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射精确,结实抗造,从军阀混战一直用到抗美援朝:启拉利轻机枪

穿靴子谈武器 2024-05-15 00:13:27

看到一张抗战时期我国军队的一张照片,战士手中的轻机枪很有特色。

下图,战士手中的轻机枪

这是瑞士SIG公司的KE-7轻机枪。

下图,KE-7轻机枪

KE-7,其中KE指的是两位设计师姓名的首字母,“K”指的是Király,即启拉利(保罗·启拉利,Pál Király),“E”指的是End,即恩得(哥特哈德·恩得,Gotthard End)。“7”指的是第7种型号。

下图,启拉利

下图,恩得

1924年至1929年,启拉利和恩得合作研制开发了一系列自动步枪和机枪,被称为“KE”系列。KE-7轻机枪是这些设计方案中唯一一款批量投产的。

瑞士SIG公司于1929年生产了一批KE-7轻机枪,出口到世界各国。其中,民国政府和西班牙购买了大头,此外埃塞俄比亚以及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也买了一些装备部队。

下图,瑞士SIG公司的Logo

启拉利KE-7轻机枪为气冷式,配有两脚架,有些型号的护木也充当两脚架。

下图,有些型号的护木也充当两脚架

该枪一般采用7.92毫米德国步枪弹,不过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启拉利KE-7轻机枪采用25发和50发弹匣。25发弹匣比较常见,因为装上50发弹匣后瞄准线就太高了,不是很方便。

下图,采用50发弹匣后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瞄准线很高

启拉利KE-7轻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方式,可以单发、连发射击,不过没有快慢机。轻扣扳机一半行程可以单发射击,扣到底就可以打连发,对于有经验的射手来说比较方便。

下图,启拉利KE-7轻机枪分解图

启拉利KE-7轻机枪设计较为精巧,质量可靠,使用寿命较长。连发时精度一般,不过点射时较为精确。整体性能既比不上ZB-26即“捷克式”轻机枪,也比不上日军的大正11式轻机枪。

下图,ZB-26轻机枪

下图,大正11式轻机枪

不过,在贫弱的旧中国,启拉利KE-7轻机枪可谓是一款精良的武器。上世纪20年代末,SIG公司的KE-7轻机枪刚刚投产,广东军阀就购买了200挺。上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和各路军阀都批量购买了KE-7轻机枪,民国政府大概买了3000多挺。四川军阀刘湘不但买成品,还进行了仿制。1934年,刘湘向华兴机器厂订货,指名仿制启拉利轻机枪。据说到1939年停产时一共生产了6000余挺。

下图,刘湘(1888~1938)

下图,华兴机器厂的简介,可见规模不大

启拉利KE-7轻机枪在中国参与多次战争。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广东十九路军驰援淞沪抗战,战士就装备了启拉利KE-7轻机枪。中央军也装备了不少启拉利KE-7轻机枪。

下2图,十九路军的启拉利KE-7轻机枪

下图,中央军士兵使用启拉利KE-7轻机枪进行对空射击

1935年5月25日,红军抢渡大渡河。在22勇士勇夺泸定桥时,岸上红军用来执行火力掩护任务用的就是一挺启拉利轻机枪,该枪现在还保留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下图,馆藏的启拉利KE-7轻机枪

有人说,虽然连发精度不高,不过启拉利KE-7轻机枪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可改为多种口径,而且弹种适应性强,既可发射新型的尖头弹,也可以打老式的圆头弹;又比如,可以快速更换枪管,等等。其实,这些优点要加一个定语——“在中国战场上”。因为,只有在旧中国这样落后国家,才会出现连步枪的弹药都不能统一的情况。另外,战场上快速换枪管对中国军队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士兵们没有石棉手套,拿什么去换灼热的枪管?再说,备用枪管又在哪里呢?

正因为如此,当ZB-26等更为优秀的轻机枪出现后,即使是中国这样缺乏军械的国家也逐渐让启拉利KE-7轻机枪“退居二线”了。不过,这枪实在是太结实了,有少量一直用到抗美援朝时期。[呲牙]

1 阅读:17

穿靴子谈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