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涎沫”三方证

忆山健见 2024-02-22 10:05:40

| 导读:《伤寒论研究大辞典》中对“吐涎沫”的注释是:“口中涎沫量多,时时吐出”,该症主要见于胃寒有饮者,本期与大家分享治疗呕吐涎沫常用的三个经方。

胡希恕经方医学

半夏干姜散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各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胡希恕先生注:吐涎沫说明胃寒有饮,本条胃寒停饮比较重,需用半夏干姜散。与小半夏汤相比,本方以温热的干姜易生姜,加强温中力量。

注:本方可视为小半夏汤以干姜易生姜,半夏下气止呕、干姜温散寒饮,煎之以浆水为调中益气之意,故此治胃中寒有微饮而呕吐涎沫者。本方虽亦治呕逆,但更偏于治寒。本方证当属太阴病证。

吴茱萸汤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英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胡希恕先生注:胃中停水,水气上冲,吐涎沫是一个症状,还可见到头晕、头痛、恶心欲吐等,但以头晕最为多见,临床上梅尼埃病多见吴茱萸汤证。本方治疗头痛、头晕、吐涎沫、胃疼,只要见呕恶,证属虚寒者,一般都可应用,疗效显著。方中吴茱萸性温,利于虚寒,不利湿热。临床上考虑患者有热,尤其是实热证者,吴茱萸当慎用。

理中汤(丸)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9克

上四味研细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温开水送服,一日三次。亦可水煎服。

注解:伤寒病愈后,其人喜唾,久久不已,此为胃中有寒饮,宜以理中丸温以和之。喜唾为胃虚有饮,此证多有,不必限于大病差后,本方有良验。

小结

呕吐涎沫指的是口中涎沫量多,时时吐出,其核心病机是“胃寒有饮”;半夏干姜散、吴茱萸汤、理中汤均见此证,但这几个方证有所区别:半夏干姜散证与吴茱萸汤证相似,但没有头痛、头晕。吴茱萸汤证主要有头痛、头晕症状,尤其是头晕。理中汤里用人参,可见不但寒且虚,而见心下痞硬。

3 阅读:24

忆山健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