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春节画上了句号,标志着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美好开始。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宵之夜,街头巷尾挂满彩灯,闪烁的光芒犹如点点繁星,将大地装扮得如梦似幻。
有些地区还会举办花灯展,人们漫步灯海,感受光影交错带来的视觉享受。
元宵节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日。四首极美的元宵节诗词,字字喜庆喧闹,句句欢欣无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b806cda41d58211e49ebd444f5e1880.jpg)
【1】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朝时,元宵节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节日。
元宵节之夜,京城内的大街小巷火树银花,空中的烟花与地上的花灯交相辉映,将大地点缀得流光溢彩。
为方便人们赏灯夜游,朝廷规定在元宵节前后三天,取消宵禁。星津桥上的铁锁也已经打开,允许百姓随意出行。
于是,人们蜂拥而至,大街上人潮汹涌,马蹄扬起的尘土也看不太清楚。明月洒满人间,随处可见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歌女们服饰华丽,娇艳动人,她们边走边舞,边舞边唱,欢声笑语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
这个夜晚,景美,人美,歌声美,令人无限留恋,希望时光走得再慢一些,可以在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中尽情地游玩。
这首诗就描写了长安城元宵夜热闹与繁华的景象,每一幕都充满节日的喜悦与温馨,被认为是传世之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776442e350af3fb7d315b0ac23811fd.jpg)
【2】
正月十五夜月
唐·白居易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
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元宵佳节,他想到去年粮食获得丰收,百姓生活富足,心情非常舒畅。从早到晚,都沉浸在欢乐之中,白天出去游玩,夜晚也不停歇,悠然地出来赏月。
时至早春,和煦的春风,从遥远的海面徐徐吹来,带来了温暖的气息。一轮明月悬挂在江面上,月光如水,水波映月,澄澈浩大,宁静而美好。
大街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从楼台上传来阵阵悠扬的笙歌,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中。
白居易接着说,虽然自己想起了京城元宵节的情景,但并不厌倦杭州的生活,这里的一草一木,同样令人流连忘返。
白居易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春风、明月、灯火、笙歌等景物,将杭州的繁华、恬静呈现在读者面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65b739c254aa076cedc9fd3b81a0436.jpg)
【3】
上元
唐·郭利贞
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
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
烂熳惟愁晓,周游不问家。
更逢清管发,处处落梅花。
郭利贞,唐代诗人,中宗神龙年间任吏部员外郎,这首诗与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崔液《上元夜》并称为绝唱。
在元宵节的夜晚,京城的街道上灯火通明,皎洁的月光洒满千家万户,灯影与月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男女老少乘坐华丽的马车,穿梭在灯火阑珊的街道上,观赏着各式各样的花灯。人们沉浸在上元夜的欢乐中,彻夜狂欢,流连忘返,只担心天亮得太早。此时,又传来清越的管乐声,到处飘荡着《梅花落》的乐曲声。
这首诗借用灯光、月光、车马、乐曲等情景,营造出热烈、欢快的节日氛围,生动地展现出长安城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6e006d7e52e5ff6e5359daa037e3b66.jpg)
【4】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自汉朝起,元宵节便有燃灯的习俗,到了唐代,已发展得盛况空前。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
这首诗描写了正月十五长安城内欢度元宵的热闹景象。
正月十五的夜晚,京城内万盏灯火齐明,家家户户竞相出门。大街小巷游人如织,人们谈笑风生,穿梭在万盏彩灯之中,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仿佛整个京城都欢腾起来
数百名宫女们身着华服,手挽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一时间,歌声、乐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仿佛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元宵佳节,愿您的生活圆圆满满,甜甜蜜蜜,一生幸福美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