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中国古代最厉害的预言家,贯通道家儒家,对“道”作形而上解释第一人,四大名著中就有两本以他的作品做开篇定场诗。
邵雍,男,宋朝人,字尧夫,号安乐先生,也称邵康节或百源先生, 生于公元 1011 年,卒于公元 1077 年,享年 67 岁。 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数学家、道士及诗人。
他出生于相州林县上杆庄(今河南省林州市),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 邵雍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易学和象数学方面,他根据《易传》并结合道教思想,建立了一套神秘的先天象数学体系,认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而万事万物则依其虚构的《先天图》循环不已。 他提出历史按皇、帝、王、霸四个时期逐步退化的观点。

邵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是两宋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以及著名的预言诗《梅花诗》等。 邵雍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两度被举荐但均称疾不赴,最终在熙宁十年(1077年)病逝,享年67岁。 后来宋哲宗在元祐年间赐谥号康节。他的学术思想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易学和理学方面。

《大人吟》
邵雍
天道远,人道迩。
尽人情,合天理。
邵雍的《大人吟》仅仅两句话,12个字,却点透了天道和人道,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大人”。这里的“大人”不是指长辈,比如我们看古代电视剧里子女会称呼父亲为“父亲大人”,也不是古代官场中对上级的称呼。实际上我们应该从《易·乾》里的一句话去理解: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大人,有大德之人。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大人即有大德的圣人。从龙潜于渊到见龙在田,说明一个人的德才已经开始显现了,这时候需要遇到“大人”才行。比如张良见黄石公,后者看前者是可造之材,所以才传授其绝学。历史上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现实中也是一样,千里马要想成功,离不开伯乐的帮助。“大人基命,不擢才于后土。”
所以,“大人”也经常用来指王者和身居高位的人。而邵雍这里所说的大人,应该是说道德高尚、志趣高远的人,如《孟子》中所说:“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还有荀子所说的“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阮籍还曾写过一篇《大人先生传》,他的阐释也很到位,“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下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 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道?
天道即大自然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易·谦》中说,“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则。庄子说,“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不管日月更替还是四季轮回,都是天道的体现。天道之于人是什么样呢?荀子有句话很经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荀子看来,天道是无情的,只是按照规律来运转,不在乎人的喜好和感受。而人道呢?有天道焉,有人道焉。做人也是要有规则,有道理的。
比如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都必须等到气血充足之后才可以婚嫁,这就是规则。唯有顺应规则才能吉祥,否则就是不顺,有灾难。另外,“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各得其所,而人道极矣。”这种人伦秩序也是人道的体现。 为什么天道远,而人道迩?迩(ěr)的意思是距离近,比如闻名遐迩,就是说名声大,远近都能闻其名。邵雍指出天道是高远幽深的,人很难触及,但人道则很近,每个人的时时刻刻都在人道之中,不可须臾离开。 天道莫测,人道日常。世事洞明即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就是做人的道理。如果不能洞察这种道理,在人际关系和其他事务上不能顺应人的规律,那就会举步维艰,遭受很多的麻烦。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随缘吟》
邵雍
得路青霄正好冲,休贪粮稻恋深笼。
要无为后须还补,好自由时莫厌穷。
百计用心终上错,一场大梦到头空。
生涯澹澹随缘过,未肯将身入毂中。
康节先生一生淡泊……确实是做到了“好自由时莫厌穷”,甚至连住的房子都是友人“集资”而成,只是,多亏了那些“将身入毂中”友人的慷慨解囊……
人生天地间,何为自由?何为解脱?何为善恶?何为对错?——千百年来,各自执著……鉴于此,居士和一韵:
世途茫茫随意冲,几人打碎旧牢笼?
堪破玄机事无补,看透世情理有穷。
一念动时三生错,百年身后万缘空。
春花秋月次第过,谁信身在大梦中?
赏析
《随缘吟》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独特见解。 首句“得路青霄正好冲”,寓意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应积极进取,把握机会向高处发展。然而,诗人提醒我们,“休贪粮稻恋深笼”,不要过于沉溺于物质享受或世俗束缚。
接着,诗人强调“要无为后须还朴,好自由时莫厌穷”,主张在追求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的境界时,不应嫌弃贫穷,因为这正是自由的状态。他告诫人们,即使付出再多努力,如果方向错误,“百计用心终上错”,最终只会是一场空。
最后,诗人以“生涯澹澹随缘过,未肯将身入彀中”作结,表达了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人生观,选择随缘而行,不愿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牵制。 整首诗寓含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喜欢自由就不要嫌厌贫困,淡淡的人生随缘就好了,何必去蝇营狗苟。诗中通过描述追求名利的过程和结果,强调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认为人生短暂,不应过分追求物质和权力,而应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心安吟
邵雍 〔宋代〕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译文】
内心宁静,身体就自然安定;身体安定,房屋就会显得宽大。
内心和身体都安定了,还会有什么事让你烦恼呢?
谁说一个人的身体小,只要安宁,它就像泰山一样大。
谁说一间屋子小,只要心宽,它就像天地一样宽阔。
【赏析】
这首诗写心与身、身心与天地关系,表明“心地无私天地宽”的深刻哲理。
全诗语言质朴、直白,第一二两句以两个“自”字表明心与身的关系,第三句总绾七两句,第四句予以衍伸。第五、第七同以“谁谓”、“小”相比照,句式全同,而第六、第八则变化句式,显得整齐中有参差。诗意步步深入,环环紧扣,颇为精巧。
心安始能身安,身心安泰,则泰山不以为高,一身不以为小,斗室之间也可感受天地之辽阔。陶渊明《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说的应当是同一个道理。但要做到心安却是何其艰难!不能察乎天地,洞悉万机,心灵何以通透?不能虚己待人,内省不疚,何以心灵纯澈?心灵不纯不通,又何以达致心安?所以,真要做到心安,不为外物所动,万事不相干,那恐怕须得有大智慧,大仁爱,大勇气。

仁者吟
宋·邵雍
仁者难逢思有常,平居慎勿恃无伤。
争先径路机关恶,近后语言滋味长。
爽口物多须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相防。
这首诗首联是说,具有仁德的人是很难遇到的,所以我们要考虑一般的情况,平日里,不要以为自己不会受到伤害,就肆意妄为。
第二联说:人人争先恐后的路,必然机关险恶,劝人谦虚退让的道理,往往是意味深长的。
第三联说:那些很好吃的食物,吃多了就会引发疾病,那些让人快乐的事,做多了就会引来祸事。
最后一联说:与其得病之后再去求药医治,不如在得病前就做好预防。
邵雍的这首诗,有着明显的道家哲学倾向,全诗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与《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十分契合。

《知足诗》
宋.邵雍
无忧无虑又无求,何必斤斤计小筹。
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
知足胜过长生药,克己乐为孺子牛。
切莫得陇又望蜀,神怡梦稳慢白头。
【感悟】
《道德经》说:“知足之足,常足矣。”
懂得知足的人,才能长久体会到满足带来的幸福感。
明朝的胡九韶家境贫寒,耕读传家,仅仅能得到温饱。
但是他却每天晚上都要烧香感谢神明赐给他的福气,妻子说:我们一天到晚都是菜粥,怎么算是有福呢。
胡九韶说:我们生在太平时代,没有兵荒马乱,全家还能有衣穿有饭吃,家人没有生病的,也没有被关押的,为什么不是幸福呢?
《亲友书》中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膨胀的欲望,让人永不满足,这是痛苦的源头。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断舍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人生才能平和安宁。

首尾吟(选一)
宋·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是尧夫十月时。
寒日无光天色远, 阴云不动柳丝垂。
园林叶尽鸟未散, 道路风多人更稀。
满目时光口难道, 尧夫非是爱吟诗。
曾经写过一个“为什么读诗”,两三百字就打发了,自以为已经说得很清楚。后来看到邵康节的《首尾吟》,才切切实实震惊了。他不仅回答了“为什么写诗”的问题,而且事无巨细,兼容并包,从容不迫,条分缕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生生写了一百三十多首。一百,三十,多首啊!包括“诗是尧夫可爱时”“不寐时”“默识时”“知幸时"“自励时"“得意时”“可叹时”“出入时”“试砚时”“试笔时”“试墨时”“登阁时"“对酒时”“自笑时”“自在时”"“自负时"“自得时”“默坐时"“无奈时”“掷笔时”······ 无事无时,不能有诗。而所谓“首尾吟”,就是开头结尾都用同一句话:“尧夫非是爱吟诗。”饶是不爱,还这么能写,如果大爱,又当如何。这种复沓啰唆,收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温暖,随顺,如歌。

《人心》
[宋代] 邵雍弟兄尚路人,它人安可从。
人心方寸间,山海几千里。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嶷峰。
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死已久,何人继其踪。
01、弟兄尚路人,它人安可从
亲兄弟都有可能形同陌路,何况其他人呢? 在利益面前,有时候亲情也显得一文不值,友情和爱情就更加难以把握了!所以古代才有“见利忘义”、“利欲熏心”这样经典的成语。 我们不能往坏处想亲戚朋友,但是也不能不防,有时候坚持原则“桥归桥、路归路。”或者“丑话说在前头”,正是保住彼此的亲情与友谊的好办法。
02、人心方寸间,山海几千里
人心虽然只有拳头那么大,但是人心所想的何止几千几万里那么宽广? 人心隔肚皮,思绪却万千。 人心不是一成不变的,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器量。人心可谓是最复杂的了。 人心最是难测啊!
03、轻言托朋友,对面九嶷峰
可不能轻易的把信任交给朋友,人与人,哪怕面对面,心与心之间也好像隔着九嶷峰,难以跨越。 “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又如何才能完全信任一个人呢?
04、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表面的花言巧语越多的人,越容易在真相面前跌倒。桃李虽然花开时很漂亮,但是在坚韧不拔方面,还是不如松树坚定。 “任何事情想不明白,往人心和利益上靠,总能找到答案”。
05、管鲍死已久,何人继其踪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已经成为友谊的典范很久了,后世又有谁能继承他们高尚的情操呢? 邵翁以此诗歌来说明人心的复杂多变和难以捉摸,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知音难觅。

言行吟
宋· 邵雍
言不失仁,行不失义。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言与仁背,行与义乖。 天且不佑,人能行哉。 有商君者,贼义残仁。 为法自弊,车分其身。 始知行义修仁者, 便是延年益寿人。
这首诗表达了言行与仁义的关系。言谈应当充满仁慈,行动应当保持正直。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天的庇佑,使吉祥和利益无所不至。
译文大意
只有言辞不失仁心,行事不失道义,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事业才能顺利。如果言辞违背仁心,行事偏离道义,那么上天尚且不会保佑,人又怎么能成功呢?战国时期的商鞅,他制定的法律严苛,被后世认为残害仁道,他因为违背仁义之道,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下场。要知道,只有修仁行义的人,才能一辈子安然无恙,延年益寿。
“始知行义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寿人”,追求行动正直,修养仁慈的人,才是真正能够延年益寿的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修炼自己的品德,多做善事,关爱他人,让仁义之花在我们的生命中绽放,从而收获健康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