队冲在最前线,这种事迹在中国以往的记载中十分罕见。
建国之后,许世友挑起了不少重担,他当过山东军区的头儿,也做过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的司令员,还在解放军里当过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也是他的头衔之一。不过,要说他哪个职位最让人记得住,那肯定是他在南京军区司令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整整18年,这事儿可算是破了纪录了。
许世友不光担任了那些职位,他还被选为了中央军委的常务委员、国防委的一员、中央委员会委员以及政治局委员,在众多的开国将帅里头,他的地位算是相当高的。
许世友手下厉害的人物真不少,据统计,至少有7个是开国后被封为上将的,36个被封为中将,还有65个被封为少将,加一块儿总共有108位开国将军呢,这数字还没算全。就凭这阵容,他的地位都能跟大将相提并论了。
还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许世友在当胶东军区司令那会儿,手底下有两个小兵,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们还默默无闻,没啥大官衔,但你别看他们当时不起眼,后来可是出息了,成就比许世友都高。
张万年和迟浩田这两位小伙子,一个是在1944年,另一个在1945年,都只有16岁时就加入了军队。可谁又能想到,他们日后竟都坐上了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位置,这可是连许世友都没能达成的成就。
很多人都说,许世友这一辈子活得传奇,大家都叫他“黑李逵”。但在毛主席看来,他更像汉初那个稳重但不太爱读书的周勃。一到关键时刻,许世友总能稳稳当当,选对路。这也说明了,在毛主席心里,许世友的位置可不低。
咱们国家一共有57位开国的大将军,要说战功赫赫、贡献大大的,许世友将军肯定能挤进最厉害的那几个里头,前五名绝对没问题。
【喝了一辈子酒,活了80岁】
许世友特别爱喝酒,酒量也是大得吓人,就连打仗时也不忘喝上几口。新中国成立后,他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酒。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许世友喝这么多酒,怎么身体还一直挺好呢?
有的人稍微沾点酒就会上头,哪怕只是一瓶啤酒下肚,就得赶紧往医院跑。可也有人,不管喝多少都跟没事人一样,反而越喝越有精神,就像古代的英雄武松,酒量好到喝一点就多一份力气,喝得多了力气就更大了。许世友就是这样的人。
许世友投身革命后,得了个特别待遇,那就是战斗时能喝酒。有人心里头嘀咕,觉得不公平。领导听见了,就直接回了一句:“你要是能像许世友那样厉害,喝酒的特权也给你!”
许世友对运动特别上心。他小时候就在少林寺学武术,参加革命军队后,还是天天坚持练习,老爱找战士们比试比试,通过武术跟大家交朋友。
建国以后,尽管上了年纪,但他锻炼的习惯一直没落下,只要有空就会练几套拳法。这样的坚持,让他的身子骨更加硬朗,抵抗力也变强了,连以前喝酒对身体的影响都减轻了不少,对各种疾病的预防也是大有裨益。
许世友天天都会喝点小酒,但他喝酒很有分寸。到了老年时候,医生盯上了他的酒瓶子,规定他每次最多只能喝三杯,还得慢慢享用,得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
许世友对肉情有独钟,这些油脂多的食物能帮他减轻喝酒后的不适。
到了老年,许世友更加讲究吃的营养均衡,肉菜兼备。
许世友将军老年时的日常吃食挺朴实:早上起来就是俩煎蛋,配上点榨菜丝和腌黄瓜条,再来一小碗白米粥。到了中午,饭桌上摆的是四个菜加一碗汤,两荤两素,都是家里常做的那些。到了晚上,吃得也不复杂,一小碗米饭或者面条,加上一个素菜和一个荤菜就对付过去了。
这个食谱既简单又富含营养,让许世友吃得健康,确保了他的身体营养全面,不会有啥大问题。
【被邓小平连称7个“特殊”】
1979年跟越南打完那场自卫反击战后,许世友觉得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了,就开始琢磨起自己走后的事情。他心里头有个念头,活着的时候要一心一意,对党忠诚,对毛主席忠心;等哪天不在了,也得尽到孝心,得埋在老妈身边。
许世友的妈妈一辈子过得挺不容易,辛辛苦苦把孩子们拉扯大。可他呢,因为整天忙着搞革命,老是没办法在身边尽孝心。
1958年的时候,许世友的老妈走了,享年94岁高龄。许世友站在老妈的坟头,跟儿子说,以后他走了也得埋在这儿,挨着老妈。
对于许世友这样的身份,土葬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新中国一建立,为了守住耕地、省着点用土地,还有推广唯物主义,1956年4月27日那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这些大人物,还有另外146位各界有名望的人,一起签了个名,主张大家火葬。
过了五个月,到了全国第八次代表大会那会儿,党、政府、军队里的头头脑脑们,都在这份倡议上签了字,不过有个人例外,那就是许世友上将。那时候,他已经是中央候补委员了,官职也不小。
会议期间,许世友直接跟毛主席说,他过世后不想火化,就想土葬,希望能葬在母亲身旁,算是尽最后一份孝心。毛主席听了,啥也没说,就是微微一笑。
1985年的时候,许世友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心里明白自己可能没剩多少日子了。于是,他就让秘书给党中央打了个报告,说自己对组织没什么别的要求,就希望在走了以后,能按老传统土葬。他想埋在老妈旁边,这样也算是尽了孝心了。
这份文件抵达北京后,很快就被中央的大佬们和中央军委的负责人传看了。但是,因为那年推出的火葬倡议,谁都不敢轻易给个准话。
最后,这份报告落到了邓小平的手里。邓小平很清楚许世友的性格,也懂他对母亲的那份愧疚。他琢磨了好久,然后才给出指示:“就按这个办,但以后不能再有这样的事儿了。”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这位开国大将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当时他80岁。王振接到邓小平的指示,要他去南京军区帮忙安排许世友的后事。
许世友一辈子当兵打仗六十年,战绩辉煌,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是个性格独特、经历非凡、贡献巨大的传奇人物。他手里有张邓小平亲笔签发的特别通行证,这可是真正的特别中的特别。
最终的那次特别安排,帮许世友达成了心愿。
11月7号,有一队车悄悄从南京往河南开。这一路上,车队没按喇叭,车灯也没亮,但整个气氛特别庄重,是由解放军一路专门保护着的。
许世友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卖命,死后他的灵魂回到了家乡,守在母亲的坟前。凡是听说过许世友将军故事的人,都会被深深打动。这位为了国家和百姓打了半辈子仗的老将军,最后能安葬在母亲身旁,永远和母亲在一起,真是让人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