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媒一则消息引发关注,其声称某事件凸显出解放军具备拦截并操纵无人机数据链的能力,这仿佛给印度及印军敲响了警钟,印媒还呼吁印度应尽快发展自研国产无人机。不过,这一事件并未得到印度政府与印军官方确认,真实性有待考证。
当前,印度在中印边境布置了众多不同来源的无人机。其中包括以色列的“苍鹭”无人机和德国生产的F90无人机。印度甚至一度炒作,打算把从美国租借来的2架“捕食者”无人机部署到中印边境,用于对中方的监控。这些举动,彰显出印度企图借助无人机在边境获取更多情报优势的野心。
然而,印度在无人机领域面临诸多难题。就拿花费重金从以色列进口的“苍鹭”无人机来说,它原本是一款侦察无人机,印度一心想将其升级为察打一体无人机,可自身缺乏相关技术,只能寄希望于以色列的合作。由此可见,印度在无人机技术升级方面受制于人。同样,从美国进口的“捕食者”无人机,印度很可能离开了美国技术支持就难以有效运用。这充分暴露出印度在高端无人机运用上对国外技术的严重依赖。
虽说印度技术能力有限,但也并非没有尝试自研无人机。印度先后尝试研制几款中大型无人机,其中TAPAS无人机,属于中空长航时无人机,最初是以美国MQ - 1型无人机为参照蓝本,设定的标准颇高。2016年首飞后,其性能却一直未能达到预期,最长滞空时间仅有8小时,最终无奈下马。这一失败案例,反映出印度在无人机自研上技术储备不足、研发能力欠缺。
当然,印度自研无人机也并非一无所获。参照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Hermes900型无人机研制的Drishti - 10型无人机,成功进入印军服役,且国产化率达到70%,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印度在无人机国产化方面的进步。不过,这一成果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总体来看,印度的无人机水平,特别是中大型无人机水平,与一般国家相比还算可以。但要是和中国相比,差距就较为明显了。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发展迅猛,无论是技术研发、种类丰富度,还是实战应用经验,都处于世界前列。印度要想在无人机领域追上中国,还需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工业基础等多方面下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