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朝,绕不开玄武门之变。这场兵变里,走出了大唐最伟大的皇帝李世民,也永远倒下了一个本该成为明君的人,太子李建成。
很多影视剧把李建成演成草包太子,这实在冤枉。当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李建成奉命留守河东。这小子厉害得很,暗中结交了裴寂、温大雅等二十多个重要人物,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唐开国的栋梁之材。

李建成的军事才能可不是吹的。西河之战、霍邑之战、潼关之战、长安之战,这些重要战役都有他的身影。特别是长安之战,他带着三万人马,硬是啃下隋朝重兵把守的长安城。要没这两把刷子,李渊起义能不能成还真难说。
唐朝建国后,李建成更是坐稳了监国太子的位置。李渊在外打仗,整个国家机器都是他在长安操持。当时朝廷的官僚体系、税收制度、法律条文,哪样没他的心血?说他是实际执政者都不为过。
反观李世民,虽然战功显赫,但常年在外征战。这哥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表面看着兄友弟恭,明眼人都知道迟早要出事。

魏征看得最明白,他多次劝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必须除掉!”甚至出了个绝招,让太子主动请缨带兵出征突厥。这招既能让李建成掌握兵权,又能名正言顺把李世民留在长安当人质。
可李建成死活不干,有人说是他心软,其实不然,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李建成是法定继承人,李渊年事已高,只要耐心等待,皇位早晚是他的。这时候杀弟弟风险太大,搞不好把自己搭进去。
第二,儒家治国讲究兄友弟恭,真要背上杀弟恶名,就算当上皇帝,群臣百姓心里都得犯嘀咕。

第三,李渊手里还握着禁军,老爷子虽然六十多了,脑子清醒得很。太子要是敢动秦王,保不准李渊直接废储。别忘了,李渊还有个小儿子李元吉。
可李世民没这么多顾忌,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门的血腥清晨改变了一切。李世民带着尉迟恭、长孙无忌等人,直接把太子和齐王堵在宫门。据说李建成中箭时还在喊:“二郎,你当真要杀我?”

政变之后,李世民逼着老爹退位,还把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家眷杀了个干净。连襁褓里的婴儿都没放过,这手笔可比他哥狠多了。
回头想想,要是李建成当年听了魏征的话,历史会不会改写?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不过有件事挺有意思,李世民登基后重用了魏征,还夸他是面“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