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三大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莫愁 2025-04-26 16:16:32

前几天,我的朋友在波士顿马拉松被关门,他好像被全网群嘲了。

不过,好在他够豁达。当我把“键盘侠”那些言论发给他看,他笑呵呵地说:“哎呀,没事呀!我再练吧。不过我还是喜欢打网球,跑步好无聊。”

今天(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不妨用王国维“读书三境界”来类比跑步或马拉松。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私以为,经过六大满贯的熏陶之后,这位朋友的表现和态度,已经到达了第三境界。

如果说跑步也有三境界,我更乐意用九个字形容:“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一、见自己: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跑步?

跑圈总有一些人,看见别人跑量多、强度大,就苦口婆心地劝他不要忘了初心。殊不知,人家跑步的初心根本不是健康,而是竞技,比如职业运动员或精英跑者。

这一阶段主要是认识和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不足、内心渴望和性格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发现,跑步的初心其实多种多样,有人为了健康,有人为了竞技,有人为了减压,也有人为了社交。重要的是,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热爱,让跑步成为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二、见天地:循序渐进,静待花开

每个跑者都有自己的“天地”。“天”体现在你追求的目标:也许是每天慢跑5公里,也许是破三、PB或突破自己。

而“地”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循序渐进才能进步,过度训练必然受伤。今天的每一步,每一份坚持与努力,都在为明天的目标铺路。

在这片“天地”中,你会逐渐明白:身体有其自然恢复的节奏,能力提升是螺旋式上升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训练节奏,突破与倦怠总是交替出现。

当你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进步与停滞,明白所有的努力,都需要等待最好的时机绽放,说明你已经读懂了跑步的“天地”法则。

三、见众生: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众生”不只是其他人,而是一切与我们有关的生命,包括自然的一草一木。

跑步是一项看似孤独的运动,却处处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在跑道上,你会遇见形形色色的跑者:有为了健康而坚持的中年人,有为了突破自我的年轻人,有为了治愈心灵而奔跑的追梦者。

他们互不相识,却因为跑步而连结。在清晨的公园,陌生人会为你的坚持点赞;在马拉松赛道上,对手会为你递上一瓶水;

在跑团里,老手会耐心指导新人;在社交平台上,跑者们真诚分享着各自的心得。每一次互动,都是对生命价值的见证;每一次交流,都是对跑步文化的传承。

当你不再只关注配速和距离,而是能从每个跑者身上看到生命的韧性与美好,能理解并尊重每个人的跑步初心时,你就真正达到了“见众生”的境界。

现在的你,属于哪个境界?今天,你跑步了吗?

0 阅读:0

莫愁

简介:跑步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