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慌了?美副总统惹下大麻烦,朔尔茨当面对华“交底”

万象洞察 2025-02-21 10:44:14

据新华社2月15日消息,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会见中国外长王毅时明确表态,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就在同一天,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洲内政的尖锐批评,引发跨大西洋关系新一轮震荡。

万斯14日的发言直指欧洲核心议题。这位特朗普政府高官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抛出"欧洲最大威胁来自内部"论调,公开批评德国移民政策,甚至点名英国、瑞典等盟友。其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选择党的言论,直接触碰欧洲政治敏感神经。德国总理朔尔茨次日明确警告,外部势力干涉德国民主进程"不可接受",法外长巴罗更斥责"没人能强加模式给欧洲"。

这种异常表态引发连锁反应。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罕见附和万斯对移民政策的批评,但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立即回击称美方指责"不可接受"。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本人在社交媒体称赞万斯"非常出色",科技巨头马斯克更转发其讲话称"让欧洲再次伟大"。这种政治光谱的撕裂暴露出欧美同盟的深层裂痕。

德国总理朔尔茨(资料图)

慕尼黑安全会发布的《2025年报告》已为这场风波埋下伏笔。报告用"单边主义"形容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特别指出其试图通过强制手段改变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等地区现状。数据显示,特朗普任期内美国退出11个国际协议,包括《巴黎协定》《伊朗核协议》等重要多边机制。这种"退群潮"导致全球南方国家受援资金减少40%,世卫组织应急储备金枯竭65%。

在经贸领域,美国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的阴影持续笼罩。王毅外长在会见朔尔茨时明确指出,德方在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问题上的理性态度值得肯定。而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显示,若全面实施对华加征30%关税,将导致全球产业链成本上升1.5万亿美元,其中德国汽车制造业将损失超800亿欧元出口额。

德国总理朔尔茨(资料图)

德国总理朔尔茨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的闭门会谈释放出重要信号。双方达成共识要深化电动汽车、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计划年内启动"中德气候行动年度对话"。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工商大会最新调查显示,76%的德企认为中国市场比美国更具发展潜力,这一比例较三年前提升22个百分点。宝马集团宣布将在沈阳追加投资25亿欧元扩建生产基地,大众汽车则宣布将向中国出口首批ID.7纯电车型。

面对美国的战略压力,欧洲展现出更清晰的自主意识。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强调"欧洲需要战略自主",提议建立独立于美国的情报共享机制。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欧洲经济安全战略》提出,到2030年前将关键原材料对外依存度从98%降至65%。这种转变在新能源领域尤为明显,宁德时代已在匈牙利建设100GWh电池工厂,比亚迪与意大利车企签署电动大巴生产协议。

乌克兰危机仍是影响欧亚地缘格局的关键变量。尽管特朗普政府宣称要推动俄乌和平谈判,但欧洲国家对美国主导方案的疑虑不减。德国智库IFO研究显示,若按美国设想实现"有限停火",乌克兰将失去约15%领土控制权。王毅外长在慕安会演讲中强调"停火不应以牺牲乌克兰主权为代价",这一立场得到比利时首相米歇尔等欧洲国家领导人的公开支持。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多边主义正在经历现实考验。当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鼓吹"新冷战思维"时,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已获得100多个国家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安会阐述的四点主张——平等相待、国际法治、多边主义、开放共赢,与德国智库贝塔斯曼基金会提出的"后西方时代治理框架"形成呼应。这种理念契合度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中德两国已建立气候与环境工作组,计划联合开发碳捕捉技术;中欧班列开行量在2023年突破8.5万列,较疫情前增长217%。

跨大西洋关系的重构已成不可逆转趋势。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调显示,54%的欧洲民众认为美国不再是可靠的盟友,这一数字较2016年上升31个百分点。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中国连续12年稳居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2531亿欧元。正如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费尔伯迈尔所言:"欧洲需要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在这个百年变局的十字路口,朔尔茨的对华表态具有特殊意义。当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印太时,德国选择深化对华全方位合作。两国在第三方市场共建的"鲁班工坊"已培训超过10万名技术工人,中德法律司法交流项目覆盖23所高校。这些务实合作为动荡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正如王毅外长所言:"中德关系好,中欧关系就好;中欧关系好,世界才更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