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无声息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

涵阳说健康 2024-10-23 04:34:11

中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021年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人,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3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遭受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那么我们又该怎么样去预防骨质疏松症呢?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全身性骨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害,使骨脆性增加,形成易发生骨折的状态。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由于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导致。骨质疏松症亦分以下几种: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可以影响骨代谢。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细胞被快速分解、吸收,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形成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中断加速骨的丢失,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的代谢性骨病。具有疼痛、脊柱变形、骨折以及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2.老年性骨质疏松

老年人性激素减少,刺激了破骨细胞的同时,抑制了成骨细胞,造成骨量减少。其次,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现象,导致维生素D缺乏,慢性的负钙平衡等等,也会导致骨量及骨质的下降。

3.特发性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确,可能与骨代谢调节异常,比如骨吸收增加,或者青春期生长突然增加,骨量突增、骨形成和吸收的平衡被打破,又或者与孩子钙代谢异常有关。

4.继发性骨质疏松

主要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导致,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库欣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胃切除术后、肝胆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影响(糖皮质激素、肝素、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骨质疏松症后的症状有哪些?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感觉到乏力,腰背容易疼痛,甚至全身骨痛。跌倒、摔落时,更容易发生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还可导致身体出现驼背等变形情况。首当其冲的就是:

1.乏力:容易疲劳,劳累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甚至无法负重。

2.骨痛:以腰背部疼痛多见,也可出现全身骨痛。疼痛多为弥散性,没有固定的痛点。疼痛通常在姿势改变时、长时间行走后、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甚至出现活动受限。

3.脊柱变形:比如脊柱变形,严重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可使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严重的腰椎的压缩骨折,也会牵连到腹部脏器,出现便秘、腹胀等。

4.骨折:即脆性骨折,在轻微外伤或日常活动时容易出现骨折,好发于胸腰椎,其次为髋部、前臂远端、其他部位如肋骨、跖骨、骨盆等部位。骨折发生后,再次骨折的几率明显提升。

同时还会伴随有一些其他症状例如骨质疏松严重时可导致胸椎变形,严重者可压迫心肺,出现循环、呼吸系统的功能异常,如驼背患者,常常伴发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肺活量下降等心肺症状。骨骼畸形导致周围皮肤被迫褶皱,褶皱处多汗潮湿,极易滋生细菌,出现瘙痒甚至糜烂。长期卧床者还易产生褥疮。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控制

1.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关键。乳制品、鱼类、豆类和坚果等食物富含钙和维生素D,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约1200毫克钙和20~25微克的维生素D。乳制品如牛奶、酸奶,以及绿叶蔬菜如羽衣甘蓝、芥蓝都

是良好的钙源。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有限,主要包括油性鱼类(如鲑鱼、鳕鱼)和强化食品,适度日晒也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

2.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和碳酸饮料的摄入。控制体重,保持适量运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都有助于增强骨骼。

3.避免骨质流失的因素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卧床,保持适度的日常活动。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9

涵阳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