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草根春秋》《我的父亲母亲》

草根爱练剑 2024-09-26 14:22:51

笔者提示;从今天开始发布乡村百姓回忆录《草根春秋》文稿中《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这部文稿通过对自己父母,尤其是继母的追忆,展现了一种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尊重。文章贯穿了对父母亲无私奉献、深沉爱意的赞颂,以及对家庭、故乡和传统文化的眷恋。并且深情地回忆了继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尽管不是亲生母亲,但继母的爱同样深沉,她的善良、勤劳和坚韧不拔给了作者极大的影响。

作品中对故乡的描写充满了情感和细节,无论是对古镇的风土人情,还是对家庭生活的点滴回忆,都透露出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文稿中通过讲述20世纪50-60年代家庭的日常生活,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以及在困难中相互扶持、共同克服困难的家庭力量。书中不仅回忆了与父母共度的美好时光,也直面了生与死的主题,通过对父母去世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一 艰难的出生

我的出生地是汾阳市东南十几公里处的一个古镇,演武镇演武村,离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只有二十几公里,与平遥县香乐村,大羌城,小羌城村隔磁窑河相望。

说起演武镇虽然是养在深闺人不知,藏在深山人不识,不是那样太出名的古镇,但她确实是一个非常古老,历史悠久,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话题的古镇。

从数千年各个时代传承下来的老东西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千百年来各个时期的老祖宗们农耕文化传承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包括建筑群落,点缀在村庄各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楼院,众多的庙宇、戏台、祠堂、牌楼以及各种风情民俗,故事传说等等。

古镇不算太大,一条三百多米的南北正街横亘在村庄的中间,其他的街道随着主街道蜿蜒曲折向周围辐射开来,道路两边的店铺林立,什么铁匠铺,中药房,修车行,旅店客栈,大小饭店,木匠铺,纸扎房,大小百货店,日杂铁器店,旧货店,米面店,还有皮毛店,染衣坊,裁缝铺,理发馆,学堂武馆等等店铺分布在正街道路两边及古镇各处。其中,不乏百年老店,比如;万胜楼,万源全,万义和等等。

古镇全年六个大型庙会,而且每月每逢二,六,九是赶大集。一到集会的日子,南来的北往的,东来的西去的,有拉骆驼骑马的,有坐轿车骑毛驴的,还有推推车,背褡裢的,有老有少,有俊俏大闺女小媳妇,还有小脚老婆婆,各种日用百货,衣服布匹,南货北货,骡马牛羊猪,鸡鸭鹅鸽兔,变魔术,耍杂技,练气功,卖膏药,特别是充斥于古镇各处的各种美味小吃店,铺,摊更是吊起了逛集会人们的胃口,尤其是小孩子们更是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循着美味寻找美食,见了各种美味小吃一个个垂涎欲滴,口水直流。大闺女小媳妇……打住!打住!打住!

说起故乡,我忘记本篇文章的题目了。

本篇文章是《艰难的出生》,但我想是否人们都有故乡情结,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反正我自己是有故乡情结的。

虽然现在不大在家乡居住,但俗话说;金窝银窝离不开自己的穷窝。“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乡一盏灯”,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故乡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更重要的是故乡不仅仅是我的出生地,她还是我流逝了的童年,奉献了青春,流出了多少炽热汗水的地方。是我一生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坎坷一生的地方,是我一生虽然平平淡淡,但是也丰富多彩一生的地方。也是我经常值得回忆,回味,值得憧憬眷恋的地方……

而且,有这么好的历史文化底蕴,招贤馆,演武厅这么好的话题,寿圣寺(大寺),子夏庙(也叫子夏祠),魁星楼(空星楼),王家祠堂,魏文侯庙,娘娘庙,土地庙等等,以及大大小小的几十处四合院,楼院,有世界数学大师王文素的话题,还有清朝时期演武王家许多为官历史,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的杰出人物篇章,也还有在20世纪集体化时期红透吕梁晋中周边县市的汾阳演武农机修造厂(工副业队)的辉煌历史,有现在成为华北最大的再生橡胶产业园区,如果有周密的远景规划,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开发出来是会给当地老百姓永久致富造福的。

并且古镇交通便利,紧挨汾屯公路,离汾平高速也就是三四公里,离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仅仅二十几公里, 著名的祁县乔家大院,太谷县三都堂,曹家大院,孔祥熙故居,介休市绵山,灵石县王家大院,交城县玄中寺,华国锋灵寝,文水县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庙,刘胡兰陵园等等都是三四十公里左右……

看!看!看!又说过了头,离开题目了。

还是言归正传,回到本篇题目《艰难的出生》上来吧。

那是20世纪新中国刚解放不久初冬的一天傍晚(1951年11月27日农历十月二十九),突然间,通往汾阳城的道路上出现了六七个精壮汉子,只见他们四个人抬着一个担架,其余的人拿着一些随身物品,有的穿着黑对襟棉衣,黑老式棉裤(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没有见过的那种,就是直筒的,老宽,穿上以后,裤腰一打折,布裤带一拴,冬天裤裆里特别暖和),有的是黑灰色的棉衣棉裤,但还有的还没有穿上棉衣,就是穿的薄薄的夹衣,都是扎着布腰带,有的戴着狗皮帽子,有的还是挽着羊肚子毛巾,一个个低着头弯着腰顶风冒雪向汾阳城方向疾驰而去。

我是父母老来得子,母亲四十出头才妊娠有了我,因为是高龄产妇,而且母亲身体还有其他疾病,所以形成水肿造成难产。

听他们老人说,父母亲知道高龄产妇恐怕不好生产,所以,几天前就做了一些准备,但还是没有料到如此凶险。早一天晚上,母亲就有了生产迹象,但是经过了差不多一个晚上不到一个白天还是没有生产下来。我父母在当地人缘极好,因此当天好多亲朋邻居相继过来帮忙,有的忙着烧水打扫,有的帮助炒菜做饭,还有的忙着烧香上供。

但是,折腾了将近多半天的时间了,还是不见分晓。期间,母亲急,父亲急,众位亲朋好友急,邻居也急。直到下午未时才漏了头,但是因为高龄产妇加之时间过长,母亲已经没有力气了。亲朋邻居中间有迷信的赶忙烧香祷告,祈求观世音菩萨保佑母子平安,快些生下来。但有的看见情况凶险,建议先保大人为主,其间议论纷纷。

其中更有甚的,一个邻居老太太拿出母亲纺棉花铁纺锤,就是那个一头是直的,一头有一个钩儿,说是保大人要紧,提议拿铁纺锤将孩子钩出来,因为那时候医疗卫生条件太差,人们对于生理卫生了解甚少,据老太太说,以前她手上在附近村里,就有过这个例子,为了保护大人,将孩子勾了出来。

还好!由于母亲极度反对,父亲也是绝对不同意,亲朋邻居也是大都反对,所以,没有采取老太太的意见。

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当时当地也没有妇幼医院,只有老中医能开些中药什么的。

其中亲朋邻居中有迷信的,只是忍不住地祈求观世音菩萨以及众位神仙保佑以求母子平安。时间已经到了半下午了,母亲折腾得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忽然间,父亲的一位姓刘的朋友闯了进来,风风火火地说:“你们还在此折腾什么,赶紧到汾阳城医院去找医生想办法吧,再拖下去,大人小孩恐怕都要耽误了。”

原来父亲的朋友是个开屠宰作坊的,刚刚从外地收购馿马回来,听人们说起这个情况后,他把牲口往院子里一赶,也顾不得交代伙计们,便急忙赶了过来。

真是一句话提醒梦中人,父亲一拍脑袋说道:“真是拾打(拾打当地土话指打架)忘了拳啦,着急得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于是赶紧叫人准备担架,被褥什么的所有用品。

但是,当时没有现成担架,听他们老人讲,当时大家找来一个长卜落(就是在我们当地陈放粮食,米面的,那个用荆条编制下的,有二尺多宽,差不多四尺来长的东西),又找来几块木板,将长卜落放在了木板上,垫上被褥,下面拿绳子一扎,就是一个很好的担架。一时间众位亲朋邻居就将所用东西准备齐全。

大家七手八脚将母亲抬到了自制担架上,铺上了厚厚的被褥,并盖得严严实实,只留下了口鼻呼吸出气的地方。一切准备妥当,父亲与他的朋友们赶忙抬起担架上路。

可是,天公不作美,阴沉沉的天气,怒号的西北风刮了一天也没有停下来,于是出现了前面描写的那一幕。

天气逐渐黑了下来,老天爷是否也有一点人意了,怒号的西北风逐渐刮得小了下来,但是仍然不时地卷起一阵阵风沙雪粒向人们头上,脸上吹来,打得人们脸上火辣辣的疼,进而灌到人们的脖子里,后背上,一直流到了裤腰上。人们口里鼻里也吹进了不少风沙,不时“呸,呸,呸,”得吐几口唾沫。眼睛眉毛上也成了白的了,呼吸出来的气挂到胡子眉毛上一冻,都成了白胡子老头了,脸上又是汗水,又是雪粒风沙打在脸上的痕迹,一个个都成了大花脸了,好在天黑互相之间也看不见。

而众位亲戚朋友们全然不顾这些,互相替换着,互相鼓舞着低着头,弯着腰,顶风冒雪向着汾阳城方向疾驰而去。

经过众位亲朋好友们的辛苦努力,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到了汾阳城医院。

图片为汾阳医院以前开在二府街上的正门。20世纪50年代初笔者出生在那里

到了医院,父亲赶紧寻找医生实施抢救。

谢天谢地,老天保佑,经过医生精心,辛勤,不懈地抢救母亲终于虎口脱险,化险为夷,安然无恙,母子平安,我终于艰难平安地降生了。

手术室外的父亲以及众位亲朋好友,听到消息也都舒了一口气。 因为是在汾阳城里出生的,所以父母亲给我取了一个带有纪念性的小名。

这真是老天无情人有情,化险为夷脱风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