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为什么有些人在亲密关系里迫切渴望被爱却又恐惧被爱?这也太矛盾了吧!
因为迫切渴望被爱是人的本能,但迫切远离伤害也是人的本能。
而如果爱里面有伤害,伤害里面又有爱,这样恐惧的关系,你能想象吗?
恐惧型依恋就是将这两种本能推向极致,表现为既极度渴望爱又极度恐惧爱,恐惧是贯穿他们一身的词,在他们眼里爱既有可能是安全的港湾也有可能是危险的利刃,爱可能带你上天堂,它也可能带你下地狱。
这是因为他们对爱的理解早已远离了客观事实。
一般情况下大众对爱的理解往往有一些标准的答案:
比如当你处在无助需要拥抱的时候我会抱抱你;
当下雨你在淋雨我就给你一把伞让你别淋湿了;
当你开始羞辱我时我会把这当做对我们关系损耗的预警,我得站出来制止你。
关心,包容,温暖,稳定,尊重,保护,是大众对爱的统一理解,对吧?
但是恐惧型依恋如何理解爱?
恐惧型依恋当然也知道爱是需要给人带来愉悦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很致命的点就是他们会搞不清楚爱和伤害的区别。当你爱他时他以为你想要伤害他,当你在暗中伤害他时他又会迷糊地认为你是不是在爱他帮助他?
比如当伴侣说需要拥抱时他会把这个理解为施虐的信号:
如果你不抱我,我下一秒就会伤害你;
当看到伴侣在淋雨,他会以为伴侣下一秒就会向我索取一把伞,我必须把我唯一的伞给他他才会满意;
当伴侣脾气上头羞辱自己,他会把这个理解为这是爱里面很正常的行为,羞辱我可以让我成长,痛苦才是爱的常态。
诚然爱本身就是多元化的,每个人对爱的理解就是不同的,我们不能把爱的定义简单化单一化,但恐惧型依恋对于爱的理解像是带了一些自己的扭曲滤镜,这份爱是看不见自己伴侣真实需求的,要么看到你过多,要么是看到你过少,不论是哪种都是无法真的看到你真实的主体性,他们会把自己对伴侣的想象投射给对方,执意想象对方这个时候就是希望被这样对待。
所以别人爱上一个人是会快乐、喜悦,但恐惧型依恋的人在爱上一个人的时候首先会感到恐慌。
因为在他的概念里爱就是伤害,伤害就是爱,爱也和真实世界脱离,他已经预料到了爱就是必然得其中一个人受到伤害而那个人必然是自己,因为比起伴侣,他自己才是羸弱、渺小、无能的那个。
人越认为自己负面,越希望有个人可以毫无保留的爱自己,拯救自己,他们既有着强烈的被拯救欲也渴望拯救别人,所以强烈渴望爱,但当进入爱,他又会认为自己最终会重蹈覆辙被抛弃,被爱辜负。
他们对于爱的理解其实也暴露了他们底层的逻辑,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本身就是和下面三个词脱不开关系:
1.不信任
2.不可获得
3.危险
01不信任一个恐惧型依恋爱上一个人时随之而来的他也会对眼前这个人投去深深不信任的情感,这也是他看待世界、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如果说真正的爱是完全的信任,放心地把后背交给你,那么这在恐惧型看来就是天方夜谭,他也很难相信自己可以给到人家支持、保护。
所以他可能会在你面前不说真话,平时受伤的体验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会找机会向你倾诉,故作坚强,明明需要帮助却从不找你,但如果你真的不帮助他他又会心里疯狂的贬低你认为你不可靠。
因为他就是不信任这个世界,他坚信:
你迟早都会背叛我的,你迟早会看到我其他的面貌。
那个时候你肯定会选择别人,抛弃我,所以我会扮演另一个人,这个人自信,阳光,没有负能量,在爱里面坚定不移,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这个人我演起来游刃有余,但他不是我,但正因为他不是我,所以我很喜欢“用”他。
因为只有扮演别人的时候,我才敢把我自己真实的情感流向你露出一点点。
他习惯了通过扮演、伪装、藏起自己真实的情绪,迎合,表演不同的角色来获取对方的爱意和关注。
他太知道如何俘获人心了,所以他会非常关注你的微表情,不断临摹你的人格画像,判断你渴望什么样的爱,揣测你希望的伴侣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希望一个安静的伴侣那我就不说话,你希望我更主动那我就表演出热情话多侃侃而谈的样子。
甚至可以说你越爱外在的他他就会更肯定你不爱真实的他,所以你有时候越对他热情反而他跑的越快。
毕竟这种虚假的扮演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种浓浓的不信任,一种交换。他也压根不相信你会爱上真实的他,那个他长期不受欢迎,不被人接纳。
如果说每个人对世界有一份底层信念的话,“我不相信真正的自己值得被爱”就是他根深蒂固的信念。爱对他来说既是一件惊喜的里面不知道是什么的礼物,也是一份沉甸甸千斤重的不知道如何驾驭的魔盒
02不可获得可获得性也叫“易得性”,也就是心理层面上对于所爱之人是否容易持续性得到的情感判断。
它意味着两个维度:
第一,当我需要什么对方就会愿意走向我满足我;
第二,当我不想要时对方也允许我拒绝他。
也就是在爱里面我又可以给又可以拿:
某次我想吃面包了向你要面包你会给我;
同时如果某次你给我面包,但我又不想吃面包我也可以拒绝你。
可别小看这个易得性,当你感受到你在一段亲密关系里,你经常无法得到/拒绝你的爱人时,你很容易对自己产生负面的体验。
比如,一定是我有问题ta才会先回复别人的信息;
一定是我不会拒绝别人他才会那么得寸进尺。
这些体验多了就会让当事人对不被爱的感知异常敏感,对爱的不可获得感也会让人长期的抑郁、羞愧,并进一步阻隔他们去爱别人和爱自己。
这种不可获得感也会让恐惧型感觉这个世界上就是没有人可以满足自己,没有人懂自己,最终会带着绝望远离爱的人。
不可获得感也和失去、丧失有关,这种失去的感受不局限于分手、离婚具体的事件,还包括各种和失去、丧失、拒绝有关的情感体验:
比如当他要表达抑郁的时候会被拒绝,当他想要沉默的时候他又被要求表达更多,这种双重束缚也会让当事人对爱感到困惑。
如果爱是当你想靠近爱的人时他会拒绝,远离你,同时当你不想获得他时他又会紧逼上来伤害你,那这样的爱必然让人又向往又恐慌,这样的世界也会让人不想去探索分毫。
0
03危险也许你会困惑,爱为什么是危险?
恐惧型焦虑的人往往经历过虐待,而虐待他的人又是那个给予他最多爱的人,所以这也会让他们在爱和伤害的边界上混乱不清。
比如有不少恐惧型的人会忽略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而执意去行动,例如快速地和某人建立亲密关系,发生性关系,敷衍的做出承诺:
在他心里,爱就是施虐-受虐的重复,上位-下位的轮流扮演,今天你伤害我一下,我忍了,下次我再找个时机伤害回去骂回去就好了,也许在他心里他也合理化了施虐者的存在合理性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恐惧型依恋的人,往往会做一些旁人无法理解地明显是危险的事情,例如突然出轨,犯罪,自我伤害,言语伤害伴侣。
而这些危险的行为如果不被喊停,反过来又会加深“爱即是伤害”的认知,坚定地认为无能的自己无法判断真正的爱和真正的伤害之间的区别,给伴侣带来了负面体验,所以在遇到一份真诚的爱的时候会逃开,以免再次重蹈覆辙又亲手毁掉一份本该值得很好的爱情。
所以,恐惧型依恋如何自救,或者如何和恐惧型依恋的伴侣相处呢?
如果你自己就是恐惧型依恋想要改变,或者你的伴侣刚好是恐惧型依恋,需要分清楚恐惧型依恋不能代表一个人,它是它你是你。
还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恐惧型依恋的模式,也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下被激发相应的表现,所以恐惧型依恋并不是不值得被爱的理由。
我们能做的就是灵活的适应自己内心的需要,归根到底,依恋还是反馈出我们的渴望,无论是爱得对想要联结渴望还是恨得对想要远离关系的渴望。
01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当你可以看到恐惧型依恋摇摆不定,只是不知道如何在关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他上一秒巴不得和你黏在一起下一秒就要立马把你推远,并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他自己也很混乱。所以不必自我反思自己哪里不够好,因为他对自我和他人的概念本身就是在一直变化。
相反如果他越表现出激烈的行为越能说明他在亲密关系里走到了一个很深的地方,也是你把他带到了这个很深的地方,他不知道如何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时间和陪伴是他最需要的回应。
02学会在压力下调节情绪无论是你自己是恐惧型依恋还是你的伴侣是恐惧型依恋,你都需要做好长期的调节情绪的准备,尤其是学会控制抑郁、羞愧的负面感受,因为他也会激发伴侣去体验这些感受。
你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去触碰自己内心下面一直隐藏着的感受,学会和他们共存,如果语言无法表达,那就试着用绘画、音乐、游戏描述他们。
这些感受并不代表你是不好的,学会把情绪和自我价值分开,情绪只是在说明你需要照顾好自己了,情绪是你的队友,而不是敌人。
03有弹性的容忍自己/他人想要联结和自主的需求只要是个人都在尝试学习依赖-独立,这也对应到我们想要与他人/世界产生联结和自主的需求。
而恐惧型依恋的人明明想要依赖他人却会把别人推远,明明渴望独立但又觉得无法容忍,所以在推远和拉着对方不放之间来回拉扯。
学会看到自己的这些需求,并慢慢在行动上可以直接果断尝试用新的方式回应需求,而不是继续沿用以前的模式,以及尝试和伴侣说明自己有时候表达需求时就是反着来的。
比如把爱表达成恨,把恨表达成爱,而这不是我不爱你,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去爱,也许伴侣也会清楚你这个时候想要什么。
同时恐惧型的伴侣自身也要做好客体分离,最终还是要他自己面对内心的恐惧,我们不能代替他完成他的客题。
如果能在这个艰难的过程里做到耐心陪伴,那其实你已经给到了自己/伴侣足够的安全感了,给自己鼓鼓掌吧。
可以说,每个人其实都是带着恐惧型依恋的印记,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爱但又害怕进入爱。
但是真正的爱没有恐惧,我们也许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直在和我们自己的恐惧战斗,也一直与恐惧学着共处,也许我们有时候不需要知识,我们需要的只是耐心和陪伴,仅此而已。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