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WTO很少被提起了?中国入世谈判花了15年,如今几乎被架空

慕梅玩转养护 2025-02-22 11:00:5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提到中国经济腾飞的开始,其实就不得不谈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要知道,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为加入世贸组织作准备,经过了15年的谈判和各方面努力才得以成功,这在世界谈判史上都是罕见的。

可是,曾经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现在却鲜少有人提起,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与世贸组织的国际地位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1. WTO的建立过程

1944年7月1日,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召开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布雷顿森林会议。

此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根据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已然是强弩之末。

战争眼看着就要结束,但因战争而打乱的世界经济体系需要重新“洗牌”,而战前出现的各类问题如国家间缺乏合作、损人不利己的贸易保护政策也都亟需得到解决。

在这个背景下,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从1943年开始便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战后的救济和复兴的问题。

当然,美国之所以能够做这些会议的主导者,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它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强国了。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美国不仅都是战胜国,而且在战争中它还趁机发了不少“战争财”。

美国发“战争财”的套路很简单,那就是在还看不清战争局势的时候决不贸然站队,而是两头卖军火,等战争局势逐渐明朗的时候立刻站队,名利双收,简直太“明智”。

这也是英国逐渐退居第二的最重要的原因,毕竟两次世界大战英国都深陷其中,要说损失不大那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从一战到二战,曾经的第一强国英国可以说是从没站错过队,两次都是战胜国,可第一强国的名头却一步步被美国给拿走了。绝对的强国地位让美国在二战后期的国际会议中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布雷顿森林会议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召开的。

二战前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和各国之间的贸易战早已经将国际经济秩序摧毁得支离破碎,而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同样摇摇欲坠。

18世纪时,背靠众多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建立起了金本位制度,也就是将英镑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再与英镑挂钩,逐渐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体系。

但是这一体系从一战开始后就被各国接连放弃了,主要是战争需要筹集大量的军费,比起汇率十分不稳定的英镑,还是黄金更稳定更值钱。

尽管后来英国尝试过重拾这一体系,但经济大萧条和接连到来的二战再次给了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体系重重一击。

深知英国靠着金本位体系吃到了甜头的美国自然不会放过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便提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解决了货币的问题,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贸易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在二战前后,不少国家都陷入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怪圈,因此战后的国际贸易自由化显得万分重要。

其实在会议中,成立国际贸易组织的设想已经被提出过了,但是这个设想因为遭到了美国国会的反对而没能落地。

最后,以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为目的,1947年,以美国为首的23个国家签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前的临时契约。

直到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才成立,一年后,世贸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的地位,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2. 中国的艰难入世之路

当初,在签订关贸总协定时,中国是23个创始国之一,但当时是中华民国政府当政,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种种原因,台湾当局仍然占据着关贸总协定会员国的地位。

1950年,台湾当局宣布退出关贸总协定。

按理来说,我国本应该顺势恢复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的地位,但由于我国彼时还是计划经济,又刚刚建国不久,对国际经济贸易的规则知之甚少,贸然加入也只会被吃干抹净。

因此,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席位长期空缺,台湾当局却一直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关贸总协定的各个会议。

直到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按照联合国大会决议中的主要内容,蒋介石的代表将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被驱逐出去。

于是,1971年11月,台湾当局被取消了观察员资格。

1983年,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了重中之重,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创始缔约国地位一事也被提上了日程。

1986年7月10日,我国正式向关贸总协定提出“复关”申请。

然而,“复关”之路并不是顺风顺水的,申请刚提交上去,就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便以“经济制度不符”为由打了回来。

谈判陷入僵局之际,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过程中发表了南方谈话,对于改革开放过程中困扰人们许久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他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这下,“经济制度不符”的问题解决了,“复关”的谈判也破除僵局,进入新的阶段。

1994年,世贸组织成立前夕,由于谈判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频繁提出苛刻的入世条件,我国没能成为世贸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从“复关”到“入世”,我国的谈判仍旧没有停下脚步。

1999年,在陆续与新西兰、韩国、匈牙利、捷克等国签署了入世双边协议之后,我国面临着一根久啃不下的最硬的硬骨头——美国。

为了签订中美入世谈判协议,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出发访美。

这次的谈判无疑是困难重重的,但朱镕基始终没有在原则性问题上让步,苦战多日,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好不容易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美国坚定支持中国于1999年加入世贸组织。结果,1999年11月10日,美方代表团甚至为了谈判追到了北京,又一次谈判了六天六夜,中美终于签署了入世双边协定。

2001年11月10日,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而这场历时15年的从复关到入世的艰难谈判也终于落下了帷幕。

连朱镕基都忍不住感慨:“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

从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开始,中国经济开启了“腾飞”状态。

此后的20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从2001年的95933亿元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3. WTO的逐渐边缘化

在经济腾飞的二十多年里,我国其实并没有一昧地依赖世贸组织,而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手段,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从当初的“接受者”,成为了如今的“贡献者”。

然而,看着中国在世贸组织中大放异彩,甚至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位,美国当然也不可避免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靠着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美国几度尝试用世贸组织的规则制约中国的发展。

2019年,频繁插手WTO正常运作的美国利用各种手段和自身的权利推动致使WTO的上诉机构成员的数量降至一人,这显然是不公平且不正常的。

至于这一行为的原因嘛,其实也很简单,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其实就相当于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最高法院”。

在国际贸易中发生的各类争端都由上诉机构来解决,而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经常干一些侵犯他国权益的行为,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上诉机构的“常客”。

为了避免上诉机构作出的裁决不利于美国,将上诉机构成员裁减至一人就成为了其维护利益的新手段。

而这一行为也导致世贸组织几乎失去了上诉机构,毕竟,一个只有一个法官的上诉机构,能有什么权威性呢?

在美国的频频“捣乱”下,世贸组织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一个无法再国际贸易中起到作用的世界贸易组织,又如何发挥它自身的功能呢,尤其是对于美国来说,失去了权威性的世贸组织也失去了利用价值,世贸组织的逐渐“边缘化”就是这个原因。

讲到这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咱们费了那么大劲才加入WTO,现在美国瞎搞一通把WTO给架空了,对我国来说有影响吗?

当然了,一个曾经的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如今被“边缘化”,肯定对世界各国都是有影响的,但对于我国来说,继续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才是重中之重。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