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李显龙重磅警告:中美将引发“惊涛骇浪”

乒乓羽阁 2025-03-25 20:54:33

近日,新加坡前总理、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近日在一场论坛中发出重磅警告:若中美经贸争端无法缓和,导致全球贸易占GDP比重持续下滑,世界将迎来“二战以来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可能引发“80年来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国际关注,也让新加坡这个夹在中美之间的“小红点”再次成为焦点。李显龙为何此时发声?他的预言是否可信?中美竞争又将走向何方?

李显龙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他回顾了过去几十年全球化进程:2008年金融危机前,国际贸易增速长期高于全球GDP增长,但危机后贸易与GDP增速开始趋同。如今,他判断世界正面临“第二次拐点”——贸易占比可能首次进入下降通道,而这将引发连锁反应:经济放缓、社会矛盾激化,最终重塑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这一分析基于新加坡的生存逻辑:作为全球贸易枢纽,其GDP严重依赖进出口,中美任何一方“脱钩”都可能让新加坡经济崩盘。

从历史角度看,李显龙家族对中美关系的悲观预测有延续性。其父李光耀曾在著作中预言“中美竞争将持续到21世纪后半叶”,而李显龙早在2024年卸任时便称“中美矛盾将延续20年以上”。如今他再次预警,既是对现实的观察,也是对新加坡命运的担忧——这个弹丸小国既需要美国的安全保护,又依赖中国的经济输血,任何一边失衡都可能让它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当前中美博弈已远超传统贸易争端范畴。经济上,特朗普政府近期放弃拜登时期“精准打击”策略,宣布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甚至不惜推高美国通胀。军事上,美国加速在亚太部署,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成为美军印太战略支点,而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东南亚的基建合作。科技领域更是短兵相接:美国联合盟友围堵中国半导体产业,中国则加速自主创新,2024年芯片自给率已达40%。

值得警惕的是,双方对抗正从“可控竞争”滑向“不可预测”。李显龙特别提到台海问题,认为这是最危险的导火索。美国不断打“台湾牌”,而中国视之为核心利益红线,一旦误判可能引发直接冲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坦言,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对华强硬政策都不会改变,这种“战略互疑”让危机管控愈发困难。

李显龙口中的“大变局”是否必然发生?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分析:

1. 最坏情况是全面对抗 。若中美在台海或南海爆发军事冲突,全球供应链将瞬间断裂。参考俄乌战争的影响,届时能源、粮食、芯片价格飙升,新加坡等贸易型经济体首当其冲。但这种极端场景概率较低,因为双方都清楚“核大国直接冲突没有赢家”。

2. 可能性更高的是长期“凉战”。更可能的是延续当前“斗而不破”态势:美国通过“小院高墙”技术封锁,中国则以“双循环”对冲;军事上保持威慑但避免开火。这种模式下,全球产业链将被迫“区域化”,东盟可能成为中美争夺的“中间地带”。新加坡虽受冲击,但凭借平衡外交仍能维持枢纽地位。

3. 理想情况则是竞合共存。中美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治理等领域保留合作空间,同时在经济、科技领域划定“护栏”。这需要双方重建战略互信,但目前看难度极大——美国两党已形成“遏制中国”共识,而中国对美政策也转向“底线思维”。

总而言之,李显龙的警告本质上是“小国求生指南”。他一面呼吁东盟“系好安全带”,一面强调“不能把中国当敌人”,这种“对冲策略”正是新加坡多年来的生存之道。但对世界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当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被视为“零和游戏”时,全球化积累的互信红利正在耗尽。或许正如李显龙所言,未来已无法回到过去,各国能做的只有“适应新常态”——在惊涛骇浪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1 阅读:31

乒乓羽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