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拉罗什富科运用的是箴言的写作方式,这种言简意赅的微型话语不仅可以发人深省,而且给人一种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不是指说好听的奉承听众的话,而是指用让人喜欢的方式来说话。
2、例如,拉罗什富科在剖析“友谊”的自私和自我中心时写道,“朋友们的优良品格在我们心目中的大小,和我们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满足程度成正比,我们是根据他们同我们相处的方式来判断他们的价值的”。“我们喜欢结识新朋友,并不是因为我们厌倦老朋友,或换换新人就高兴,而是因为那些太了解我们的人对我们已不那么欣赏,所以希望那些不太了解我们的人给予更多的赞扬。”由于这样的箴言运用一般化、普遍化的表述,所以显得特别富有哲理。
3、拉罗什富科常探讨的核心人性主题是“自恋”(amour-propre),这一概念难以精准翻译,中文暂用“自恋”,英文对应self-love也较勉强。自恋通常与自尊关联,前者被视为负面,后者为正面,但拉罗什富科认为二者皆属中性,本质无好坏之分。
4、拉罗什富科强调自恋涵盖自尊及其他隐藏成分——自尊是公开的自我,其余部分则被刻意掩饰。自恋催生对尊重、体面的需求,但若放纵则易导致傲慢、虚荣、特权意识等表现,并依赖外界持续认可。
5、1665年第一版的《箴言论》就是以“自恋”这个主题开篇的。在1678年的版本里,他着重在“自我中心”和“自恋”这两个主题上。他认为,人的所有行为背后都有自我中心或自恋的心理动机。这个动机经常是隐藏起来的,并与“自我利益”即“私利”有关。
6、例如,人就算是有自利行为,也会假装没有私利。在拉罗什富科看来,这只是装腔作势而已。他说,“自恋者比世上最精明的人还要精明”。他还说,“人为私利所驱使,任何话都可以说,任何角色都能扮演,甚至可以把自己扮成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7、例如,他说:“德行消失在利欲之中,正如河流消失在海洋之中一样”;“勉强自己对所爱的人保持忠诚,与不忠相差无几”;“慷慨常常只是一种伪装的野心,它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假装蔑视那些小的利益”;“很多人表现出来的某种忠实,只是获取他人信任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把我们抬高到他人之上,并成为一些最重要的秘密的保管人”。
8、像这样的短小精悍的言论虽然很短小,但有很大的思想容量和再思考空间,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生箴言,不是心灵鸡汤。这样的箴言风格特别、见解透彻,很多人都会欣赏,但是它出语尖刻、愤世嫉俗,所以也经常受到批评。
9、拉罗什富科与帕斯卡尔的悲观论存在显著差异。拉罗什富科的箴言带有尖酸刻薄的悲观色彩,而帕斯卡尔的真话则更具悲天悯人特质。拉罗什富科对尼采影响深远,其人性悲观论成为二者思想联系的核心。
10、拉罗什富科的悲观论并非厌世或底层心理,而是贵族式的哲理审视,不涉及宗教救赎,仅聚焦人性本身。他尤其关注人性自欺,认为自省比谴责恶行更重要,但也指出欺人行为同样值得警惕。
11、拉罗什富科旨在客观揭示人性中一些不算阴暗的真相,而非改造人类或提出处世目标。他的《箴言集》通过绅士风度的观察,以犀利的语言揭露虚伪道德规范,这些认识具有普遍意义。
12、婚姻就是这种规范和道德的盘踞之地之一,拉罗什富科的质疑当然不会放过婚姻。他说,“有好的婚姻,可是不存在美满甜蜜的婚姻”。他还说,“若根据爱的主要效果对爱进行判断的话,则爱情类似仇恨之处多,像友谊的地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