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建议组委会将这句话作为硬核标语,狠狠打在公屏上,从赛道起点一直到终点。
昨天,北京半程马拉松在天安门鸣枪起跑。据多位A区选手反映,起跑后不久就发生了推挤事件,导致多人倒地受伤。
跑友大飞哥回忆道:“当时我站在第三排,准备发枪时,前排志愿者并未前移。起跑后,前面的人冲不起来,后面的人又往前猛冲,结果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了一片。”他的手臂和膝盖多处擦伤,手表也摔裂了屏幕。
另一位选手大兵,赛后在群里发了自己受伤的照片,表示“出门就摔跤了。”
这个“门”,就是马拉松起点的拱门。随后,群里的讨论炸开了锅:
“出门就躺地上的是你吗?穿着蓝背心。”
“原来摔的是你啊兄弟,我在你后面没躲开,也倒了!”
“速度太快了,如果突然被绊倒摔得很惨的。”
“起点目测那一波倒了小十人,刚出发摔了两波。”
“太危险了!真的差点被踩踏,收脚都来不及。”
“今天起跑真猛,吓死我了,一起倒下两个。”
当时人太多,速度又很快,大兵担心自己被踩踏,赶紧起身继续跑。虽然最后完赛了,但实在称不上“安全完赛”,因为带伤忍痛跑完半马,赛后膝盖肿得不能弯曲,影响最近日常训练。
另一位A区大神,起跑前还跟旁边的跑友说,慢点跑别着急,小心被绊倒,但是起跑后自己却被绊倒了,一语成谶。
不过他表示,不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故隐去其名字,只略写情况:起跑时被人推倒,摔得满嘴是血,门牙断了两颗,治疗花了2000多。虽然受了伤,还是坚持完赛。找组委会和保险公司理赔都没结果,只能自认倒霉。以后参赛一定要把安全放第一位。
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无独有偶,就在上个月的无锡马拉松上,官方配速员边岐在补给站被推倒,导致手腕骨折。
他在社交媒体公开发声:“马拉松是突破自我的征程,更是彼此守护的旅程。你的一次猛撞,可能会让他人的汗水与努力戛然而止。赛道上的每一次谦让,都是对生命的尊重,每一次的善意提醒,都是为城市马拉松的精神加冕。”
据当事人反馈,北京半马多位选手被推倒,除了有的选手起跑太猛,志愿者也有很大原因。
“A区那些志愿者就应该提前撤离,他们挡着跑不出去,拥堵导致今天不少人摔跤”,一位选手直言不讳地指出,志愿者明显没培训好,跑完领赛包时也是一片混乱。
前排志愿者何时前移、何时离开,按理说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流程。本次北京半马多人被推倒事件,到底是选手素质问题,还是组委会的流程失误?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说到底,马拉松不仅是对跑者体能的考验,更是对赛事组织能力的检验。希望组委会能重视这次事件,完善志愿者培训,优化起跑流程,让赛道少一些推搡,多一份安全。
毕竟,我们追求的是健康跑步的快乐,而不是带着伤痛完赛的遗憾。
组织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