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几乎世界范围内都发展成第二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一方面是男权社会的刻意塑造,一方面是女性的自我催眠。
法国思想家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问世,抽丝剥茧阐述了女性被定位为“他者”整个过程。
从此房间里的大象开始为人们所看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女人是一种处境”。
波伏娃指出,定义和区分女人的参照物是男人,而定义和区分男人的参照物却不是女人。她是附属的人,是同主要者相对立的次要者。男人是主体、是绝对,而女人则是他者。
在亲密关系中,女人的第二性地位,让大多数女人习惯了以男人为重,以家庭为主,男人可以专注于自我实现,女人却只能专注于辅助男人实现他的人生目标,而必须把自己的感受、梦想、欲望退居二线。
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女孩子们从小就不断受到这样的洗脑:
嫁个好男人才是幸福的,女人的幸福来自家庭婚姻的美满,家庭婚姻才是女人的归宿。
可这种观念不是天然形成的,不是女性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力行自己感受到的,而是外界强加给女性的观点。可惜的是,许多女性以为这就是世界的真相。
因为第二性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女性在社会结构中受到了广泛的不公平对待,让大多数女性沦为男人的附属品,不仅阻碍了女性的个人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但第二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人天生就有主体性,第二性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成了密不透风的网,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意识。
任何一个小婴儿呱呱坠地时,都不会因为自己是个女婴不去喝奶,认为自己不配喝奶要把奶让给男孩喝,也没有哪个幼儿因为自己是女孩,不肯学习爬行、不肯站起来学走路,不肯开口说话,只想让别人整天抱着……如果我们去观察低龄的幼儿,会发现大部分幼儿都是同样活泼好动,他们在行为特点上并没有性别上的明显差异。
每个孩子都与自己身体有天然的链接,会跟随着内心行动、使用自己的身体,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好奇就会去触摸,对未知世界想要探索,想跑想跳,想要学习技能,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和特质。
第一性,也就是主体性,就是指一个人能够独立地驱使自己的身体,感知世界、主动思考,并通过计划、采取行动,达成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她有主观能动性,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独立意志,也有效能感。
而第二性,则放弃了对自己身体、思维的把控,认为别人可以主宰自己,自己无法通过自己达到目的,必须依附他人。
从亚当夏娃的传说开始,在主流观念里女性就沦为男人的附庸,她甚至不是个完整的人,而是男人身上的一块肋骨。
父权制的社会结构,通过复杂的亲属关系和资源调配机制,巩固了男性的主导地位。
在这种社会结构中,男性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权力,而女性则往往被边缘化。随着社会的复杂化,父权制不仅限于家庭内部,还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对女性全面而深刻的压制。
同时,男性在早期生产活动中占据了优势地位。他们通过狩猎、农耕等活动积累了大量经验,并逐渐将这些经验转化为知识,从而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
相比之下,女性在生育和家务劳动中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难以参与到更广泛的社会活动中,这进一步加剧了她们在知识传承和生产力发展中的劣势地位。
古往今来的诗人、学者、哲学家、思想家,普遍将女人定义为弱小的、无知的,从意识层面削弱了女人的力量感。社会也不断输出和加深刻板印象,塑造我们对性别的认知。
男孩通常被鼓励表现出勇敢、坚强、有竞争力的特质,而女孩则被期待展现出温柔、依赖、照顾他人的特点。这种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不仅限制了女孩的发展潜力,还使她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内化并接受这种次等地位。
女人先天的生理结构和生育能力,也催化了这种刻板印象。
在农业时代,由于食物品种和营养价值的限制,以及生育政策的压力,女性被期望专注于生育和育儿。这种社会期待不仅限制了她们的职业发展,还使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分工逐渐固化为一种社会规范,进一步强化了女性的第二性地位。
第二性不是一件衣服,今天穿上它,女人就有了第二性的观念,变成了第二性的人,明天脱下它,女人就有了主体性。
第二性是一种逐步侵蚀、缓慢固化的过程,女人一方面被外界的第二性观念塑造,像生活在楚门的世界,不敢向外迈出一步、触碰探索真实的世界,一方面也被自己催眠,让自己更加深陷第二性的桎梏中。
尤其在婚姻里,女人这些观念和行为习惯,让女人把“第二性”的皮肤焊在了自己身上。
01切断了自己和身体、感受的链接
一个有主体性的女人,一定能与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充分链接,以自己的身体和感受作为源头采取行动。
而第二性的女人,则切断了和自己身体的联系,把注意力全部投注在男人身上、放在了别人的眼光和那些教条、框架上。
生活中有许多女人,她们总是在让渡自己的利益,做出各种牺牲,以成全男人和所谓的家庭。
吃饭的时候,她们会把最好的饭菜留给丈夫和孩子,自己吃剩下的残羹冷炙;
好容易有一些空闲时间,她要么做家务要么辅导孩子作业,却不会躺下来好好休息;
面临工作事业的选择时,只要家里有需要,她们义无反顾牺牲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家庭……
可她们做出的这些选择,没有一个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为了让自己身心愉悦、心满意足,而是为了得到一个贤妻良母的头衔,为了让丈夫婆家满意她这个主妇,为了辅助男人更好地打拼事业。
若去问她们有什么欲望、诉求,有没有乐在其中全然享受的事情,她们往往一脸茫然。
因为她们早就忘记了自己的感受,也无法倾听内在的声音。
她的存在只是为了成全和辅佐别人,别人不在意她的感受,她也忽视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当作一件工具。久而久之,第二性就会根深蒂固。
而一个有主体性的女人,会极为尊重自己的感受,对什么感兴趣,就去做什么,想逛街就去逛街,想工作就去工作,就算做家务,也是因为做家务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得到滋养,能够乐在其中。
至于男人的意见、婆家的置喙,外人的眼光,都不在她考虑之列,她全然是自己身体和意志的主人。
02无法自我负责,总想要男人为自己负责
女人如果总想像个小婴儿一般,想要男人为自己负责,从来无法自己承担起责任,她就成了第二性。
小婴儿没有能力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必须依靠成年人。但任何一个成人,无论身处何种地位和经济环境,都是有能力让自己吃饱穿暖的。
可如果女人听信了要找个男人为自己遮风挡雨的论调,总想让一个男人带给自己幸福,就是自愿放弃了主体性,沦为了第二性。
就像我们在前文中阐释的,第二性是处于附属的地位,被剥夺、削弱了个人意志。而当许多女人想要男人为自己的幸福负责时,就自愿出让了个人的独立意志。
幸福是一个含糊的概念,若把它拆分细化,则是做的事情都能让自己感到舒服。
比如在寒冷的天气蜷缩在被窝里,打开投屏看一部电影;在口渴难耐的时候喝上一杯饮料,在饥肠辘辘的时候大快朵颐,或者去欣赏世间的美景,去购买心仪的物品……
这些原本是无论男女,都可以通过努力、行动达到的。就算是稍微复杂一些的目标,只要制定好策略,向着目标付出努力,也有实现的一天。
可一些女人却希望通过男人帮助自己达成这些心愿,为自己负责。小到喝杯水,大到买个包,自己不肯为自己行动,一定要男人做到这些。
她们连生孩子,都认为是在被迫给男人生,认为生孩子的受益人只有男人,自己是纯粹的受害者,完全忘了孩子也是自己的血脉,自己本就有抚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
当放弃责任的时候,也就放弃了力量和自由意志,主动出让自己的权力,自己便主动退让到第二性的位置上了。
03自恋幻想,总想改变掌控男人
有主体性的女人,自我负责,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而第二性的女人若无法为自己负责,则会把注意力都扑向外界,尤其是对男人有着很深的自恋幻想。
她会总想迎合男人的兴趣、口味,所做的一切事出发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男人满意,再通过让男人满意去控制男人,让男人如己所愿。
如此一来,女人便会与男人纠缠共生,无法做到课题分离。她无法认清自己和男人都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自己有选择的自由,男人也有这种自由。
她不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男人的事情男人负责,边界清晰,关系也会自在清爽。
越依赖,越控制,越控制,越依赖。寄生者太依附宿主,切断了自己养育自己、满足自己的能力,便只能控制宿主满足自己,而当它的注意力都在如何控制宿主上面,便没有精力再去发展自己独立的能力。
第二性的女人会整天都盯着男人上不上进,爱不爱我,有没有努力赚钱,有没有出轨别人,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内耗在这些事情上。
男人一方面会享受被这种柔弱女人依赖、仰望的感觉,一方面也会对女人的这种控制充满了反感,总要想尽办法反抗。
当女人被这种幻觉欺骗,以为只要自己足够体贴、懂事、忍让、牺牲,就能换来男人的忠诚、宠爱,她们往往会被现实狠狠打脸,大概率会赔的血本无归,她们接下来又去怨恨男人,痛骂“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男人坑了我的一生”,更加加深了第二性的剧情。
因此,女性要走出第二性的阴影,重拾主体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旅程,需要女性不断地自我探索、学习与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勇敢地为自己负责。同时,也要觉察出那些束缚自己的第二性观念,不再将幸福寄托在男性身上,而是树立起“我想要,我选择,我可以,我愿意,我承担”的主体思维,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爱、去成长,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也会发现,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男性的给予,而是源自内心的满足与自由,自己吸引来的也不再是总想吸食、利用自己的渣男,而是真正尊重自己、理解关心自己的亲密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