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杀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是如何逃过十一道鬼门关的?

民国印象 2025-03-29 11:07:00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近代著名社会改革家、政治活动家。力倡改良维新,发动公车上书,成为戊戌变法的领袖。后半生思想日趋保守,参与张勋复辟,沦为保皇派之首。著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

1898年9月,风云突变,康有为连接光绪两道密旨,命他“急速离京,赴沪办报”,他知大事不妙,只好微服轻装,南下上海。

9月20日傍晚,康有为抵达塘沽,只是为了节省时间,他舍弃了原来21日下午4时开的“海晏号”而改乘上午11时的英轮“重庆号”。这一改变,救了他的命,因为此时追捕他的电令已经到了天津道,骑兵正飞马前来捉拿。兵丁们一次次反复搜查“海晏号”,就是不见康有为踪影,这时方才醒悟,康改乘“重庆号”提前走了。

天津立即电令烟台、上海道截船拘捕,同时又派出“飞鹰号”快舰追赶。该舰时速为30海里,快“重庆号”一倍,但行至半途,因燃料用尽而不得不返回天津。据说舰长同情维新,才以此为理由作为托词。

“重庆号”抵达烟台时平安无事,康有为还上岸买了几斤莱阳梨,又拾了点贝壳、彩石子之类。为何清兵不来缉拿?

说来也巧,原来烟台道收到电报时,他正急忙出发到胶州处理一件急事,他顺手将电报往口袋里一塞就策马而去了。到胶州译出一看,才知误了大事,急忙飞马返回烟台,可此时“重庆号”已经破浪南行了。

上海道得到电令,不敢怠慢,急忙布防,连日乘船在吴淞口巡逻,凡北方来船都细细检查。那些准备全力营救康有为的维新人士见状都大失所望,痛哭而回。

24日中午,“重庆号”驶向吴淞口。康有为还傲立船头,放眼长江口的壮阔景色。

这时,一个英国人走上前来问他:“你是康有为吗?”“是的!”“你在北京杀了人吧?”“我怎么会杀人呢?先生何故出此奇问?”

英国人拿出抄来的朝廷电旨:“皇上已崩,康有为进红丸所弑,急速逮捕,就地正法。”

康有为禁不住打了个寒噤,痛哭失声,他拿出光绪给他的两道密诏,哭述着事情的经过。

英国人说:“我叫普兰德,是英国驻沪领事馆派来救你的。你是忠臣,主张联英抗俄,也是我们的朋友,你绝不会干出弑君的勾当的,请你跟我下船,快,不要耽搁了。”

康有为刚上了英国军舰,上海道的兵船就拦阻并搜查了“重庆号”。

康有为此刻方知事情竟如此严重,几天来他犹如在梦中一样。这时上海道的舰艇尾追而来,但英国领事已专程在舰上迎接康有为,又事先派来两艘英艇前来护航,清兵船只能围在左右游弋,无可奈何。

但康有为如坐针毡,他一想到光绪惨遭杀害,就泪如雨下。“忽洒龙嫠翳太阴,紫微移座帝星沉。孤臣辜负传衣带,碧海青天夜夜心。”他写了绝命诗,绝命信。

君死臣殉,准备追随光绪于地下。左右劝阻:“皇帝死讯尚未得到证实,请再忍耐一时……”他这才止住哭泣。

上海道搜捕甚严,为防万一,康有为又转移到英国邮轮“巴特勒号”上悄悄起锚而去,两艘从威海调来的英主力舰一左一右将“巴特勒号”夹在中间为之护航,上海道的兵船一次次要强行阻截,怎奈巴特勒有恃无恐,拉开决斗架势,护航舰又频频示警,将炮口对准了清船,截拦者无计可施,只好悻悻退去。

康有为就这样成了漏网之鱼,准备北上日本。10月14日夜,康有为到达了香港,他惊魂稍定,对欢送的友人说:“此次遇有十一个必死无疑的鬼门关,只要碰上其中的一个就没命了。”

友人好奇地问:“请问哪十一个鬼门关,愿知其详。”

康有为长叹一声,屈指而道:

“1.如果早到上海办报,那么上海道得旨必将我就地抓获,我则必死无疑;

2.光绪不催他立即离京,或我稍有迟疑,我则必死无疑;

3.如政变早一天发生,我则必死无疑;

4.如我迟一天出京,就会在会馆被捕,则必死无疑;

5.如在天津留宿一夜,则必死无疑;

6.如21日天津轮船不开,则必死无疑;

7.如乘“海晏轮”,则英领事无法相救,我则必死无疑;

8.如“飞鹰号”燃煤充足,中途不折回天津,我则必死无疑;

9.如烟台道不去胶州,译出电报就派兵截拿,则必死无疑;

10.如上海道不请各国领事协拿,英人不知此事,无从相救,则必死无疑;

11.英人不派军舰护送,轮船半路被截,则必死无疑。有此十一个必死而获一生,岂非有天助乎?”他望了望友人,双手抱拳向长天一揖,颇有感慨地说。众人也无不为这奇险而称绝,个个惊愕不已。

后来,同样闯过一道道鬼门关逃得性命的梁启超也为老师的奇险经历大发感慨了:“必死无疑,必死无疑,而竟然不死,岂非天哉,岂非天哉,苍天想方设法保全先生,才有这曲曲折折的十一死而未死。惊险的奇绝,冥冥之中的神差鬼使在护卫着先生,是让他活下来大展经纶,恩济苍生,匡世救民啊,否则怎么会有这般令人置信的巧中之巧啊!”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