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圣地之——陕西西安终南山下重阳宫

小方㯐 2023-02-27 16:39:27

在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以及《倚天屠龙记》中王重阳、全真七子、重阳宫、活死人墓,出现了很多次,尤其是神秘的“活死人墓”令人向往,王重阳与林朝英的凄美爱情故事,让许多金庸迷叹惜不已。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有重阳宫、活死人墓以及王重阳、林朝英、全真七子呢?下面我就带领大家一探陕西西安终南山下的道教圣地重阳宫。

西安鄠邑区户县祖庵镇重阳宫

重阳宫坐落在西安市南边的鄠邑区户县祖庵镇,甘水自东南向西北从古镇流过,背后就是道教著名名山终南山。在重阳宫中有座“祖庵碑林”,珍藏着55块金代至清代的石碑,这些石碑碑文中有赵孟頫、韩冲、姚燧等书法名家的作品,也有王重阳、尹志平等中兴道教的著名人物的手笔。从这些珍贵的碑文信息和历代的文献资料可知,王重阳、重阳宫、活死人墓以及全真七子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和遗迹。那么我就从王重阳的故事讲解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

重阳祖师画像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王重阳出生在陕西咸阳大魏村(咸阳秦都区)。王重阳原名中孚,自幼聪明好学,而且喜好舞枪弄棒,在15岁时就考中了进士。1128年,陕西沦陷金国手中,王重阳举家迁往终南山下的刘蒋村(户县祖庵镇)躲避战乱。1130年,金太宗完颜晟在黄河以南的北宋故地建立了刘豫的伪齐傀儡政权。等待一展所学的王重阳试着去应试礼部的科举考试,没想到伪齐政治腐败,他被贿赂的考生挤了下去。既然文化科举改变门庭无望,王重阳将希望寄托在武举上,毕竟武功是真才实学,掺不了假。他刻苦钻研了五六年武功,在当地已罕有对手。金熙宗天眷初年(1138年),王重阳又满怀信心的去参加金庭的武举考试。这次王重阳击败了众多的对手,取得了甲科武进士的好成绩。

《射雕英雄传》韩冬饰演的王重阳

金朝廷给他委任了一个征酒小吏,王重阳认为这是朝廷对他的考验,信心满满的去上任,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所学,一定会为老百姓办许多好事。可是十年过去了,他依然还是那个征酒小吏,老百姓仍然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想着一生的所学,一世的青春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为老百姓办好事的愿望也无法实现,王重阳心有不甘,愤然辞去了官职,回到终南山秘密召集抗金义士,从事了多次的抗金活动。但是每一次都遭到金廷的残酷镇压,都以失败告终。

心灰意冷的王重阳回到刘蒋村,整天借酒消愁,疯疯癫癫沉迷于醉酒之中,人们都叫他“王害疯”。一天他在甘河镇遇到了从终南山下来的老道,这名道士据说是吕洞宾的传人,他用道法点化王重阳,让他对世事看开些,并教了王重阳一些修炼的真诀。金正隆四年(1159年),48岁的王重阳决定出家修道,他摈弃了妻子儿女,在终南山下南时村的一处山坡,筑墓穴居,自称此居处为“活死人墓”。

重阳成道宫活死人墓

当年王重阳为自己修筑的“活死人墓”至今仍在,就在重阳宫以北2.5公里远的重阳成道宫中。现在坟墓上有坟堆一座,墓前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活死人墓”四字。1958年当地村民在兴修梯田时,发现了重阳宫旧址和这座奇怪的墓葬,当地百姓都说这是“活死人墓”。西安文物管理部门的专家打开活死人墓进行了勘探,当移开坟堆下的青石条,确实看到了深不见底的地下室,人们拿六七米长的竹竿试探,没有触碰到底。由于重阳宫道士殷晴宽等人的阻拦,以及出于对文物保护和对宗教尊重的考虑,考古专家们将青石条重新覆盖在活死人墓入口处,将土回填,以后再也没有挖掘过。

户县祖庵镇重阳宫,重阳祖师墓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当地为了旅游,人为制造的噱头。但是金庸创作《射雕英雄传》是在1957年~1959年发表在《香港商报》上的,当时香港看到的人都不多,更何况是刚刚解放才9年的、信息封闭的陕西呢?那个时候的人们思想朴实无华,并没有现在这样多的追求名利的心思。射雕三部曲在内地流行是1978年以后的事了。陕西西安的这座活死人墓从金代就开始在民间流传,金庸先生正是听到这样的传说,结合史料才创作出王重阳和林朝英这段让人“意难平”的爱情故事。

《神雕侠侣》王重阳与林朝英剧照

至于历史上有没有林朝英这个痴情的女子呢?除了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通过丘处机的回忆、小龙女的描述以及活死人墓中石壁、石棺上的刻字间有些简单的描述外,在史书和民间传说中都不见她的踪影,所以十有八九是金庸先生虚构的人物。不过金庸先生创作的人物大多数是有原型的,也许真有一位痴情的姑娘深爱着王重阳,不离不弃的跟随着他。就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王重阳醉心与道学与武学,没有接纳这份爱。最后这位女子在重阳宫附近的道观中出家。毕竟终南山中从春秋时期就有道士来此修道,其中肯定不乏女道士。一个女子因情做了道士,肯定不会引起一点儿波澜,所以在史书和民间传说中不见她的踪影也是正常的。

重阳宫祖师殿

王重阳在活死人墓中整整修炼了两年,期间写下了30余首表明修道心志坚定的七言律诗。其中有一首《悟道诗——自述行修苦乐罡正》是这样说的:

“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重阳宫祖庵碑林

这首诗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一句“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将道家追求返璞归真的人生哲理表达的淋漓尽致。类似的律诗还有《活死人墓赠宁伯功》,表达的意思和这首《悟道诗》基本相同,其中的一首说道:

“活死人兮活死人,空空空里是空因,

墓中当有真空景,悟得空空不作尘。”

这首诗明显带有佛家思想,佛教强调的是来世,今生一切皆空,通过修行,让在来生变得美好;道家追求的是今生,希望通过修行达到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境界。二者存在的共同点都是劝人向善,以精神的修行实现人生的价值。

重阳成道宫

儒释道三教相结合就是王重阳在活死人墓中修行得出的结论。自张道陵创立正一道以来,道教重视符箓斋醮、祈福禳灾、祛邪驱鬼,在个人修行方面崇尚炼丹。这些虽然对中国的化学学科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发展到两宋时期已经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许多道观只注重炼丹制符,全然忘记了老子清净无为的根本。王重阳结合当时老百姓容易接受的佛教大乘教和儒家忠孝等概念,将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创立了新的道教流派——全真道,取“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的意思。道内以修习《道德经》为主,修习儒家《孝经》和佛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辅。

重阳成道宫活死人墓

金大定元年(1161年),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在终南山传播全真道,但他以前有对抗金朝的经历,在当地官府早已进入黑名单,所以传教处处受掣。1167年王重阳离开陕西,来到没有人认识他的山东宁海传道度人。期间先后度化了马钰(丹阳子)、孙不二(清静散人)夫妇以及谭处端(长真子)、刘处玄(长生子)、丘处机(长春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等七人做弟子,这七人就是金庸小说中所说的“全真七子”,后世尊称为“北七真”。

全真七子画像

全真七子是历史上存在的真实人物,他们对全真道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各个都是全真道分支门派的开派祖师。马钰担任过全真道的第二任掌教,开创了全真道遇仙派;孙不二是全真道唯一的女宗师,开创了清净派;谭处端医道高明,开创了南无派。刘处玄斋醮祈雨颇有灵验,开创了随山派;丘处机的成就最大,在74岁时远赴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把米扬附近)规劝成吉思汗“止杀爱民”,得到成吉思汗的赞许。开创了全真道最大的门派龙门派;王处一长期在山东传教,开创了嵛山派;郝大通精于占卜,对周易有深刻的研究,是全真道华山派的创始人。这七人在元代都是著名的大宗师,金庸武侠小说中对他们的描述,比起真实的历史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神雕侠侣》中对全真七子有矮化的嫌疑。

《射雕英雄传》全真七子

在全真七子的帮助下,王重阳的全真道在山东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蓬莱)、莱州(掖县)得到迅速的发展,成立了三教七宝会、金莲会、三光会、玉华会等全真道的分舵,道徒达上万人。金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带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四人西归,准备在陕西传教。次年一月,走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时,王重阳病逝。弟子们将他运回故居葬在刘蒋村故居,就是现在重阳宫中的重阳祖师墓附近。现在坟墓旁边有一株千年银杏树就是马钰在为师傅守墓时亲手所栽。马钰执掌全真道后,在王重阳的故居修建了道观,题写“祖庭”二字为匾额。

重阳祖师墓旁的千年银杏树

1214年,丘处机招安叛军有功,金朝廷开始支持全真道,丘处机上表将宫观改名为“重阳宫”。元代初期,由于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的支持,全真道成为北方最大的道教门派,重阳宫的规模也达到鼎盛时期。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重修重阳宫,并赐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这块匾额现在依然悬挂在重阳宫的山门上。重修后有殿堂约5048间,东至涝峪河,西至甘峪河,南抵终南山,北临渭水,全都是全真道的宫观庙宇,占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最盛时有近万名道士在此修道,宫观规模之大为天下道观之最。

83版《射雕英雄传》丘处机

然而作为北方最大的宗教团体,道徒们大多又是习武之人,所以从忽必烈以后到清代,历代的统治者们始终对全真道不放心,对他们采取抑制的态度。元代后期至明初随着道教的中心转移到武当山、龙虎山之后,全真道开始走向衰落,重阳宫的宫观庙宇坍塌、焚毁也无人问津。正如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重阳宫记》碑文所述的那样“从来天下事胜而衰,衰而复。盛者气数也,挽衰待盛不至泯灭失传者,人事也”。统治者对重阳宫采取的态度是“不至泯灭失传者”,每次所谓的重修都是为了保持重阳宫遗迹尚存而已。

重阳宫祖庵碑林

同治初年(1861年-1864年),重阳宫遭到毁灭性的兵火破坏,到新中国建立时,重阳宫仅残存老君殿、灵宫殿、祖师殿三座建筑和“五塔坟”、“祖师墓”及散落于庙宇遗址各处的石碑石刻。1962年,陕西省拨专款,将散落在各处的石碑石刻集中在重阳宫玉皇殿旧址上,建成了现在的重阳宫祖庵碑林。1958年在修梯田时,发现了重阳祖师殿基址,还挖出了王重阳的石棺,由于重阳宫道士的阻拦,公社将石棺重新埋葬。文革开始后,重阳宫的道士被下放到生产队劳动,老君殿、重阳墓遭到人为破坏。

重阳宫灵官殿

1967年,有人借以破四旧的名义再次打开了王重阳的坟墓。墓内青石砌壁,有一长2米,宽1.22米,高0.96米的石棺,石棺周围雕有龙形花纹。棺内安放着木刻的重阳祖师像及遗骨,还有两块上刻“重阳祖师压骨在此”的方砖。石棺内有黄色绸缎包裹的一具木棺,棺内就是王重阳的遗体。当时王重阳身穿黄袍道帽,发髻上有一对金环,容貌胡须清晰可辨,但见风后化为灰尘。遗体的头部胸部用木架子固定着,红卫兵粗暴的将他的遗体移出棺外,将金环取走,以30元钱卖给周至银行。几天后石棺也被炸烂,作为石料用于建桥,仅有厚0.30米的棺盖幸免遇难。道人们偷偷将王重阳的遗体埋于竹园。

重阳宫王重阳纪念塔

1978年,国家平反重大冤假错案,重新在银杏树旁边埋葬了重阳祖师。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家斥巨资先后修建了祖师殿、灵宫殿、重阳宫山门、耳门、王重阳纪念塔、钟鼓楼、重阳宝殿、七真殿,以及活死人墓的重阳成道宫等殿宇。并且再次收集了17件元代的石刻,将终南山中的道士招徕安排在重阳宫中修道,使这座800多年的道教圣地重获新生。虽然与鼎盛时期无法相比,但在西部地区也算一处著名的道教圣地。

祖庵古镇的社火表演

每年正月初九是重阳祖师创立全真道的纪念日,也是祖庵古镇的庙会,俗称“上九会”。庙会祭祀活动从大年初一凌晨到重阳宫为重阳祖师烧香开始,直到元宵节。谁抢到了头炷香,会预示今年有好运气。期间重阳宫正门大开,迎接五湖四海的香客游人来宫中烧香许愿,更有那金庸迷想一探全真教、活死人墓的秘密。届时重阳宫中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期间祖庵古镇还有春节锣鼓会,社火、元宵节灯市、灯会、道教大型坛醮祈祷道场等活动举办不断,是感受道教文化和三秦民俗文化的好时机。

祖庵古镇的元宵节等会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您可以在正月期间来祖庵镇亲自一探活死人墓的究竟,或许还会遇到美若天仙、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一般的道姑。

2 阅读: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