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最惨烈一仗,五万大军仅剩千余人,多名高级将领战死沙场

绿海看历史 2024-08-07 21:58:54

提及日本时,国人始终都会记得“勿忘国耻”,日本侵华14年,在东北的土地上有数十万人成为他们的试验对象,在南京那座城市里,徒生三十多万的孤魂,在抗战期间有数十万的妇女惨遭日军的凌辱,更有三百多万将士为了捍卫国土长眠于战场之上,是历史让我们无法忘记这样的耻辱。1938年八路军曾遭遇最惨烈的一仗,五万大军仅剩千人,多名高级将领牺牲,毛主席与朱老总每每想起都深感痛惜。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共两党合作之下,八路军缩编为三个师,以这样的兵力无法与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日军抗衡。我党决定在冀东创建抗日根据地,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华北建立起稳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中央研究决定,由河北省委书记李运昌担任主要负责人,在冀东一带组织武装起义,准备给日军以重创,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

在日军的杀戮之下,中国人都对其恨之入骨,李运昌的组建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除了各个阶层的爱国民主人士之外,还有很多党派代表也加入其中。在众人齐心合力之下,冀东根据地迅猛发展起来,参与冀东暴动的人数达到二十多万人,工人、农民都拿起手中的刀枪加入抗战队伍,冀东抗日联军火线为此成立,由高志远担任总司令,李运昌、洪麟阁和陈宇寰担任副司令。

随着队伍不断扩大,冀察热宁军区成立,由宋时轮担任总司令、邓华担任政委,高志远、李运昌和洪麟阁等人任副司令,冀东抗日根据地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宋时轮乐观地表示:“为最后的胜利而战斗到底”。以当时的情况,宋时轮能保持乐观的态度也可以理解,毕竟冀东暴动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抗日武装不减反增,一切都在向利好方向发展。

但是宋时轮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冀东武装起义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方面是当地军民团结一心,另一方面是这次武装起义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敌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节节败退。冀东起义虽然是成功的,但抗日武装非常年轻,大多都是来自当地的农民,他们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更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一旦敌人反扑容易出现巨大伤亡。

毛主席预见性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向宋时轮建议:依托地形优势,尽快率领队伍进入山区整训。宋时轮与邓华二人均没有重视这个建议,事情在1938年正如毛主席预期的那样,日军派十多万大军围剿冀东起义部队。宋时轮分析之后,决定将部队撤至潮白河以西,第二年再回冀东打游击战,这个决定当时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李运昌和洪麟阁虽然不同意,但只能少数服从多数。

党中央多次发电不同意西撤计划,毛主席还指出长途行军很容易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出现溃败,长征时已经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可宋时轮还是拒绝了留下打游击的建议,带着部队西撤。撤退路上浩浩荡荡五万人马,由于缺少宣传工作,再加上大多都不是正规军,因此队伍行军极其缓慢,前军已至潮白河,后军还没有出发。

日军在此时得知消息后立刻派重兵“围剿”,起义队伍很快被打散,副司令陈宇寰不幸被炮弹击中牺牲,身负重伤的洪麟阁留下最后一颗子弹,牺牲前用鲜血写下了“还我河山”的遗言,我军就这样牺牲了两位副司令。李运昌是最后出发的队伍,他接收了洪麟阁残部后还有6000多人,他带着部队决定停止西进,却已被敌人封了退路,好不容易脱险后身边仅剩下百余人。

高志远先行一步却也是一路艰险,三千多人的部队到达平西根据地时只剩下不足千人,而这些人马是冀东起义联军最后的残存人员。五万大军仅剩千人,这是八路军抗战史上最惨烈的一仗,追其原因就是低估了敌人的实力,高估了民兵队伍的能力,在未经过正规训练的情况下进行长途撤离,队伍如同一盘散沙,焉有不败之理。

毛主席在战后总结:起义队伍没有做好团结地方党组织和军队的工作,导致撤退时毫无保障而损失惨重。这次冀东抗日联军失败之后,宋时轮回延安学习,我军又派大批整训后的干部继续前往冀东建设根据地,在李运昌的宣传和领导之下,抗日武装逐渐扩至四千多人,当冀东根据地建立之后,抗战队伍形势这才得以扭转。

21 阅读:10977
评论列表

绿海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