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入境游客人数对比:日本1777万,韩国770万,中国一言难尽

二狗看影视 2024-08-24 21:16:00

朋友圈都在晒日本旅游的照片,韩国的演唱会门票也一票难求。2024年还没过完,日韩旅游业的火爆程度已经肉眼可见。数据更让人咋舌:日本上半年接待外国游客1777万人次,直逼疫情前巅峰;韩国也吸金770万人次,恢复到疫情前的九成。

反观中国,虽然上半年出入境人次高达2.87亿,但外国人占比并不突出。难道我们真的被日韩“弯道超车”了?

平心而论,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论旅游资源,日韩根本不是对手。可现实就是这么魔幻,朋友圈里晒富士山、打卡景福宫的人越来越多,去过兵马俑、爬过长城的却寥寥无几。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说白了,日韩旅游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营销”的胜利。

首先,他们在文化输出方面下足了功夫。

韩国深谙“造星”之道,从早期的“韩流”组合到如今火遍全球的BTS、BLACKPINK,韩国偶像团体几乎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俘获了无数海外粉丝的心。对于年轻人来说,去韩国旅游,不仅是欣赏风景,更是追星打卡、体验偶像文化的朝圣之旅。

日本则凭借其独特的动漫、游戏文化,吸引了大批二次元爱好者。从《火影忍者》到《海贼王》,从《精灵宝可梦》到《超级马里奥》,这些耳熟能详的动漫游戏IP,为日本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收益。

其次,经济策略也为日韩旅游业加了一把火。

尤其是日本,今年日元持续贬值,对外国游客来说,相当于“变相打折”,赴日旅游性价比飙升。数据显示,今年6月和7月,日本入境游客数量连续两个月刷新单月最高纪录,可见“价格杠杆”的威力。

韩国虽然没有日元贬值这样的“福利”,但政府在吸引游客方面也是不遗余力。从签证政策到旅游补贴,各种优惠措施层出不穷,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更多便利。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西方媒体在其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日韩两国的报道都以正面宣传为主,有意塑造其积极、发达的国家形象,这无疑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旅游选择。

然而,日韩旅游市场火爆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例如,“过度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大量游客涌入,不仅挤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也对旅游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甚至引发了一些文化冲突和社会矛盾。

此外,过度依赖文化输出和经济刺激,也可能会削弱日韩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味迎合市场需求,而忽视对自身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最终可能会导致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失去吸引力。

与日韩相比,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似乎显得有些“后劲不足”。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数据,就会发现,中国旅游业并非真的“输”了,而是“赢”的方式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2.87亿出入境人次,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生活方式。五一、十一黄金周,各个景区人山人海的景象,就是中国旅游市场火爆的最好证明。

然而,与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相比,中国入境游的表现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其中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和负面报道,给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认为中国落后、贫穷、不安全,这无疑会影响他们来中国旅游的意愿。

其次,中国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一些景区过度商业化,旅游体验不佳;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问题,也给外国游客带来了不便。

当然,中国旅游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雄伟的长城到壮丽的故宫,从秀丽的桂林山水到神奇的九寨沟,中国拥有众多世界级旅游景点,足以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游客的需求。

其次,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市场支撑。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此外,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旅游业发展。例如,为了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中国不断扩大免签政策适用范围,简化签证流程,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多便利。

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旅游业该如何突围?

想要在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旅游业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扬长避短,打造自身的独特优势。

首先,要加强国际传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打破西方媒体的刻板印象,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文化魅力和人民生活。

要鼓励和支持更多外国友人来华旅游、学习、工作、生活,让他们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外友谊的桥梁。

其次,要优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

要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更多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宾至如归的旅游体验。

最后,要推动科技赋能,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旅游,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体验。

要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创新发展,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坦白讲,前几年,面对日韩旅游的强势,我们确实有点“焦虑”。

一些人妄自菲薄,觉得中国旅游“土味”太重,比不上日韩的精致、时尚。于是,开始盲目模仿,甚至不惜“改头换面”,把好好的景点硬生生搞成了“四不像”。

殊不知,中国旅游最大的优势,恰恰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

从巍峨的万里长城到精美的苏州园林,从气势磅礴的兵马俑到历史悠久的故宫博物院,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吸引外国游客的“杀手锏”。

只不过,我们以前太注重“硬件”,而忽略了“软件”。

一味追求游客数量,却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示,导致很多景点沦为“网红打卡地”,游客走马观花,却难以真正领略中国文化的精髓。

这几年,随着“文化自信”的回归,中国旅游开始“去伪存真”,不再盲目追逐“网红效应”,而是将目光聚焦于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例如,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尝试“活化”文物,利用数字化技术、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文物“开口说话”,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历史的温度。

一些传统文化项目也“破圈”而出,例如,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惊艳了海内外观众,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当然,中国旅游要走的路还很长。

我们要学习日韩的先进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

要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能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中国旅游要更加注重品质和内涵,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要更加注重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让中国旅游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日韩旅游的火爆,对中国旅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旅游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国家移民局网站2024-07-05:上半年2.87亿人次出入境

参考消息2024-08-08 :半年接待1777.72万外国游客 “过度旅游”让日本进退两难

财联社2024-08-21:日元疲软能有多香?日本入境游客人数连续两个月刷新纪录

新浪财经2024-07-29:韩国上半年接待外国游客770万,中国大陆游客超220万

1 阅读:257
评论列表
  • 2024-08-24 23:25

    统计一下中国去哈韩哈日的贡献了多少!?…..

  • 2024-08-27 16:18

    作者没脑子吗?磨磨唧唧写了这么多竟然没有中国入境数据。

  • 2024-08-25 09:41

    有的事就像老母猪,发情的时候砸日本车打中国人,发情期过了,就啥都记不住[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二狗看影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