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中、日、德、苏都使用过的冲锋枪——斯太尔S1-100冲锋枪

穿靴子谈武器 2024-05-16 05:25:30

看到一张二战时期苏联红军的照片,照片中红军战士装备的冲锋枪很有意思。今天就来讲一讲。

这是一支斯太尔S1-100冲锋枪。

下图,斯太尔S1-100冲锋枪俯视图,其弹匣向前倾斜

1919年,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生产了一款名为MP.19的冲锋枪。这种武器是由路易斯·斯坦格(Louis Stange)参照雨果·施迈瑟(Hugo Schmeisser)的MP.18开发的。

下图,MP.19冲锋枪

下图,路易斯·斯坦格(Louis Stange,1888~1971)。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武器设计师,当年入行的时候是路易斯·施迈瑟(Louis Schmeisser,即前文雨果·施迈瑟的爹)的学徒。斯坦格设计的最有名的武器是FG 4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因战争罪被盟军军事法庭判处两年半监禁(按理说武器设计师一般不会被审判,他估计跟纳粹有牵连,或者在组织军工生产时使用了强制劳工)。

说回到MP.19冲锋枪。

该枪生不逢时,由于《凡尔赛合约》,德国被禁止生产冲锋枪、重机枪等武器。军工业在设计和生产方面受到严重限制。

下图,《凡尔赛合约》签字现场及文本

不过,德国人虽然性格严谨,但一点也不僵化。为绕开免条约限制,德国军火公司开始将研发转移到国外。1929年,莱茵金属公司收购了总部位于瑞士的一家小型公司苏罗通军火公司(Wafenfabrik Solothurn。苏罗通,又译索洛图恩,瑞士的一个州),利用该公司为掩护秘密开发的轻武器。

下图,索洛图恩州,风景秀丽

苏罗通公司参照MP.19冲锋枪改进生产了一支新型冲锋枪,命名为:“S1-100”冲锋枪。

下图,S1-100冲锋枪

经过测试,该枪坚固可靠,操控性强,射击准确,性能十分优秀。于是,就将该枪交由奥地利著名军火制造公司斯太尔公司(Steyr)进行生产。为了掩人耳目,两家公司还在瑞士苏黎世成立了斯太尔-苏罗通武器股份有限公司(Steyr Solothurn Waffen AG),德国佬还真是狡猾~[呲牙]

新公司马上着手开始生产S1-100冲锋枪。该枪的销路不错——

1930年,奥地利警察采用S1-100冲锋枪,命名为斯太尔MP-30,使用奥地利9×23斯太尔手枪弹。

下图,斯太尔MP-30

后来,奥地利军队也采用S1-100,命名为斯太尔MP-34,使用威力较大的9×25毛瑟手枪弹。

下图,MP-34

1938年,葡萄牙采购了S1-100(7.65×22卢格口径)。用了之后发现性能不错,于是又从斯太尔增购更多的S1-100(改为9×19卢格口径)。

S1-100冲锋枪还出口到智利、玻利维亚、乌拉圭和萨尔瓦多。斯太尔销往南美市场的S1-100冲锋枪为.45ACP口径,这个型号的特点是前护木下安装了一个手枪型握把。

下图,南美型S1-100冲锋枪

S1-100冲锋枪也出售给中国,使用在中国比较流行的7.63×25口径毛瑟手枪弹。

日本也购买了一些S1-100冲锋枪,被命名为ス式機関短銃(ス式,即Su式,“Su”就是“Steyr/斯太尔”的意思),投入中国大陆战场。

下图,骄横的侵华日军,手持S1-100冲锋枪

大家注意,S1-100冲锋枪的刺刀是安装在枪管的侧面,而不是枪管下方。个人觉得:日本选择购买S1-100冲锋枪的原因不是因为性能出众,而是这支冲锋枪可以安装刺刀~[捂脸]

下图,S1-100冲锋枪的刺刀

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把奥地利现存的MP.30和MP.34改为9×19口径,赋予了一个德国编号MP.34(ö)型——即冲锋枪34型(Maschinenpistole 34 österreichisch),将这些枪支配发给德军。

下图,德军使用MP.34(ö)冲锋枪

总的来说,S1-100冲锋枪材料考究,加工精密,质检严格,是二战前制造的最为精密、性能最优良的枪械之一。

此外,该枪的上机匣盖可以打开,可以很方便地清洁保养。

下图,S1-100冲锋枪上机匣盖可以打开

而且,该枪的弹匣井上面自带一个装弹装置,作战间歇时可以很方便地往弹匣内装填弹药。

下2图,S1-100冲锋枪的装弹装置

但是,该枪仍是第一代冲锋枪,零件全靠机床铣削加工,成本高昂,而且制造工时较多,不利于战时大规模生产。

此外,该枪使用木托,且全枪重达4.25公斤,不利士兵携行。1940年,S1-100冲锋枪停产,被更简单、更便宜的MP-38/40冲锋枪所取代。

下图,MP-40冲锋枪

回到文章开头。

照片中红军战士胸前的S1-100冲锋枪毫无疑问是缴获自德军的战利品。而在中国大陆战场,别说缴获日军的冲锋枪,就是国军自用的S1-100冲锋枪都难觅其踪。

不得不说,抗战前的中国积贫积弱,靠进口一点昂贵的冲锋枪、火炮、坦克,只能撑一下门面,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

下图,阅兵时的中央军,堪称“精锐”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强军”,手中的武器大部分还是老套筒(参见下图)。

下图,日军站在缴获的德制坦克上合影

下图,日军围观缴获的捷克制Vz.37重机枪

1 阅读:31

穿靴子谈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