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自己知道被凤姐等人戏弄吗?

相信无疆 2024-10-14 19:14:23

刘姥姥这么有生活阅历的人,怎么能不知道凤姐等众人都在戏弄她呢?只不过刘姥姥有求于荣国府,有求于贾家,所以也乐得给她们扮丑,讨得她们的欢心。

就像《大宅门》里面的郑老屁一样,他很能吃,但是他家里穷孩子又多,大多数时候都是吃不饱的,直到有一年闹饥荒郑老屁眼睁睁看着女儿饿死,他才不得已求到曾经和他动手打架的白景琦头上,去求得一个车夫的营生,白景琦为自家孩子不好好吃饭而上火,于是就让郑老屁表演吃饭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底层人吃不上饭有多不易,郑老屁把白家一大桌子饭菜都吃光了,惊呆了白家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

涉及到生存和尊严的选择题的时候,很多人是没得选择的,人都活不下去了,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呢?郑老屁知道这个道理,刘姥姥同样知道这个道理。

过去,乞丐每每到主家去乞讨的时候,都会唱上一段,唱词也是一些奉承主家的吉祥话,主家一高兴就会赏很多吃的给他。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是一样的道理,她此行的目的就是得到贾家的施舍,从而度过自己生活中的难关。所以但凡能够获得主家的欢心,让主家一高兴能慷慨一些,施舍给她更多的银钱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代价只是自己学乖扮丑被捉弄,却能换来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甚至更多,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一共有五层需求,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其中,生理需求是推动人行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食物、水和睡眠等基本需求。

相对于刘姥姥扮小丑讨大家欢心所遭受的那点尊严的损伤,吃饱穿暖才是她当下最需要考虑的。所以她明明知道凤姐她们在捉弄她,也不得不配合演下去,而且还要卖力地演下去。

相对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这种损伤一点点尊严就能换来丰衣足食的方式更能让她接受和妥协。刘姥姥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个老奶奶,她不需要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也不需要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风骨,她只希望自己的小孙子能吃饱穿暖,不被饿死。

也许对于当下物质相对殷实的人来说是不能理解这种感受的,但是对于一个农人的后代来讲,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小时候,如果恰逢灾年,一家人整年的劳动都没有换来足够来年一家人食用的粮食,也就代表着全家人注定会挨饿,那是怎样的绝望。

我记得有一年罕见大旱,眼看着到了七月流火的伏天,老天却一直没有下雨,导致庄稼都已经枯死了,眼见年景不好,爸爸和村里的男丁都踏上了离别的列车,准备去建筑工地找点零活增加点收入。

剩下家里的妇女和孩子都勒紧裤腰带,家里的活物能卖的都卖了,包括马、驴、骡子、猪、牛、羊等以减少粮食的消耗。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刚上初一,学校需要提前交下个学期的书费,我清楚地记得只需要100块钱,但是家里仅有的钱除了给爸爸带了一点路费,连饭钱都没有多拿,如果找不到活,爸爸也要挨饿了,剩下的也就刚刚够交电费买盐的,根本拿不出100元来,所以我的书费就没有交,也就意味着下个学期我有可能因为没有课本而面临辍学。

好在爸爸在外面找到了工作,赚到了一点钱,可以暂时的补贴家用,缓解家里粮食欠收的窘境。但是我的书费没有交是无论如何都补交不上了。多亏了爸爸坚持不让我辍学,所以四处打听到哪能买到课本(那个时候在农村书籍是稀缺品,更没有书店),恰好有一个孩子交上了书费但是就不愿意上学,于是我爸骑着自行车跑了几十里的山路去把他的书给我买回来了。我清楚地记得那些书实际上是92块钱,但是我爸因为买到了书非常开心给了对方100块钱,就这样,我不但没有辍学,后来还上了大学。这是我毕生都难忘的经历。

要知道,我们生活在21世纪,我们家只是遇到了一个灾年而已,那一两年都过得那么艰难,对于刘姥姥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们作为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往往是收入好的时候大部分要交租,可能自己能够剩下果腹的粮食就不错了,再遇到灾年更是雪上加霜,不然古代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父母甘愿卖儿卖女,甚至于灾情严重的时候会有易子而食的现象。

这样看来,被戏弄还难堪吗?

0 阅读:0

相信无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