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心中,出轨并不是多么严重的过错,比起家暴、离婚,出轨不过是在履行婚姻责任的同时,“顺便”接触一下其他异性,既没有动摇婚姻的根基,又没有对原配造成身体上的实质性伤害。
尤其是许多人压根没有打算离婚,只想通过出轨小小的娱乐、放松一下,就跟出去唱个歌、吃顿饭、旅个游差别不大,出去游乐玩耍不都是要花钱?反正最后还是会回归家庭的,家里的主要财产也不会全花在第三者身上,当事人大部分的时间精力依然放在家庭里,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所以,对于很多人而言,出轨就是“开个小差”,心猿意马一下,算不得什么大事,甚至这些人出轨前早就想好了,只要隐瞒功夫做到位,等爽完这一阵子,再神不知鬼不觉回到原配身边,当作无事发生,能一辈子演戏瞒住原配,就无人受到伤害,家庭也没有破坏,自己的欲望也得到纾解,可谓毫发无伤,皆大欢喜。
正因为如此,这些人才能有恃无恐地出轨。他们认定了只要足够小心,就不会被原配发现,而且出轨还能让他们减少对伴侣的怨气,让他们更有动力好好对待伴侣、补偿伴侣,出轨甚至可以成为婚姻的调剂品,第三者又“哪里是妖孽,分明是祥瑞”。
打着这种算盘的人不在少数,那么他们的如意算盘可能成真吗?出轨的人想瞒着另一半回归家庭,这可能吗?
出轨之后到底能不能神不知鬼不觉回归家庭,不是当事人说了算的,甚至也不是原配说了算,而是要看出轨者回归家庭都有哪些障碍,他们能不能解决、跨越这些障碍。
在很多人眼里,他们能看到的障碍无非就是防止被原配发现,只要能消除一切出轨的痕迹,把第三者拉黑、断联,把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彻底毁掉,自己守口如瓶,何来障碍?
可他们没有想过的是,雁过留声、人过留痕,只要发生过的事情,一定会留有痕迹。
有些痕迹在表面,有些痕迹在心里,经历过了出轨的人,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自己,他的心境思维都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未必能让他好好面对未来的婚姻。
具体来说,出轨之后,想要回归家庭的人会面临以下几重障碍。
一重是现实层面的障碍,这种障碍来自于能否真的隐瞒住出轨的痕迹。
有这种想法的人会很自恋,认为一切尽在掌握,只要自己足够小心,有极强的反侦察能力,让出轨的一切痕迹消失于无形,就能瞒住伴侣。
这种想法有两个漏洞。
第一个漏洞是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当事人以为可以消除所有痕迹,会不会有漏网之鱼?
会不会某个痕迹忘了、或者根本无法消除,比如开房记录,比如在银行内部存档的转账记录?
更不用提现在各种黑科技发达,连格式化后的手机据说都能恢复所有记录,表面上抹去的痕迹,真的能完全抹去?如果伴侣起了疑心下决心要查,真的能否蒙混过关?
第二个漏洞是,能否瞒住出轨的过往,不仅仅取决于出轨当事人自己,也取决于许多不可控的条件。
比如第三者会不会死缠烂打,会不会杀个回马枪、向当事人索爱索财?比如其他的目击者会不会无意中看到了出轨的事实,旁观者无意中拍下的照片、视频会不会暴露出轨?
如果现实层面的障碍都无法解决,原配发现了出轨的事实,必然会闹得鸡犬不宁,当事人的如意算盘自然落空。
另一重则是出轨后,当事人心理上发生的变化,这种心理的改变看不见摸不着,却对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心理的变化,又包括了以下这些部分。
01愧疚感让当事人的行为变形无论出轨的人有多么理直气壮,当发生出轨后,他多多少少都会对伴侣怀有愧疚感,他会知道自己毕竟背叛了婚姻的承诺,辜负了伴侣的信任,他一定会受到天然的良知上的谴责,否则他不至于偷偷摸摸,想要瞒着对方。
可是愧疚感又会带来两种防御机制。
有些人愧疚时,会想要对伴侣更好,加倍补偿伴侣,来化解内心对自己的谴责。这种好刚开始可以让家庭氛围真的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这种“好”暗含着“雷”。
愧疚不是爱,愧疚的动力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感,关注点只在自己身上。
就算当事人因为愧疚,想要对伴侣更好,他也没有真正看见伴侣真实的需求,他所谓的好只是“我觉得这样比较好”,因此他也无法给出真正的爱,他早已缺失了关系中最宝贵的“真诚”,在心中和对方竖起了高墙。
出轨者还会因为愧疚,对原配多了一些“包容”,他或许会因为自己犯过出轨这种极大的错误,而愿意包容伴侣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小不满。
看起来,他们的关系变得和谐了,可这种包容并不是出于对伴侣的理解,而是一种隐形的交易:
我都对你这么宽容了,我那些过错也不算什么了。
总有一天,当事人的耐受力达到了极限,这种表面上的包容也就难以为继,甚至委屈感油然而生,反而滋生更多怨怼。
另一种防御机制,则是由于当事人出轨过,他时时刻刻承受着内心的煎熬,很可能产生应激反应。
虽然伴侣尚不知道他出轨,但天知地知他自己知道,便不可能当作无事发生。
他可能随时担忧事情败露,总忍不住想象东窗事发时,伴侣会如何指责痛骂自己,婚姻破裂、身败名裂,孩子和事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在这种焦虑和压力之下,当事人极容易草木皆兵,变得易怒、烦躁不安、可能因为伴侣的某件小事便迁怒对方,莫名其妙勃然大怒。
如此,就算出轨的事情没有被发现,两人的关系也会走向衰败。
02疑心病让信任崩塌当一个人出轨之后还会全身而退,他除了会庆幸自己的幸运,骄傲自己的聪明,还往往产生一种后怕:我既然可以偷偷出轨,对方是不是也能如我这般?
当一个人做出了违背道德或情感承诺的行为,他的内心往往会启动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方式——投射。
他开始将自己的过错、不安和恐惧投射到他人身上,试图通过怀疑或猜测对方的忠诚度来平衡自己内心的与不安。
同时他自己限于人格、道德和责任感的缺失,当婚姻中遇到问题,他只会通过向外寻找第三者饮鸩止渴,便自认为聪明地想象自己的伴侣也只会用这样的方式,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能解决婚姻中的困顿、不满和纠结。
他的怀疑,又会引发伴侣的反感,于是婚姻中最宝贵的信任,便被他撕碎了。
03逃避让矛盾隐藏更深许多人会把出轨当作婚姻中最大的问题,认为只要出轨这件事解决了,当事人不再出轨了,婚姻中就没有了障碍,两人就又能浓情蜜意。
可我们只要看看周围人们的婚姻便知道这种想法有多么天真。
不出轨的夫妻,一样有天天吵架的,有冷暴力的,有互相挑剔指责的。
出轨只是症状之一,当婚姻有了病灶,有的人会选择发脾气,有的人会选择不回家,有的人则是选择了出轨。
出轨后偷偷回归,表面的症状消失了,可疾病并没有得到治疗。就像咳嗽的人单纯吃止咳药并没有用,还需要化痰、甚至要改善饮食、作息、调理脾胃,调节全身体质,才能避免以后再次生病。
出轨本来就是一种逃避,是内核虚弱的人无法直面关系中的问题,想通过向外寻解决心中的痛楚。
逃避后悄悄回来,那些关系中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以前你看不惯彼此的事情,现在依旧看不惯,以前你们会争吵的点,现在依旧会争吵,不同的是,由于出轨方“心怀鬼胎”,这些矛盾会被掩盖得更深。
真正解决婚姻中的问题,需要的不是简单地解决出轨这一行为,而是深入婚姻的肌理,去探究那些导致出轨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沟通的缺失,可能是价值观的分歧,也可能是个人成长的不同步。
04破窗效应让再次出轨变得容易我们都听说过,比起初次犯罪者,惯犯的比例更多,这就是破窗效应的体现。
破窗效应指的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从而导致更多的不良行为。这里的“窗”可以理解为规则、秩序或底线,“破窗”则指的是这些规则或底线被打破。
一个从未出轨过的人,面对婚姻中的问题,可能出于对规则的遵循,尽量避免出轨,而是尝试用科学、合情理的方式解决,可一个出过轨、尝到过甜头又没有付出过任何代价的人,他的选择会完全不同。
他刚回归家庭时,或许也发自内心想要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可是当他在婚姻中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当他和伴侣话不投机半句多,当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婚姻中那些问题时,他很难不去回忆出轨的那段美好时光。
都知道饮鸩止渴不对,可是若找不到其他解渴的法子,渴死和毒死,很难说哪种方式更痛苦。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出轨只有一次或零次”,婚外情确实会给婚姻中痛苦的人提供一个温柔乡,让人沉溺其中不去面对现实,而出轨过的人,更是甚至其中的诱惑。当他终于抵抗不住诱惑,再次出轨之时,很难说是否还有那样好的运气,神不知鬼不觉又能全身而退了。
也就是说,出轨的人想瞒着伴侣偷偷回归,想象起来很简单,真正落地却困难重重。
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类“狠人”。
他既有极强的反思能力,去思考婚姻中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自己存在哪些人格缺陷,又有极强的行动力,能对自己、对关系下狠手,不去选择最简单的路,而是去选择那条看起来更难、更麻烦、但更有可能带来长远改变的道路。
他能够壮士扼腕,果断割舍掉那些诱惑和短期享乐,全心全意投入到修复婚姻的努力中。他明白,真正的回归不是简单的身体回家,而是心灵的回归,是对伴侣的忠诚与承诺的重新确立。
他愿意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过去的错误,去重建与伴侣之间的信任与情感纽带,他更愿意去探索出自己人格上的阴影和缺陷,揪出心中真正的“鬼”,通过学习和成长,修补人格的裂痕。
这样的人已经不再在乎是否能“瞒得住”伴侣了,他甚至有可能主动坦白自己的过错,积极寻求伴侣、和专业机构的帮助,如心理咨询或婚姻辅导,以确保自己能够真正走出过去的阴影,成为一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伴侣。只有这样,他的回归才有可能成为婚姻中的一次转机,而不是又一次的伤害。
可见,出轨的人能否好好回归家庭,跟他瞒天过海的本领没有直接关系,他的自省、认知、和自我成长,才塑造了他后来的婚姻走向。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