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大队书记到中央候补委员,84年被开除党籍,退休后住进深山中

绿海看历史 2024-09-01 01:55:37

潘美英生于广西一个雇农家庭,自幼过着困苦、颠沛的生活,经常食不果腹,只能靠吃树皮、草根勉强充饥。直至建国后,中共党组织严惩各地的土匪、豪绅,推行土改政策,为穷苦百姓分田分产,潘美英一家分到了九亩水田,这才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1952年,潘美英的父母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她送到学校读书。潘美英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在校期间她刻苦读书,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是大家公认的“尖子生”。1955年,潘美英所在的村子响应政府号召,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潘美英因为粗通文墨,且思想比较开明、进步,因而被选为合作社副主任。

潘美英上任之后,带领村民们互帮互助、开荒耕地,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和粮食产量,一举解决了大家的吃饭问题。也正因为如此,上级领导对潘美英很是看重,于1957年将她调入广西某高等学府进行培训,1959年,她返回老家担任新成立的人民公社主任,兼公社党支部副书记。

彼时正值困难时期,广西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量大减,这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一些人在吃光了存粮后,不得不到外地逃荒,如同乞丐一般居无定所、风餐露宿。潘美英为此很是心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她一方面向上级申请救济粮,以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和村民们开展“自救”,通过渔猎、采集等方式尽量弥补粮食缺口,让大家得以勉强果腹,不至于被饿死。

60年代中旬,潘美英因为表现出色,被广西省列为劳动模范和干部典型,她多次受邀参加省委工作会议,并当众发表讲话,向省委的同志们分享工作经验。动荡爆发后,潘美英被推举为“革命领袖”,她的光荣事迹更是被撰写成长文,传遍整个广西。然而,这一高调的举动也很快引起了居心叵测者的关注,居心叵测者随即向潘美英抛去橄榄枝,想要拉拢她为自己所用。

潘美英是个“老实人”,她对于政治了解的并不多,也难以分辨其中的是非对错,因此稀里糊涂的应承了居心叵测者,上一条偏航的“贼船”。1969年,在居心叵测者的推动下,潘美英前往北京参加了“九大”,并高票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会议结束后,她又受到了江青的接见。1971年,潘美英升迁为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任期内她在居心叵测者的引诱下,犯了一些错误,侵害了公众的权益,这也成为她人生中永远也抹不去的“污点”。

当动荡结束后,潘美英并没有立即被免职,仍在县委担任高干。1978年党中央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潘美英立即予以响应,她仿照广州、深圳的成功经验,一边逐步瓦解计划经济,释放生产力;一边招商引资,活跃市场,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在潘美英的运筹帷幄下,县里的经济明显有了起色,有一些“敢为人先”的从商者甚至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过上了优渥的物质生活。这极大鼓舞了潘美英的信心,她随即开始推行更为激进的政策,力求彻底释放经济活力。

然而,在80年代,动荡的负面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一些同志仍比较保守,对于市场经济始终持观望态度,“社”与“资”的矛盾始终存在。因此,潘美英的激进政策很快便引发热议,进而遭到了不少质疑,一些“好事者”甚至开始深挖潘美英在动荡时期的“黑历史”。党组织眼看事情越闹越大,赶忙介入调查、调停,最终,潘美英被开除党籍,行政职务也一降再降。

1987年,潘美英自觉年事已高,无力再继续履职,于是便主动申请退休。县里原本打算安排她住干休所,可她却委婉拒绝了这番好意,转而返回山村老家居住。每个打发时间,她在门前开辟了一块耕地,种了许多瓜果蔬菜,另外还养了一些鸡鸭。

每逢秋季,瓜果蔬菜陆续成熟,潘美英一个人吃不完,便将其分送给邻居、好友,和大家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现如今,潘美英已经年过九十岁,身体依旧很硬朗,儿女们不放心她一个人住,已经将她接到身边照料、赡养,在此我们也祝愿她长寿康宁、余生美满!

0 阅读:353

绿海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