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安则天下安

云水便有情 2024-07-14 11:42:41

济群法师于新西兰开示

“东方智慧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新西兰当地时间7月7日上午,于奥克兰市中心,济群法师受邀为300余名听众作了《东方智慧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的主题讲座。

当今时代,资讯的泛滥,人心的混乱,父母的焦虑,让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家庭教育也因此面临从未有过的复杂局面。济群法师表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养育孩子确实不易。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教育好孩子,不仅是家庭的需要,也是社会责任。如何将东方智慧运用于家庭教育,与其它文化互相交融,使每个人都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态?济群法师为当代家庭和父母,提供了切实的智慧解决之道。

新西兰华人国会议员陆楠女士出席讲座并致辞,她说自己也很希望学习如何用东方智慧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对法师的讲座非常期待。

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亲情观?目前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另一种则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中国的家庭,更多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这样的认识通常会产生两种做法。

一类是对孩子充满管控意识。很多父母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塑造孩子,不顾及孩子先天的禀赋、兴趣爱好和自身情况,希望孩子处处都听从父母,这必将给双方带来痛苦和冲突。过度的管控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压抑、焦虑。同时,父母也会因孩子不顺从自己而烦恼。另一类是对孩子特别溺爱,整个家族都围绕着孩子成长,以孩子为中心来生活。这种过分的溺爱,会让孩子慢慢培养出一种强大的自我,等他长大后,带着这样的模式进入社会,很容易吃亏。

西方对这个问题的处理,相对理性。孩子18岁之后就独立生活,与父母不是捆绑的关系。当然,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但教育思路很重要,是百般呵护、各种溺爱,还是帮助对方独立成长?基于此,法师倡导建立正确的亲情观。孩子与父母是各自独立的生命体,当然要互相关爱、尊重和理解,但不是互相捆绑。从佛法的角度来说,要建立一种缘起的亲情观。

在教育问题上,多数父母都比较关心成绩和排名。为了孩子更优秀,还会报各种课外班,以培养兴趣爱好、社会能力。这些行为固然无可厚非,但我们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身体方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生活没有规律,缺少锻炼,就不利于健康;心理方面,很多父母只看重成绩、能力,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抑郁、焦虑,或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时,才后悔莫及。

我们常讲陪伴、关爱、理解、引导,但很多父母忙于事业,忙于追求财富,容易活在自我的感觉中。所以要认识到:身心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好的投资。没有健康的身心,就算拥有整个社会的财富,都无法享受。

孩子的品行也很重要。每个生命都是产品。企业要设计才能打造出合格的产品;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同样如此。每个人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自己,与长时间的积累和教育息息相关。我们希望自己和孩子都是优秀的产品,首先要了解,美好生命的打造是有因果,有技术,有一套方式方法的。

每个人都是生命产品的最佳体验者。如果每天过得开心,那你的生命品质不错;如果每天都是各种焦虑、抑郁、不开心,那你的产品体验就不好。如果你自己体验都不好,别人体验能好吗?所以心态的培养很重要,不只是个人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人工智能时代,很多技能都会落伍。没有健康的心态和品行,未来人的心理就会有问题。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否则一旦失去依托,何以自处?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很多父母都在找学区房、名校、好老师……这些外在的助缘当然重要,但我们还要知道,生命是无限的累积,有其前因后果。每个人来到世界的起点是不一样的,都有先天禀赋,并非一张白纸。比如有的人有艺术天赋,有的人有文学天赋,有的人擅长理性思维,有的人擅长感性思维,所以发掘孩子的天赋,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正如古人所言:书到今生读已迟。我们过去生命的累积,造就了现在的生命;此生的努力,也会成为未来生命的开始。

教育可分为灌输式和启发式两种。苏格拉底就是启发式教育的典型,他说自己是知识的助产士,要启发每个人的认识,而非灌输式的。中国的孟子也有类似观点:学问之事无它,为求取放心而已。但我们在向外追逐的过程中,却把自己的良知丢掉了,不懂得如何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禅宗认为,每个人都有无尽宝藏,有自我拯救的能力。纽约日报列出的十大奢侈品,第一就是觉醒的心。每个人都有觉醒的潜质,要去开发这样的心。

谈及教育,很多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教育。其实,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同等重要。

第一是家庭教育。家庭应该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中国自古就有胎教,孕妇健康生活,心存善念,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婴儿期间,父母如何对待他,也会影响他对待世界的方式。比如孩子哭了饿了,父母的反馈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东方人呵护备至、溺爱担心,总是抱着,西方人就比较放养。儿童阶段,父母更要言传身教。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也是复印机。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待人处事的方式都是在教育孩子。只有教育好自己,才有可能教育好孩子。

第二是社会教育。社会对人的影响很大,过去可以规划社会环境,如中国历史上的孟母三迁,但现在我们很难规划社会区域。所以要选择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包括孩子跟什么人来往,交什么样的朋友,都很重要,最好是正直、诚信、有包容、有学问的。当今社会,孩子的教育特别难,因为资讯发达无孔不入,各种社会乱象无形中都在影响孩子。有的国家,对孩子使用手机会进行管理,因为网络上有各种诱惑和垃圾信息,如果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手机上,人就废掉了。

第三是生命教育,这就需要从东方智慧中去获得。东方智慧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从学习做人,到修身养性。佛法自古以来被称为心性之学,我们一方面要认识东方智慧的价值,另一方面要有落实之道。比如安心茶室这样的场所,就有很好的体验,包括正念禅修、禅茶、读书、养生等,可以助力现代教育。

前几年开过一个主题为“学已成人”的哲学大会。儒家说“人人可为尧舜”,又说“人与禽兽几希”,所以人的发展弹性很大。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生命在迷惑系统就是众生,进入觉醒频道就是佛。佛和众生不是天壤之别,只在一念之间。《论语》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一个人真能这样,走到哪里都让人欢喜。《大学》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修身?就是遵循德行修正自己,让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很多人质疑,我为什么要遵循道德?觉得道德是社会的需要,而非个人需要,认为讲道德会吃亏,不实惠。其实,道德是对自己行为的选择。生命是一种累积,不同行为造就不同人格,我们都希望拥有更美好的人格,就要从身语意三种行为落实,而道德就是造就优秀人格的材料。

如何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佛法讲发愿,儒家讲立志。古人讲内圣外王,要有高尚的志向,人生一直追寻这个志向,就不会没有意义。现在的人常觉得无意义,就是因为生命目标太容易实现了。儒家文化提倡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不修家就不齐,家不齐则天下不治。如果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这个家肯定有大问题。如果每个家庭都好,那国家、社会自然就好了。

佛法对世界的认识,最重要的就是因缘因果。我们所有行为,都会带来后续的结果,造成生命的累积,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如果有因缘因果的观念,每个人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希望生命美好,那就要种下生命美好的因;我希望事业顺利,得到更多人认可,就要有利他心。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所以,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引导孩子树立因果观。

今天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佛法的正念训练,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最佳方式。正念的重点,就是开启我们内在的觉知力。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锚点,将心安住其上,专注的同时,还要清清楚楚地知道每个动作、每个呼吸、每个念头,这份清清楚楚就是我们的觉知力。当有了觉知力,我们就能与念头保持距离,把心从心理疾病的惯性轨道中拉出来,将之带回当下。每个人的内心,既能够制造问题,也能解决问题,佛法给予我们的就是这种禅的智慧。

家庭为什么不和?因为每个人都从自我角度出发。如果你能理解、同情、接纳孩子和你的另一半,然后再进一步沟通,家庭肯定是和谐的。我们希望孩子未来能够更健康,就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和自己的关系,一是和世界的关系。正念禅修可以引领我们回归本心;慈心、利他心可以帮助我们与世界更好地相处。

此次主题讲座,受到当地民众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前来,静心聆听法师的教诲。讲座过程中,大家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时而陷入深深思考,东方智慧的涓涓细流,悄然滋养了每个人的心田。智慧文化,犹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让新西兰的冬天也变得温暖起来。

开示结束后,听众收获满满,纷纷根据自己的情况,诚恳地向法师提问。济群法师一一给出清晰、准确的回答。这些回答既接地气又富有智慧,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

问:如何帮助孩子在兴趣和生存之间作选择?孩子喜欢画画,但画画可能无法养活自己,如何引导?

济群法师:首先父母的设定就有问题。画画为什么就不能养活自己?如果孩子真有这个兴趣和天赋,画好了也是可以谋生的。而且很多画都进入了商业环节,比如广告创意等,这还只是一般的能力;如果能力再高一点,还会更具价值。

问:怎么教育脾气暴躁的孩子?

济群法师:脾气暴躁通常与环境有关。在浮躁的环境,就比较容易暴躁。如果学习了智慧文化,或者在相对安静的环境,孩子的心也会静下来。如果能再做一些正念禅修,他对自己的情绪,就会有观察的能力,甚至可以与情绪保持距离,继而解决问题。禅修的作用就在于保持觉知。平常人面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多半是不知不觉的。通过禅修,就会让你在每一个念头和情绪生起时,都保持观照。当然,通过参加静茶七式、抄经等活动,也有助于把暴躁的脾气慢慢地降下来。

问:有人说没有孩子的牵挂,对修行更有好处,是否没有孩子的人福报更大?

济群法师:每个人的因缘都不一样。有的人有孩子,可能更助于他的成长。因为这个孩子可能会折磨他,也是一个修行的对境。但如果他经不起折磨,这个孩子确实会成为他修行的障碍。对于没有孩子的人,自然就没有这份折磨。从清净的角度来说,的确有助于修行。但如果经得起这份折磨,有孩子会比没孩子更有助于修行。

问:孩子是高中老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我们有点担忧,可以为他做什么?

济群法师:这种担心也是基于父母的一份爱心,但不要关起门来担忧,而是要基于对事实的了解。孩子初入一个领域,有上进心,希望能做得更好,他需要对这个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年轻人精力旺盛,多吃点苦,其实有助于他未来的成长。作为父母,要去了解他是否真的出现了身心问题,还是乐在其中很欢喜?如果确实劳累过度,或者精神出了问题,父母就要给予一些提醒。如果没什么情况,也不要一厢情愿地担忧,那是自讨苦吃。

问:此心安处是吾乡,但心最难安。请问法师在红尘中怎样能够有效修心?

济群法师:有高级的安心,还有普通的安心。禅宗公案里有句话叫“将心来,与汝安”,即是高级的安心。你每天审视自己的内心,心到底是什么?如果看清楚了,你的心自然就安了。这是比较高级的,但一般人可能做不到。普通的安心,可以通过系统学习智慧文化来实现。

济群法师以慈悲与智慧,为现场听众点亮了一盏盏心灯,不仅解答了家庭教育中的种种困惑,也引导大家如何在繁忙的红尘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安住。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每个人心中都种下了智慧与慈悲的种子,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灿烂的人生之花。

0 阅读:0

云水便有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