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让光绪称她为“亲爸爸”?

民国印象 2025-03-30 10:07:37

在宫廷居住过两年的德龄女士在《清宫二年记》中写道:皇帝及余等皆呼太后以男称。

她亲耳听到,光绪皇帝每次向慈禧太后请: 安都要叫:“亲爸爸吉祥!”这种称呼的确令人费解.这是满族人的习俗叫法吗?

光绪帝是醇亲王及慈禧妹妹的儿子,他原非立储人选,他能登上九五之尊完全是慈禧一手策划的。慈禧第二次垂帘决心把光绪培养成 一个百依百顺的奴才皇帝,一个唯命是从的傀儡天子。所以,初入宫的光堵皇帝,主要是按照慈禧太后的培植意愿,进行一系列的礼节教养。在对其称呼上,慈禧太后别出心裁让光绪叫她“皇阿玛”,汉语即 是“亲爸爸"之意。这颇使人不易理解。光绪是以咸丰嗣子的身份登基,应称慈倍为“额娘”,慈禧为何改变这一宫制要求,让光堵叫她 “亲爸爸”,这背后有什么目的?

其实,这既不是艺术虚构,也不是满族的风俗习惯。这种别出心 裁的称呼,也有其一定的道理。因为慈禧是咸丰的皇贵妃,光绪的父亲是咸丰的弟弟,而母亲又是慈禧的妹妹。因此光绪既是慈祸的亲侄子,又是亲外甥。慈禧曾解释道:“光绪皇帝的父亲就是醇王。他的母亲,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一样。” “爸爸”之前 加上“亲"字,既入耳。又掩饰了非亲之嫌。还有一点,慈禧虽大权在握,令多少王公大臣匍匐在地顶礼膜拜,拥有无上荣光,但她是不幸的。作为一个妻子,她青年丧夫;作为一 个母亲,她中年丧子。她无法得到一个普通女人所应当得到的男欢女爱,以及一个正常的母亲所拥有的儿女绕膝、含饴弄孙的幸福。对于 一个女人而言,还有比这更不幸的吗?让光绪称其为“亲爸爸”,也许可以让慈禧得到些许安慰。

此外,慈禧是一个权力欲很强 的女人。咸丰帝驾崩后,她发动 “辛酉政变”.夺得政权。1861年8 月22日,咸丰皇帝病死在热河行宫,遗照幼子载淳即位,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瑞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御前大臣景涛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摄朝政,辅佐幼帝。11月1 慈禧偕同载淳同到北京,加紧部署。翌日发动政变, 将载垣等八大臣缉拿审问。紧接着,授予奕䜣为议政王,行走在军机处。数日后,改年号为“同治”,分别处死载垣、瑞华和肃顺,其他五位大臣或充军或撤职査办,慈禧开始垂帘听政。慈禧爬上了统治全国的政治宝座,在清末的同治、光绪年间,她的地位其实一直是高于皇上的,居于太上皇的位置。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太上皇的高位,只有皇帝的父亲才能享有。慈禧既然自居太上皇的尊位,便喜欢光绪以男性的称呼来叫她“爸爸”,而且在前面再加一个“亲”字,以显示她的至尊威严。从这一点 来说,当然没有比“亲爸爸”这个称呼更合适了。总之,“亲爸爸”这个称呼具有双重含义,它既反映了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至亲关系,同时又体现了被称呼者对称呼者的尊严。慈禧的目的,即在于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