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蒲松龄的《商三官》:为什么专制社会总是期待清官和大侠?

颜威说历史 2024-09-07 15:27:11
《商三官》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呕心沥血之作,以民间流传的奇人异事与鬼仙故事为基础,通过极具才华的重新构思与艺术加工,汇编成卷。我们以为《聊斋志异》写的是人、鬼、仙的故事,其实,这就是一部批判当时社会,批判那个时代,批判那个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可以这么说,读懂了《聊斋志异》,你就读懂了封建专制时代,读懂了那个黑暗社会,就能明白为什么那个社会能够灭亡,为什么清王朝会被推翻。《聊斋志异》关注民生悲剧,深刻地批判统治者的压榨。

蒲松龄之所以能够在《聊斋志异》中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和辛辣的讽刺手法来揭露社会的弊端,这和他所处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不安、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他曾作《齐民叹》“‘愿竭我膏脂,共资尔巧宦。谷尽难取盈,涕泣零如霰’,这毫不夸张地直陈地方官员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的丑行,矛头直指朝廷。”

而《商三官》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它和《席方平》构成了同一个类型的故事,都是说的个人悲剧,朝廷不作为,社会黑暗,民众将自己化身成了侠客,维护个人和亲人的权利。

商士禹酒后触犯豪绅,被打死。商家儿子打官司失败,抱屈而归。女儿商三官女扮男装为戏子,趁豪绅生日被看中,将豪绅杀死,商三官也自尽。在伸冤无门的情况下,商三官只能以自己美丽而年轻的生命为代价,去拼得一个世间的公正,为父报仇。

为什么专制社会总是期待清官和大侠?

我要反问你们,什么样的社会总是期待清官和侠客?专制社会。

为什么专制社会中的民众总是期待清官和侠客的出现?因为社会太黑暗,因为人治,因为权力高度垄断,因为权大于法,没有法治。

在封建专制的社会中,没有法治,没有自由,只有人治,只有高压,只有强权,所以冤假错案频发,屈打成招的现象成为常态,人们申冤无门,只好将希望寄托于包青天这种官员的出现。然而,真正能为民做主的官员,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当人们难以通过正常途径洗刷自己的冤屈,获得清白时,为了求得世间的公平公正,就只好将希望寄托于侠客。这也是专制社会中,为什么民众这么推崇侠义精神和对快意恩仇的根本原因。

问题是,如果连侠客都没有,那怎么办呢?只能将自己化身侠客,自己铤而走险,拼得自己的性命去申冤、去复仇。

其实,百姓在遇到事情时,总希望官府能为民做主。然而,当官府不能为民做主,甚至和恶势力一同欺压百姓时,无依无靠的百姓,就只能靠自己去拼得公平和正义。

问题是,自己能拿什么拼?身为一介小民,除了自己的这条命之外,还能拿什么去拼呢?只有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说,专制社会中民众为了自己的权利,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这种申冤,这种复仇,甚至对抗整个统治阶层,代价是巨大的,往往是一个人的悲剧,一个家庭的悲剧,甚至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惩恶扬善,为民伸冤,本来就是官府的职能所在,是官府应该为老百姓做的,但最后,却必须要民众自己去拼命,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平民百姓的悲哀啊!

专制社会中,统治阶级对国家机器的掌握,特别是对国家暴力机器的掌握,他们通过国家机器和暴力工具对百姓的欺压就一直存在着,从未间断过。他们仗势欺人,手握国家公器而乱用,不思为民做主,反而残酷迫害百姓,甚至以此谋取私利,最终致使社会走向了黑暗,公平正义难寻,并在丧失公平这个大前提下,普通百姓只能进一步丧失清白、丧失自由,乃至丧失生命。

本文参考文献:

蒲松龄.《聊斋志异·商三官》

梁慧.《聊斋志异》呈现的社会悲剧分析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