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句话到魔咒再到公式AI提示词进化路的两次爆冷大转折

普适不存在啊 2024-12-20 05:00:36

一年多以来,这条提示词工程的路啊, 真可以说是起起伏伏、跌宕不断 。从一开始的“你好,你是某某领域专家”,到现在流行的“简短精准”压缩表达, 每一步的变化都在重新定义我们跟AI打交道的方式 。

还记得去年,第一次接触提示词那些基本技巧时, 那种激动劲儿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你是一个专业文案策划师”、“让我们分步骤来想想”——这些开头词儿,听起来像魔法咒语似的, 一下子就让我觉得手握了一根无所不能的魔杖 。那时候,我就跟个刚学会施法的小巫师似的,对着AI手舞足蹈, 只要念对了咒语,心里想着啥,AI就给你整啥,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

不过嘛, 这种“初恋”似的甜蜜劲儿,很快就被现实泼了凉水 。那些看似神奇的提示词,很多时候生成的内容根本不中用,特别是那种听起来正经八百,实际上啥也没说的大废话。 一段段“正确但没用”的回答,让人无奈又好笑 ——你说它有错吧,也没有;可你指望它解决问题吧,又指望不上。 尤其是碰上数学题或者逻辑推理这类活儿,AI更是抓瞎 。有几次我甚至忍不住想对着屏幕喊:“ 拜托,照着我给你的步骤一步一步做不就完了吗? ”

后来到年底,提示词圈子里忽然流行起了“框架化写法”。 什么Background(背景)、Role(角色)、Task(任务)、Format(格式)——四大金刚一样的套路被各路大神推崇得热火朝天 。一时间,感觉大家都开始拿提示词当写作文了。 不得不说,这套框架确实让AI的表现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回答也比以前清晰多了, 就像给它穿上了合身得体的西装一样 。

但,说真的, 这种框架式提示词也不是完美无缺啊 。光写个提示词得敲好几百字,还得反复斟酌,这不就是变相加班吗?而且吧, 你讲得越复杂,AI可能越迷糊 ,就像听故事听到中途突然忘了开头一样, 最后出来的结果让人哭笑不得 。不得不感慨一句: 话多真的是容易出岔子啊!

到了现在呢, 新的潮流又来了——压缩表达 。这玩意儿特别有意思,感觉像是在玩极简主义版的文字游戏。以前我们用大段文字解释需求,现在倒好, 全靠“精炼”两个字 。用最简短、最精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搞定AI 。这么一说, 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像物理公式里的“E=mc²”? 短短几个字符,却把复杂的质能转换原理全讲明白了。 厉害吧?

其实,这种压缩表达有点像文字版的炼金术。 把复杂的问题通过提炼和筛选,最后浓缩成几颗字眼闪亮的小钻石 。这么干不仅考验你对语言的掌控能力,更考验你到底能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 本质上,它是对我们这些提示词“玩家”的一种升级挑战 。

不过,说实话, 这种趋势让我既兴奋又有点发憷 。一方面,我觉得我们离真正高效的人机交互越来越近了;但另一方面, 这种高度压缩的表达方式,对用户的要求也直线上升 。能精准提炼需求的人,可能会游刃有余;但如果表达能力稍差点儿, 就难免会遇到瓶颈 。

回顾这一年来提示词的发展, 我还真觉得它跟编程语言的演化挺像 。从最早的机器语言,到后来的汇编,再到高级语言, 每一步进化都是为了让人和机器的沟通更顺畅 。而提示词这条路,也是在经历同样的变化。 从最初简单粗暴的指令,到后来的框架化、结构化,再到如今精炼精准的一句话提示,每一步都在向更自然、更高效迈进 。

有时候我会想, 也许再过不了几年,我们就能找到一种接近完美的提示词表达方式 ,类似于科学家发现那些简洁优美的自然法则, 用最少的话语开启AI的大门 。但在这之前嘛, 我们恐怕还得继续摸索、试验,把各种坑踩个遍 。

其实,我对这些变化一直抱着开放心态,也充满期待。 毕竟,在AI这个领域,有一点永远不会变,那就是它在不断变化 。每一次新方法、新理念出现, 都让我们离理想的人机交互方式更近了一步 。

归根结底, 提示词工程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人类试图更好地表达自己需求的一次探索 。从最初的简单命令,到后来的框架式表达,再到今天流行的压缩方法, 每一个阶段都在深化我们对AI能力的理解,也推动着AI去更好地理解我们人类 。

那么, 你对这个领域有什么看法呢?或者你有没有用过特别有趣、特别有效的提示词套路?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体验, 说不定大家还能一起取取经呢!

探索 AI 前沿,洞察智能革命每日更新最新人工智能资讯与应用技巧让我们一起深入 AI 的浩瀚海洋洞悉智能科技的风云变幻见证人工智能的每一次飞跃分享 AI 创新的每一次突破

关注【普适不存在】解锁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0 阅读:0

普适不存在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