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每到89年夏天,整个皂角村都笼罩在一种微妙的期待中。
蝉声聒噪,空气炙热,人们却在繁忙的时节中心怀希望与梦想。
就在这个时刻,我的生活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初见师妹:第一印象与心中的犹豫那一天,我天还没亮就跑去师父家准备一天的劳作。
师父老付是村里的泥瓦匠,技艺超群,跟着他出去干活是让我自豪的事。
当我踏进师父家的院子时,我的第一眼就看见了师妹芷柔。
她在井边打水,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衫,那身影让我停顿了片刻。
芷柔勤快却不算特别好看。
烈日下,她的皮肤黝黑,单眼皮以及厚嘴唇让她看起来十分普通。
但这些外貌并没有妨碍她脸上总是挂着的笑容。
她的一声招呼虽清脆,却没能迎来我心中的共鸣。
我略带困惑地,在心里琢磨着,这样的女孩子似乎不太合适做我的另一半。
师父的提议:尴尬与顾虑并存当天中午,烈日灼人,干了一上午活儿的我和师父在树荫下歇息。
师父突然用一种不同寻常的语气问我怎么看他的女儿芷柔。
我本能地直感到尴尬,寻思着这是师父想替我做媒?
我那时心中还没有一点谈婚论嫁的念头,因此装傻充愣说芷柔挺能干的。
谁知师父接着说:“有没有想过和她一起生活?
这段对话让我举棋不定。
师父的话显然有些失望,但我并没有办法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只能轻描淡写说自己还年轻,不急于成家。
这样的态度使得后来前往师父家时,氛围略显沉默和生疏。
在师妹身边工作:逐渐改变的看法那段时间,我兀自忙碌着,心中哪有闲暇去细想婚事。
机缘巧合的是,村子的加工厂开始招人,我看到了走向村外世界的希望。
尽管我父亲提醒我不应抛弃已有技艺,但还是抵不过年轻的冲动去报了名。
离开村子时,我与师妹的互动渐少,心里认为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可是,厂子的短暂运转后,我们这些工人在失业潮中四散离开,生活一时变得沉闷。
回到皂角村,我再见到了师妹,她还记得我的喜好,亲手做了肉夹馍送来,那份关心在寒冷的初春格外温暖。
渐渐的,我在与师妹的来往中重新审视她的善良和坚持。
原来,婚姻并不止取决于外貌,更是一种长久陪伴。
我意识到芷柔有着我所忽视的闪光点。
从犹豫到坚定:做出人生的大决定过年时,我带上礼物到师父家拜访,他们一家热情如初。
尽管师父再次暗示我该考虑与芷柔的婚事,即便心中依旧忐忑,我却不再逃避。
这次,我认真考虑师父对我的恩情和芷柔对我的默默关注。
在家人的提醒下,我明白婚姻绝不是只顾及颜面和面子,而是一份责任和心意。
我开始愿意与芷柔一同面对生活,享受朴素的幸福。
最后那个春日,我向师父表达了愿意慎重考虑,决定与芷柔携手。
那一瞬间,我看到她眼中显露的快乐,更感受到一个家庭的完整与和谐。
结婚后的生活朴素而稳定。
我同芷柔欢喜也是因为,这段关系旨在长远的陪伴,而非浮于表面的选择。
时光如白驹过隙,但在我们切实共度的每一天,充满了足以回味一生的平凡感动。
在回忆这段故事时,我明白,幸福并不同于追求完美,而在能珍惜身边之人,感受每段缘分的厚重。
经过曲折的阶段,我看到的是情感中的真实与简单。
这才是真正值得牵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