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新总理卡尼执政未满半月,便在涉华议题上连出三记重拳,从世贸指控到死刑争议,再到人工智能干涉选举的离奇指控,却遭中国外交部七字冷回:“中国没有兴趣”。这场跨太平洋的外交博弈,折射出北美政坛的深层焦虑。
卡尼内阁甫一上任便直面美国重压。特朗普政府以边境危机为由,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此举直接威胁占加国GDP 18%的能源产业。更令加方警觉的是,特朗普多次公开宣称要“吸纳加拿大为第51个州”,其国土安全部更被曝制定北方边境军事部署方案。
面对前任特鲁多访美斡旋失败的教训,卡尼选择以攻代守,宣布对美国电力出口加征25%附加费,并对进口自美的218种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
这招“以战止战”初现成效:白宫推迟原定6月实施的关税计划。然而加拿大在取得战术胜利后,却突然调转枪口,将矛头对准万里之外的中国。
加拿大向世贸组织提交长达47页的指控书,声称中国对加菜籽油、三文鱼等商品加征关税违反贸易规则。耐人寻味的是,这距加方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100%关税仅过去7个月,当时加政府未经调查便跟随美国实施禁令。
加外长乔利公开质疑中国司法主权,要求停止对加拿大籍毒贩罗伯特·劳埃德的死刑执行。该案主犯走私225公斤冰毒的事实确凿,却成为加方操弄人权的工具。
加拿大网络安全中心发布报告,无证据指控中国利用AI技术干预其选举,声称“深度伪造视频可能影响选民认知”。这种缺乏技术细节的指控,连加拿大《环球邮报》都质疑是“政治臆想”。
中国自2018年起连续五年稳居加第二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1148亿加元。但加拿大始终在安全与利益间摇摆:既想保住油菜籽每年46亿加元的对华出口,又配合美国在5G、半导体等领域对华围堵。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撕裂策略,导致其在对华政策上屡现精神分裂。
近五年中国已依法处理37名加拿大籍毒贩,其中4人被判死刑。这些案件证据链完整,符合联合国禁毒公约精神,却总被加拿大政客操作为“人权工具”。
至于选举干涉指控,更像是冷战思维的借尸还魂。加拿大选举管理局统计显示,2023年联邦选举期间,真正被证实的网络攻击91%来自美国IP地址。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政治系教授布鲁克斯直言:“将中国塑造为假想敌,是为了转移国内对生活成本危机的怒火。”
面对加拿大的连环攻势,中国外交部回应愈发简洁有力。针对经贸指控,商务部发言人指出:“加方2023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时,裁定时效竟追溯至2018年,这种追溯性征税世所罕见。”
中加关系的吊诡之处在于,当加拿大企图用对华强硬转移对美矛盾时,中国早已跳出被动反应模式。从菜籽油关税精准打击加西部农业省,到暂停进口加猪肉重创安大略省食品加工业,中方工具箱里多的是“对称还击”的手段。正如驻加大使丛培武所言:“合作可互利共赢,对抗必双输多输,这道选择题该由加方自己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