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公元前571年的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就是被后世道教尊为始祖,称为"太上老君"的李耳。相传李耳的母亲理氏在河边洗衣服时,上游飘下来一枚拳头大的黄澄澄的李子,理氏洗衣服正好有些口渴,就吃了这枚大李子,没想到有了身孕。理氏怀胎81年方生下一个白发白眉的男孩,因此这个男孩姓李,他长的像老头,所以人们都称他为老子。
河南鹿邑太清宫镇老子塑像
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怀胎怎么会有81年时间呢?在春秋时期,“李”字和“老”字发音相同,这才是人们尊称李耳为“老子”的证实原因。老子年轻时候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国家图书馆馆长),读过大量的书籍,知识非常渊博。他汲取古人的智慧,结合自己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世间万物均为“有”与“无”的统一,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认为一切事物均有正反两面,看似矛盾的正反两面可以互相转化,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河南鹿邑《道德经》游廊
除了对自然规律的总结,老子也早已识透人性。“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天道处处充满“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公平,而人性却是充满着弱肉强食的贪婪。在他看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尊周王室,互相征伐、掠夺地盘的现象就是“损不足以奉有馀”的人性体现,因此提出了“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这里“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作为”,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不过多的干预百姓事务,让人民充分发挥创造力,国家自然走向安定繁荣。老子的主张是好的,但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没有一个国家的君主肯听他的主张,郁郁不得志的老子只有把研究的方向转向个人的修养方面。他的治国思想虽然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重视,但是他去世200年后却大放异彩。
河南函谷关老子贴金铜塑像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初生的帝国需要休养生息来修复战争的创伤,于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统治者的治国的策略。在吕后、汉文帝、汉景帝等人的治理下,中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老子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他的出生地苦县厉乡曲仁里也成为道家的圣地。虽然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道家依然有超然的地位。
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到老子的出生地,即今天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为他修建了第一座纪念性的建筑——老子庙,并且在距老子庙以北一公里的地方修建了祭祀老子母亲理氏的庙宇李母庙。两处庙宇派专人管理祭祀,从此两千多年来,老子庙的香火延续不断。在修建老子庙后不久,张角在河北创建了“太平道”;张道陵在巴蜀创建了“正一道”。两派的道徒都视鹿邑的老子庙为道教祖庭,历代有道士来此修行朝拜。
河南鹿邑太清宫太极殿
汉代的老子庙就是现在的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5公里,现有相距一公里的前宫和后宫两处建筑群。前宫中供奉着老子,后宫中供奉着老子的母亲理氏。在前宫太极殿前面的升仙台上,立有一根高约1.5米,直径约25公分的奇怪铁柱,当地人称"赶山鞭 "。很多人不明白这是做什么用的,其实这和老子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经历有关。
相传老子在担任守藏室史期间,经常向周天子和群臣讲解知识或作记录,由于长时间站立难免劳乏。天子体恤他的劳累,特命人铸造了这根铁柱,允许他在讲课时倚靠在铁柱上,减轻疲劳,因此老子有“柱下史”的称呼。后来老子辞职骑青牛去云游天下,铁柱就留在家中。桓帝刘志派管霸修建老子庙时,管霸就将铁柱立在了老子庙前。后世的道士将此铁柱视为道教的圣物,按照它的样子,做出了缩小版的铁柱——发簪,所以道士们到现代每个人都有一根样子和这根铁柱基本一致的发簪固定发髻。
太清宫太极殿的前面的升仙台的铁柱
老子庙自建成之日就受到了士大夫的青睐,许多著名的士族大家都曾经来朝拜过老子庙。晋代著名的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故乡就在河南周口市,他的祖父谢玄和外太祖父王羲之都是虔诚的道教徒。传说谢灵运在小时候寄住在鹿邑太清宫的道士处,所以道教思想对谢灵运影响巨大,他的著作《山居赋》中就充满了道家思想,引用了很多庄子的典故。其中的“夫能重道则轻物,存理则忘事,”一句中,谢灵运认为“道”是最重要的,其他事物有没有都关系不大。他追求的“道”就是道法自然,受道家思想影响,谢灵运的诗对自然界有细致的如雕琢般描述。这种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独特风格成就了谢灵运山水诗派鼻祖的地位。
谢灵运画像
唐朝建立,高祖李渊认老子为祖先,道教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许多,老子庙成为皇室的家庙。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渊派人依照京城长安的王宫规格,在汉代老子庙的基础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新庙建成后迁来数百道士在里面修道,祭祀老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将老子庙改名“玄元庙”,并且新修了紫极宫、太清楼等建筑。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又追封老子的母亲为"先天太后",在汉代李母庙的基础上修建了洞霄宫,从此奠定了太清宫的格局。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李隆基朝拜玄元庙,加封老子上为“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并亲自为《道德经》作注,命人刻石《道德经注》碑一通,立于太清宫内。现在这块石碑和宋代的石碑仍然保存在太清宫里。天宝二年(743年),李隆基再次来朝拜,改庙名为太清宫,下令大规模扩建了太清宫,使太清宫的规模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太清宫前宫内以太极殿为中心,周围有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清静阁、九龙井等建筑;后宫内有洞霄宫、圣母殿、娃娃殿、望月井等建筑。两宫占地八顷七十二亩,有600多座宫观,两宫之间有一条叫“清静河”的河水隔开,河上有一座叫“会仙”的桥相连。前宫内居住着几百道士,后宫里居住着数百道姑,他们依照皇宫太监和宫女的规定,严禁私自往来。如果有事相商,则以云牌传递信息。
河南鹿邑太清宫后宫,洞霄宫三圣母殿中老子母亲先天圣母理氏塑像
皇亲国戚和官吏们看到玄宗皇帝这样重视太清宫,也纷纷出资兴建宫观,彼时太清宫里宫观罗列,遍布方圆四十里范围,满眼都是气势壮观的琼楼玉宇,一片金碧辉煌的景象。为道教宫观服务的官员、农民、商人、士兵多达上万人,一座昔日的小村庄,在短短的20年间,变成了一座集镇,这就是现在太清宫镇的来历。在唐代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都曾经来太清宫游玩,并且两人也都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李白诗风浪漫,处处以乐观的道教态度看待这个世界,留有“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仙游之举;而杜甫在官场上遭遇了太多的不公,遂有了羡慕道教隐士的想法,“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就是杜甫对潇洒自如隐居生活的向往。
河南鹿邑太清宫《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
唐朝末年,太清宫毁于战乱,直到宋真宗赵恒时期,太清宫才得以重修。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太清宫竣工,赵恒率群臣朝拜太清宫,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并且刻了《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会真桥记碑》等碑刻,记载这次事件。这些碑刻石质坚细、书法精妙,虽然历经了1000年的风雨至今保存完好、字迹较清晰,成为太清宫中最珍贵的文物。
鹿邑太清宫宋代《先天太后之赞碑》
新修的太清宫规模比唐代还大一些,成为全国闻名的道教圣地,吸引了众多的道教人物和文人墨客来此修道朝拜。五代、北宋时期号称"睡仙"陈抟道士据说就是周口鹿邑太清宫镇人,他从小就受太清宫道士的影响,有了出家当道士的想法。在唐末的乱世中,陈抟空有满腹经纶,可是没有报国的门路,在屡次考取进士无果后,毅然选择了出家做道士,最初就是在鹿邑太清宫中修道的。现在在太清宫镇有座陈抟庵,据说就是当年陈抟的修道处。另外范仲淹、苏轼、欧阳修等文学巨匠也曾来太清宫中朝拜过老子,受道教思想影响,写下了许多咏物喻志的名篇佳作。比如苏轼在《望江南》中的“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句,就是“追求返璞归真生活”的道教思想的体现。
鹿邑陈抟庙
北宋末年,在靖康之乱中太清宫全部毁于战火,道士们也四散而逃。金代、元代太清宫屡毁屡建,重修过好多次,但是规模一次不如一次,金代的规模不及北宋的十分之一,而元代的规模又不及金代。元末鹿邑一带屡发洪灾,太清宫大部分建筑又毁于水灾。直到清康熙时期,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才重建了现在前宫的太极殿和后宫的洞霄宫。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陆续在太清宫周围发现了老子牧牛场遗址和隐阳山遗址。从八十年代到1997年的屡次发掘中,清理出了含有龙山文化、西周墓葬、东周夯土基址和大型马坑、汉唐宋宫殿建筑基址、碑刻及明清建筑的大型文物古迹群遗址。其中汉代至元代的宫殿遗址就是屡次皇家修建太清宫的基址。在1997年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汉、唐、宋、金、元时期的祭祀器皿和重建石碑。这些文物的信息和历代文献记载完全吻合,足以证明鹿邑太清宫就是老子的出生之地,也足以证明鹿邑太清宫最少具有1900年的历史。这次的考古挖掘,被评为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震惊了海内外,使道教祖庭的名声远播,吸引了无数的考古研究团队和道教爱好者前来参观访问。
先天太后墓
1978年,太清宫和隐山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对太清宫进行了扩建与维修翻新,招收了一批道教徒在此修道,使这座2000年的道教圣地又重新焕发生机。现在鹿邑太清宫前宫有清代康熙时期的太极殿五间,唐代铁柱一根,金代古柏三株,唐至明清时期的碑刻九块,望月井一眼。后宫洞霄宫仅存清代建筑三圣母殿五间,娃娃殿三间,宋碑一块。
近年来国家又投入巨资修建了山门、灵官殿、陈抟庵、老君台、碑亭、老子文化广场以及明道宫景区、先天太后墓、陈竹园睡仙居等建筑,使这座千年古镇增加了不少旅游的道教文化景点。2001年,太清宫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道教协会的不断挖掘下,使道教文化进一步丰富。2020年6月20日,这座拥有厚重道教人文的历史名镇被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美丽小镇”,被命名为4A级旅游景区。
鹿邑太清宫太极殿
现在疫情已经在逐步好转,如果您去河南旅游,鹿邑太清宫倒是一处不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