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提醒自己珍惜时光,善用睱满可曾问过自己几多正念,几多妄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真是很快。一转眼,我出家时的老和尚们
一日三时施,美食三百器,福不及刹那,行慈百分一。天人等爱护,日夜受喜乐,免怨火毒杖,是行慈现果。——《宝行王正论》
佛陀有十大名号,其中之一为“善逝”,就是能预知时至,生死自在。善终正是与此相似的美好愿望,希望临命终时身无病痛,心无挂碍
不良情绪就像心灵肿瘤一样。当身体出现肿瘤时,我们会想方设法地寻医问药,积极治疗。但心灵产生肿瘤时,我们往往熟视无睹,似乎
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传心法要》唐代的黄檗禅师,有一部很重要的著作《传心法要》。其中有四
问:心理学与佛学的差异在哪里?有人说佛教的闭关、禅定,其实就是自我催眠,还有人通过深度催眠进行前世回溯,以治疗心理疾病。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
我们要把身体当作航船,这是将我们从轮回此岸带向解脱彼岸的载体。人身的意义就是追求智慧,迈向解脱,进而帮助无量众生。我们应
走出心霾要多久?只需转念的那一秒。说出你的心事,留下你的问题。有时,疑问也是答案的一种。01Q:每个人都有很多缺点,为什
识得不为过认出念头,认出本心是修行的关键认识,即是对特定的心理,完成从概念到心行的理解和识别。比如修习“慈心”,先要认识
问:怎样选择善知识?怎样确定善知识是真修行?合格的善知识应当具备十个条件。但现在这个时代,要遇到具足十德的善知识希望渺茫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圆觉经》
觉知有两个层面,一是意识的层面,一是超越意识的层面。通过一定的禅修训练后,我们还要放下种种设定、目标、追求,去体会虚空般
两个人结为冤仇,可能很快就化敌为友,当然也可能持续一生。但烦恼敌始终住在我们内心,在觉醒之前,它会一直存在,生生世世地不
即心即佛,当下便是。可是,这个心到底是什么心?禅宗讲回归本心、认识本心、直指人心,又简单又痛快。但很多人就要问了:这个本
问:今天是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让我想起敦煌的一幅壁画,描绘了佛陀成道前的降魔过程。我们知道佛陀是圆满觉悟的人,而
面对内心的孤独,你选择逃避,还是直面?很多时候,我们想静,静不下来;想放下,放不下来,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就需要通
问:都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怎样才能保持初心?如何避免自己所发的愿陷入凡夫心中?如果所发的愿只是单纯的愿望,未辅以正见引
总有许多事,还来不及做总有许多岁月,还来不及告别碎片化的人生,如何找回主动权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平台上充斥了短视频等碎
佛言如皎月,照破无明路。叮咛信愿者,时时勤觉悟。万劫获此身,燃眉急须护。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