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管理僧人、道士的机构叫什么?具体又设置了哪些职官?

左都御史有料 2023-12-13 12:19:15

御史每天几乎都会在后台收到很多私信,比较简单的一般都会当时就回复。当然也有一些读者会提出比较专业性的问题,这类基本都会单独发文。应读者要求本期内容主要是来讲一讲清代的僧、道官系统。

与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一样,僧、道官也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的,最高的机构就是京师的礼部,其下的府、州、县也都设置了相应的职官。

礼部祠祭司下属之僧道科

礼部祠祭清吏司(简称祠祭司),掌吉礼、凶礼之事。吉礼即祭祀,凶礼即帝后丧葬仪制。

祠祭司的下属机构有祭祀科、时宪科、僧道科以及火房等单位,分掌本司各项事务。因主要讲的是僧道方面的内容,所以重点介绍僧道科的相关职掌。

僧道科在礼部的地位并不高,平时的事务也少。僧道科具体又分为僧录司、道录司,分管管理佛教、道教事务。

按照清代中央官制,凡是属于“司”的部门,其最高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但是僧录司、道录司只是空有司之虚名,其行政等级与主事相同。

僧录司最高长官叫左右善世,各一人品级为正六品,副长官为左右演法,各一人品级为从六品;道录司设左右正一,各一人品级为正六品,副长官为左右阐教,各一人品级为从六品。

僧录司、道录司的官职数量较少,僧录司还有左右讲经、左右觉义;道录司有左右至灵、左右至义,除此之外不设其他职官。

按《大清会典》的记载,凡全国各省的僧道官至选取升补,皆有僧道科办理并呈文知会吏部注册。此外京师的东西南北城设僧宫八处、道宫六处,由僧道科派出讲经、觉义和至灵、至义等官分别管理。

府属僧道官

省一级单位包括总督衙门、巡抚衙门以及布政使司衙门,都不设僧道官。这是因为各省省城一般的行政事务都是由府级单位负责的,如浙江省城由杭州府管理,广东省城由广州府管理,等等。

府一级单位下属有很多机构,像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宣课司、税课司、府仓、茶引批验所、驿站、医学、阴阳学等。

僧道事务因不是行政重点,所以排在最后。府一级管理僧人的机构叫“僧纲司”,管理道士的叫“道纪司”。

僧纲司设“都纲”一人,秩从九品,副都纲一人,秩未入流;道纪司设“都纪”一人,秩从九品,副都纪一人,秩未入流。

很明显僧纲司、道纪司的职官配置十分寒酸,只有两个职官。不过别看他们级别不高,任职门槛却是一点也不低。

按规定,都纲、都纪的原始身份就是僧人和道士,且必须是通晓经义、恪守清规戒律的得道之人。僧纲司、道纪司没有单独的衙门,职官一般都在当地最有名望的寺庙、道观兼任方丈、道长。

州、县属僧道官

不管是直隶州还是散州,僧官官的设置都是一样的。管理僧人的机构叫“僧正司”,管理道士的机构叫“道正司”,级别比府低一级。

与府相比,州的僧道事务更少,所以僧正司仅设一个职官,称“僧正”;道正司也是一个,称“道正”,其品级皆是未入流。

县属的僧道机构级别最低,管理僧人的叫“僧会司”,管理道士的叫“道会司”,其职官也是各一人,即“僧会”、“道会”各一人,品级未入流。

府、州、县之僧道官的选任权在礼部,如遇僧道官出缺,地方要上报礼部,并从中拣选符合任职条件的僧人、道士出任,同时要知会吏部并注册。

僧道官的职掌

府州县之僧官主要管理辖区内的僧人、佛教事务,在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见到人一旦失意绝望就会去寺庙当和尚、尼姑。

其实这是不符合历史的,清代时剃度出家并非家常便饭,民人若想出嫁为僧、为尼,是必须经过朝廷认可的,即礼部颁发度牒。度牒上会注明籍贯、姓名、师承等详细信息,有了这个身份证,才算是正式的僧尼。

普通人如果没有取得度牒,而私自剃度,按大清律要杖八十,家长若知情不报或主动将儿女剃度,其罪也是杖八十。

民人出家为何会设有一定的门槛呢?这是因为一旦出家为僧人、道士,就可免除赋税、徭役。如果不对此加以控制,动不动就出家,势必会对国家的财政造成负面的影响。封建专制时代以农为本,倡导农业生产才是正道。

最后需要讲一下正一真人,正一真人的全称是“龙虎山正一真人”,专管龙虎山道教、道士事务。

正一真人是明清两朝皇帝正式册封的,且享受世袭之制。明代时正一真人为二品,清代降为三品。其级别比礼部的僧道官高多了,且龙虎山的道教事务是独立运行的,不受江西地方官制约,只对礼部负责。

1 阅读:38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