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龙:最长22小时写字,是对书法的深情

古韵今风阁 2025-04-02 10:14:30

书法之路:刘长龙的每日坚持

刘长龙,书法名家,兰亭奖获得者,每天最长能写字22个小时,这对很多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一个书法家的日常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围坐在咖啡馆,一边喝咖啡一边聊着关于艺术的话题。

朋友突然说起刘长龙,语气中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敬佩:“听说他一天能写22个小时的字,这是真的吗?

”另一位朋友立刻接话:“那他什么时候吃饭睡觉?

”这种讨论在书法圈子里几乎是常态,每个人都对刘长龙的故事感到好奇。

刘长龙正式学习书法是在他十几岁的时候。

他每天花2到3小时来书写,这只是他的日常习惯。

有时,他一写就是几个小时,并不觉得累。

他说:“书法是门无尽的艺术,需要时间去体会其深奥。

”面对书法,他总觉得自己还没走到最深处,所以总是有更多的时间投入。

兰亭奖获得者的书法成就

刘长龙不仅每天坚持写字,他在书法比赛中也屡屡斩获荣誉。

他是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协理事、铁岭市书协副主席,还在清华大学胡崇炜书法工作室担任助教。

至今,他已经获得了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第七届兰亭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并且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超过40次。

这些成就并不是轻易得来的。

书法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日复一日的勤勉练习。

刘长龙的每一个奖项、每一份荣誉,都是用无数个书写的日夜堆砌而成的。

他的成功背后,是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书法家的坚持:值得吗?

这样的坚持是否值得呢?

其实,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在一次书法爱好者的采访中,有人表示:“作为书法专业的人来说,8小时都不算多,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书法。

”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坚持太过极端:“每天写22个小时,难道不用吃饭,不用休息吗?”

面对这些质疑,刘长龙有自己的态度。

他认为,只要是真心热爱书法,就不会觉得付出是辛苦的。

他每天用2到3小时来写字,因为这个时间对于喜爱书法的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对于刘长龙来说,这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说:“我每天写2到3小时,完全可以达到一种好的效果,即使是这样,书法还是无穷无尽的,需要继续探索。

有一次,刘长龙准备一场重要的书法展览,他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泡在书房里,连家人都来劝他休息,他仍然坚持到完成作品才罢休。

是的,这就是他的书法热情。

探索书法的深奥之处

刘长龙擅长行草书,他追求魏晋风度,学习“二王”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他不仅临摹古人的作品,还深入研究宋、元的书风,以丰富自己的创作。

他广泛涉猎米芾行书,还有王铎、傅山、倪元璐等名家的墨色和章法变化。

这些丰富的学习,让他的书法更加成熟和独特。

每次创作之前,刘长龙都会认真揣摩,深思熟虑。

他说,临摹是基础,创作才是发挥自我风格的关键。

他会不断地反复试验力度、笔触和墨色,直到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22小时的书写只是刘长龙创作过程中的一次特别经历,而这种用时长的投入说明他对书法的深情与执着。

刘长龙认为,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

每一个笔画,每一处转折,都是心思和技巧的结合。

书法家的坚持,不是时间的堆积,而是文化心灵的积淀。

结尾:

对于刘长龙来说,书法不仅是他一生的事业,更是他心中最深的热爱。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如果真的热爱一件事,就要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不计较得失,也不担心时间的长短。

从刘长龙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对于书法的沉迷,也看到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

或许,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也应当学习他那种深入思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让我们用心去体会每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物值得我们倾尽所有去追求和探索,只要我们愿意付出,终会有一天走进它的深处,摸到那最美的光芒。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