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黄煌、倪海厦、门纯德治疗痛风不约而同选用了同一方子——甘草附子汤

前阶段看到一个医生给一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看诊,处方如下:
羌活12g,忍冬藤30g,防己10g,姜黄15g,海桐皮25g,徐长卿20g,醋延胡索20g,蜂房8g,僵蚕10g,薏苡仁30g,土鳖虫13g,炒鸡内金10g,甘草片5片,合用西药甲氨蝶呤片。
最后反馈效果几乎没有。
基本都是些祛风湿药,传统中医辨证风寒湿痹,大方向都没有错,但是怎么就没效果呢?
那要是用经方,你会如何处理,这里我推荐一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张好方: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右(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黄惶谈甘草附子汤治疗痛风
入夏以来,痛风高发,许多人出现脚趾红肿疼痛,常常无法行走。那天,有位警官来短信,询问痛风急性发作有无好方法。原来她的上司痛风发作,下肢关节肿胀疼痛,无法下地,十分痛苦。
我见过那位上司,体型壮实,肤色黝黑,本是寒湿体质,我曾给他服用过葛根汤。这次痛风发作,想来是入夏以后,起居不当,受寒所致。痛风多有湿,无寒不会痛。用什么经方能够尽快止痛消肿?
我想到《伤寒论》甘草附子汤。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此方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如此传神的描述,与痛风十分相似。而且方中的附子是止痛良药,骨节疼痛必用;白术,也能用于关节痛,《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寒湿痹”。
遂发去甘草附子汤原方:炮附子30克(先煎30分钟)、白术30克、桂枝30克、生甘草10克。水煎,一天分三次服药,嘱服三天。三天后,警官来信,说疼痛大减,关节消肿。后又嘱原方隔天服用一周,疼痛全无。经方神效如此,《伤寒论》岂可不熟读?
倪海厦讲痛风专方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呢,是一个我最常用的处方,常常治疗痛风 -----倪海厦
门纯德谈甘草附子汤
《金匮要略》曰:“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此方是《金匮要略》治风寒湿痹的方子,也是我治疗寒痹的主要方子之一,要比桂枝附子汤、桂芍知母汤、和白术附子汤的疗效好,应掌握寒痹的主证是:剧痛,关节不能屈伸。
在我35、6岁的时候,我老家的南山有一人女患者当时30岁左右,因关节剧痛邀我到其家中诊治,到她家里后,我见患者在炕角上坐着,当她儿子从旁边爬过来时,她因害怕触动关节疼痛而惊叫,这正好符合“近之则痛剧”的条文。
诊见,关节肿大发亮,局部发热,诊其脉沉,小腿以下发凉,当时疼得很严重,就开了甘草附子汤;
炙甘草、附子、白术、桂枝各三钱,嘱其服两剂,两付药后出现了奇效,关节肿消了,局部也不疼了。
从此病例可知,我们不能因为关节局部发热就不敢用热药。还需指出的是,用此方绝不能加减,也就是不能画蛇添足,如果变为腿疼,再加些牛膝、杜仲反而无效。
我曾给太原一患者用此方治愈寒痹证,后来这人患者对我说:“门大夫,您开的这几味药,其他医生给我开的方子里都有,但是那些方子服了都没效,服了您的这个方子后效果就很好。”可见仲景的经方药味虽少,却能治好很顽固的疾病。
特别提醒:本文原创作者不详,所涉及之处方用药,仅供临床医生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擅自试方。
能治来象不复发,才说,才为名医
痛风也有红肿热痛者,应属湿热下注型!此方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