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凤姐被马道婆梦魇,为何贾政都放弃了,贾赦却还不放弃

大白话曹雪芹 2025-03-27 13:20:43

·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赵姨娘嫉妒宝玉受宠,不满王熙凤专权。便买通马道婆梦魇了二人。书中说医治、祈祷、问人、求神都试过了,都不见效。贾政率先放弃了希望,连后事都准备好了,不再争取救命,贾赦反而倒不理会,百般忙乱。按理说贾宝玉是贾政的亲儿子,贾政应该不放弃才对,为何反而是贾政放弃了,贾赦却百般忙乱不放弃呢?

· 贾赦还是各处去寻僧觅道。贾政见都不灵效,着实懊恼,因阻贾赦道: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他二人之病出于不意,百般医治不效,想天意该当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去罢。贾赦也不理此话,仍是百般忙乱。(第二十五回)

· 第一,两人性格不同。

· 贾赦虽然荒唐好色、不学无术,但性格中有一种不服输,不受规矩约束的特征。贾政恰恰相反,他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忠良厚道,恪守规矩,遵循中庸之道。相比于贾赦,贾政更像是一个书呆子。

· 王熙凤贾宝玉经过各种努力都不见效,虽然没有到最后一刻,但贾政并不较真,既然已经能用的办法都用过了,应该是没救了。这就是天命,非人力可为。应该是没救了,所以才会放弃。

· 而贾赦不同,他并不遵循传统儒家思想,他身上更多的是一种匪气。中秋节的时候,贾环曾做过一首诗被贾政批评,却被贾赦大加赞赏。

· 贾赦乃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好,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

· 从这里看,贾赦并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并不注重读书,反而更看重魄力。也说明贾赦并不受传统观念约束,不会因为百般医治无效就感觉没救了。反而会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 第二,贾政当家荣国府。

· 贾赦是长子,袭了荣国公爵位,但并没有继承荣国府,住了偏院。贾政是次子,没有袭爵,但却住了荣国府,成为实际当家人。所以,贾政的实际责任更大。

· 这时候贾宝玉和王熙凤经过长时间的治疗都不见效,贾母王夫人等已经哭了很长时间。书中说又恐哭坏了贾母,日夜熬油费火,人口不安。

· 贾政作为荣国府的实际管家人,必须应对这种状况,照顾贾母等人,不至于使情况恶化更加严重。贾政是出了名的孝顺。所以,贾政阻止贾赦再去寻僧觅道,也是出于对贾府其他人员的照顾,不愿再耗费无谓的人力物力,防止情况恶化,引起更多意外情况发生。

· 第三,贾赦与贾政的矛盾。

· 荣国府虽然表面一团和气,但内里却为利益争得面红耳赤。尤其是到了后期荣国府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贾赦一房与贾政一房的矛盾暗流涌动。

· 贾赦荒唐被贾母所厌恶,贾政虽然做官没有什么政绩,但为人宽厚,被贾母所喜欢。贾赦就认为贾母偏心。在中秋节时众人讲笑话,贾赦就讲了一个婆子偏心的故事,暗讽贾母偏心贾政一房。

· 邢夫人在大观园捡到绣春囊,没有就此打住隐瞒下来,反而是直接送到了王夫人手里,就是将矛头指向了贾政一房,给王夫人难堪。还有贾母过寿期间,王熙凤绑了两个婆子,邢夫人更是直接给王熙凤脸色看。就可见贾赦一房对贾政一房意见很大,前期矛盾在暗处,后期矛盾已经到了明面。

· 贾赦强娶鸳鸯,邢夫人得知贾琏王熙凤夫妇当贾母铜锡家伙便向王熙凤索要二百两银子,王熙凤没法当了自己的金项圈才罢。这两件事是贾赦不满贾母财产分配的具体表现。

· 贾赦与贾政两房存在利益矛盾,贾赦自然对贾政颇有微词。在抢救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时候,贾政说天意如此,由他们去罢。贾赦很可能会反其道而行,根本不听贾政说话。

· 当然除此之外,王熙凤是贾赦的儿媳妇,是王子腾的外甥女,贾赦虽然荒唐但却是精通人性的人。他不可能放任贾宝玉和王熙凤就此死亡,贾府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更重实际利弊的贾赦当然不会放弃继续救治贾宝玉和王熙凤了。

0 阅读:3

大白话曹雪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