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1979年当上英国首相,是英国第一个女首相。
那年她54岁,从杂货铺老板的闺女混到国家头头,靠的是自己使劲儿加上点机会。
她上台那会儿,英国经济乱糟糟,失业的人多,工厂老关门。

她憋着一股劲儿要收拾这摊子,刚开始就让人觉得她不简单。
去见女王那次,她礼行得特别深,比一般首相都讲究,像是要说清楚她敬着王室。
不过,她很快就露出硬脾气,后来的日子证明,她不是靠客气爬上去的。
她干了11年首相,事儿干了不少。

她搞经济改革,想让市场自己转起来,把国营的卖给私人,还把政府花的钱减了。
这招儿让英国经济后来缓过劲儿,企业也动弹开了。
有人觉得她把英国经济救回来,可也有人说她光顾着有钱人,穷人日子更不好过。

她这套弄得社会差距大了,这话到现在还老有人提。
她干得久,能耐不小,可这硬邦邦的做法也惹了不少人。
她在国际上也有份儿。她当首相那时候,冷战还没完,英国得在美苏中间找地儿站。
她跟美国靠得近,关系搞得挺好,特别是跟那会儿的美国总统。

她开会不服软,态度硬,慢慢让英国在外面有点地位。
1982年,她管福克兰群岛的事儿,直接派兵把岛拿回来,这让她里外都出了名。
“铁娘子”这称呼不光国内叫,外头也知道,说明她干活儿不含糊。
她把英国带到国际上站住了,可这背后是她没白天没黑地忙。

她忙着政治,家里的事儿就没顾上。
她有一对龙凤胎孩子,可当首相那会儿,压根儿没空管他们。
她丈夫帮着撑家,可孩子长大跟她不近。
她心思全在国事上,觉得那才是正事儿,家里的事儿就先放着。

后来她说,要是能多陪陪孩子,可能就不一样了。
可那时候,她眼里就工作,家的事儿靠边站。
这选择让她台上风光,下台才发现身边人少了。
年纪大了,撒切尔夫人的日子慢慢没声儿了。

77岁生日那年,冷冷清清,就几张贺卡放着,跟她以前的场面差远了。
80岁那年,她自己弄了个大生日宴,挺热闹,女王去了,两个孩子也来了。
这宴会像是她想让大家知道,她还没完。
可人走光了,她一个人待着,可能还是觉得空落落的。

她身体也垮了,中风后越来越不行,后来还得了老年痴呆,连家都找不着。
更让人叹气的是,她病倒那会儿,孩子一个也没在边上。
她最后几年,靠照片里的家人想想过去,现实里没人陪着。
2013年4月8日,撒切尔夫人87岁,在伦敦去世。

那时候,两个孩子在外地,没赶回来。
她走后,英国政府给她办了个大葬礼。
她说过别搞国葬,省点钱,可这葬礼还是花了快1000万英镑。
在圣保罗大教堂办的,皇家仪仗队抬棺,2000多人来送,女王和菲利普亲王也在。

国旗降了一半,伦敦的大楼都停下来,联合国那边还默哀了一分钟。
这排场不小,说明她在英国历史上挺有分量。
她这一走,像是个时代结束了,她干的那些事儿也留下了。
她跟女王的关系挺有意思。
她当首相那会儿,两人老是别别扭扭的。
她作风硬,女王看着不顺眼。

每周例会是老规矩,可她忙起来就改日子,有时候干脆不去,女王肯定不乐意。
女王私下叫她“那个女人”,这话传出去,说明她真不待见她。
她搞改革,砍福利,压罢工,女王让她缓着点,她不听,还觉得女王管多了。

有回女王想制裁南非,她直接给否了,让女王面子没处放。
这俩人一个管国家,一个管王室,撞一块儿总有动静。
后来她下了台,关系好点了。
80岁生日女王去了,说明多少惦记她。

她这辈子,权力和日子混一块儿。
她政治上干得行,把英国经济拉回来,在国际上也站住了。
可这都是拿家里的事儿换的。
她忙着管国家,孩子跟她不熟,晚年一个人过。

那时候她得挑,要么干大事,要么顾家,两头都管不好弄。
她的政策把英国变了样,可社会也分得更开了。
她在人前硬气,家里的事儿没弄好。
晚年身体不行了,她也想想这些,可时间没了。

她这路挺长,权力抓住了,日子没跟上。
葬礼那天,女王的表现挺特别。
她跟菲利普亲王进教堂时,脸上带着笑,不是应付的,是真挺自然的。
外头送她的人还在难过,这笑跟气氛不搭。
她跟撒切尔夫人认识那么多年,关系大家都清楚。

可能那天她高兴跟葬礼没啥关系,也可能她对这个老对手没啥心结了。
不管咋回事,这事儿让葬礼有点不一样。
撒切尔夫人从当首相到晚年一个人,再到走后这场大葬礼,她这一路挺长。

她让大家看到女的也能干大事,可家里的事儿没顾上。
跟女王的关系也是她故事里少不了的一块。她走了,那些事儿就留给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