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工作人员:今明两年,最好不要存定期存款,2个原因很现实

财精前瞻说 2024-04-13 22:14:32

一直以来,存钱都是我国家庭最喜欢的理财方式之一,过去房价大涨的时候,大家都去买房子了,存款转变为负债,但如今楼市遇冷的大环境下,是否还适合存钱呢?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银行工作人员对广大储户提出了一个看似有些出人意料的建议: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最好不要存定期存款。这一建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和金融背景。让我们详细探讨其中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分析它们为何让定期存款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来谈谈第一个原因,即存款利率下调,导致收益严重缩水。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多国央行纷纷采取降息措施以刺激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也经历了一系列的下调。对于普通储户而言,这意味着直接将钱存入银行的定期存款账户,所得的利息收入大幅减少。举个例子,假如两年前你将十万元存入一年期的定期存款,按照当时的利率,到期后或许可以获得数千元的利息。然而现在,同样的金额存入同样期限的定期存款,可能只能得到几百元的利息。

据《每日经济新闻》不完全统计,12月20日,2023年五大国有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以3年期定期存款为例,六大国有银行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的利率分别为2.85%、2.80%、2.75%、2.65%和2.60%,较年初分别下降了0.07个百分点、0.10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0.14个百分点和0.16个百分点。

以3年期定期存款为例,若2022年年初有一笔30万元的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85%。假设存满一年后取出,本息合计33.05万元;若2024年年初取出,依据最新利率计算出的利息为32.615万元。可以说,存款利率下调约0.24个百分点,意味着一年后取出的利息少了约240元。更为重要的是,未来利率可能还会降低,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未来银行仍将可能在资金端压降成本,存款利率存在继续下降的可能性。

第二个原因是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它会导致同等数量的货币只能购买到更少的商品和服务。在过去的几年中,尽管各国央行努力控制通胀率,但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这意味着,即使储户将资金存入定期存款,最终获得的利率回报也可能无法跑赢通胀率。换句话说,存款的实际购买力可能会下降。因此,如果储户的资金不能有效抵御通胀带来的贬值,那么存定期存款就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9%,涨幅连续6个月突破3%逼近4%。也就是说,在定期存款利率为2.5%的大背景下,通过存钱的方式来实现资产增值,实际上是跑不过由于通胀导致的资产贬值的,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价格都在涨,通过定期的收益还是较低了一些。

银行工作人员提出的不建议存定期存款的观点,是基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两个现实考虑:存款利率的下调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两个因素使得传统的定期存款在保持资金增值方面显得不再那么有利。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重新审视和调整我们的财务规划策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投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储户们考虑其他更为灵活、潜在收益更高的投资途径。比如,一些固定收益产品或债券可能会提供比传统定期存款更有竞争力的收益率。同时,股市和基金市场虽然风险较大,但在合适的时机进入,长期持有优质资产,也有可能获得不错的回报。但对于稳定型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3年左右的定期存款,这样能够让资金流动性更强,也能够带来稳定的收益。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经济环境中,我们需要保持警醒,关注市场动态,理性分析各种投资渠道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同时寻求资本的合理增值。毕竟,在金融的世界里,适应变化,才能把握未来。

0 阅读:0

财精前瞻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