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为什么大火?如何才能让现代孔乙己们脱下那身长衫?

一林话历史 2024-04-01 01:11:26

一、孔乙己文学何以爆火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近期,这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

更有网友附和说: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没想到,鲁迅先生笔下那位说过“窃书不能算偷”的落魄秀才孔乙己近期火了。

爆火的原因大家也不难理解,就是现如今一年又一年呈指数级扩大的大学生群体,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不得不发出的一声无奈的自嘲。

你说让他们考公考编进体制内吧,国家又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公职岗位,导致考公上岸就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你说让他们进民企外企充当白领一族吧,疫情三年后,百废待兴,好多民企都在缩编裁人,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

你说让他们放下身段,进厂拧螺丝充当一线工人吧,那我上这么多年学,请家教花那么多钱,到头来却干专职技校生,甚至是中学生的活,那我吃饱了撑的啊。

年轻人调侃自己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拿到了文凭,结果却找不到工作,这就如同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原本这股思潮的主基调是自嘲。

但官媒的一句“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把这个问题给激化了,以至于有了上面那句著名的评论。

官媒意思很简单,就是教育年轻人要努力奋斗,该拧螺丝的去拧螺丝,该摆地摊的去摆地摊,当代有志青年绝不能被困在孔乙己的长衫里。

对于官媒的这个鸡汤味有点浓的回应,大部分“现代孔乙己”是不买账的,这条微博下面为这个事情吵成了一片!

官媒的思路也好理解,目前就业岗位供应不足,工作确实不好找。不好找的原因也明摆着,我国发展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基建,出口,都不太好。

消费因为三年疫情的打击,叠加对未来预期的不乐观,大家都不敢乱花钱了;出口受美元加息和国际形势影响,也不太好;基建倒是可以继续,可大学生又不愿意去工地。

对这个问题,作为宣传部门的官媒,你让他能怎么办?他就算敞开了招记者,又能解决几个就业岗位呢?

所以,他只能说些劝慰的话,让大家不要那么在意身份,要深入一线,走近基层,干啥都一样。这些话一直以来都是政治正确的话,也没啥问题,可这次却激起了群怒。

为何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我看了好多头条大拿的文章,他们分别从教育和社会需求不匹配的,大学生扩招规模太大,高校教育重理论不重实践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那本篇我们就换个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们为什么不愿意脱下那身长衫?

在分析之前,我们先看看鲁迅先生在《孔乙己》里除了批判封建科举制的罪恶外,他还批判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二、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还批判了什么?

孔乙己在鲁迅笔下,是一个整日埋首于“八股文”的故纸堆里,平生所学和社会需求脱节,还深陷儒家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幻想中,不愿脚踏实地谋生活的穷酸知识分子形象。

但是,孔乙己的本性并不坏,他是一个善良的人,甚至是一个对下一代充满关怀的人,充满人性的闪光点。鲁迅先生在文中说——

“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自己穷困潦倒,但从不拖欠酒钱,说明他士大夫“君子固穷”的风骨仍在。虽然他偶尔也顺手干一些偷书窃墨的勾当,但那也是对知识的渴求所致,不算什么大事。

孔乙己自己一事无成,却依然要教小鲁迅“茴”字的四种写法;孔乙己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却还要把自己本就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小朋友们吃,还开心的和小朋友们玩;

孔乙己为什么喜欢和小朋友在一块?说明了他也认识到,是世态炎凉和冷酷无情的社会环境容不下他,他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在下一代中寻找精神寄托。

鲁迅先生在还说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很明显,鲁迅先生在批判造成孔乙己产生的科举制度的同时;还批判了当时社会芸芸众生的麻木不仁和冷酷无情。

是的,经常在咸亨酒店喝酒的短衣帮们,包括那个店掌柜,他们都属于社会的最底层,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碌生活。同为天涯沦落人,为什么要对孔乙己充满鄙夷和挖苦呢?

而丁举人作为封建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为什么要对自己昔日的同窗孔乙己进行戕害呢?不就是偷本书吗?为啥要把人家的腿打断。

我们在平时刷抖音,玩快手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刷到这样让人义愤填膺的视频:

当一个外卖小哥或打工一族骑着电动车送外卖或上班途中,如果一不小心剐蹭了某辆豪车时,是不是会遭到豪门车主的无情谩骂?说一些让让人气愤的话?

我们在看头条时,是不是也能看到大量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某些人总是以有色眼镜来看待普通打工者的新闻。

我想,让大学生们不愿意脱下那身长衫,安心的去从事拧螺丝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那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不但不带动后富者,而且还对后富者充满了无情的嘲讽和鄙夷。

也就是说,以往那个劳动者最光荣,尊重知识,尊重劳动者的社会氛围和我们渐行渐远了。

我们先来看看当前的社会形势吧。

三、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

关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十九大报告已经总结的相当到位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是2017年底召开的,当时提出来的时候,印象中我们的经济发展势头还可以。当年我们还连续挫败了川普大统领发起的一轮又一轮的“毛衣战”,社会上一些矛盾处于引而不发的状态。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特别是三年疫情的影响,使原先被掩盖的很多问题,都开始露头了。

如今疫情结束了,但大家期待的报复性消费和经济报复性反弹并没有出现,因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都看不明朗。这就使我们解决矛盾的速度赶不上矛盾激化的速度。

是啊,三年疫情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让国家元气大伤。现在的处境正是较为艰难的时候,以至于很多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比如劳动法的严格落实问题,劳资矛盾冲突的解决问题,年轻人的就业和多生孩子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危机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看到了,美帝国主义(原谅我还是习惯用五六十年代的这个词汇)亡我之心不死,不断的在围堵和制裁我国。

虽然他偷鸡不成蚀把米,整到现在把自己的银行业都整暴了,但还是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得当前矛盾不可避免的被激化,就比如当下的就业问题:

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但三年疫情叠加一年多的俄乌冲突,使全世界的日子都不好过,也使我们的外贸订单急剧减少,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很不容易;

另一方面因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劳资矛盾,以及此前在贫富差距、贪污腐败、官员作风等问题积攒下的不满情绪,导致人们的舆论不自觉的向阶级斗争上偏移。

那位可能要问了,你这是要扭转社会风气,那谈何容易?其实吧,扭转社会风气,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摆正我们的立场,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办法总比困难多。

近期不是有一句名言吗:“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都是问题,走向基层看到的都是办法”。

比如,走向基层,呼唤那个被我们渐渐遗忘的“主人翁”精神能王者归来。

四、呼唤那个渐渐被我们遗忘的“主人翁”,让他们王者归来

作为80后,我们一定还记得,在童年时期,我们听到的最多词汇就是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在那个年代,工人阶级是最受社会尊重的一个群体。当时人们最青睐的职业,不是整天坐机关的公务员,也不是下海经商的个体户,而是头顶矿灯的煤矿工人,手拿大铁钩的炼钢工人,肩扛大扳手的铁道工人。

以至于我们以前的5元人民币上都印着他们的光辉形象;当时人们争先比拼的也是谁谁人家是工厂的八级工,可厉害了;姑娘们谈恋爱时,最心仪的对象也是找个技术过硬的工人。

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铁人王进喜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当时流行的一句口号是:“石油工人吼一吼,能让地球抖一抖”:当时流行的歌曲是《咱们工人有力量》。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不再谈这个了,以至于工人阶级这一群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作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我们不能在社会生活中淡化他们的存在,漠视他们的权益,而应该弘扬正能量,继续保持和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

当然了,现在的工人阶级已经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业中的一线工人了,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新时代的工人阶级既包括国有企业中以大学生为主的技术骨干,也包括私企和外企中的白领高管,当然还包括数量庞大,为国家的城镇化建设付出巨大努力的农民工。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扭转社会风气,提升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呢?

其实,还是那句话:“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都是问题,走向基层看到的都是办法”。

只要我们不忘初心,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想问题,办法就总比困难多。

提升新时代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

在政治上,要提高新时代工人当家做主意识,把工人的政治地位落实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

比如,以前不久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为例:2977名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的16.69%,其中有56名农民工代表;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34名,占代表总数的21.3%;党政领导干部代表969名,占代表总数的32.55%……

我们看到,其中的一线工人和农民代表并不高,以至于网友们调侃这里面有几个是真正从人民群众里面走出来的代表。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领导干部的代表中匀出一些名额,扩充到一线工人或农民工中去呢?

如果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种群团组织代表中,增加一些“拧螺丝”一类一线工人代表的名额,那么我们的人代会上是不是会少了一些“何不食肉糜”的砖家建议,多了一些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

如果那样的话,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自豪感是不是就回来了?而现代“孔乙己”们还会脱不下自己的长衫吗?虽然你初中毕业就会拧螺丝,但你想当“拧螺丝”的代表却只能在大学毕业后。

同时,还可以加大在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把优秀工人、技术能手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提高“拧螺丝”一线工人党员的比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经济上,法制建设上,加强维护职工权益的法律和政策的建设,切实提高工人阶级经济地位

要调动“现代孔乙己”们投身一线工作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劳动法律体系,创造平等的就业环境、公平的就业机会。通过完善职工工资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等,使工资向一线职工倾斜。从根本上保障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在现在的企业深化改革中,还可以通过职工持股获得企业利润分红的方式,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经济地位,使职工走向共同富裕。

同时,我国还有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大军,我们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政策的规定,规范劳务派遣行为,解决好其切身利益问题,使其融入城市、稳定就业,公平享有权益。

当前,我国经济存在脱实向虚的问题,要按照建设制造业强国的要求,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着力提高制造业职工的待遇。

好了,别的就不多说了,只要我们真心真意为人民谋幸福,办法就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真心真意为群众着想,提高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办法就有很多,就能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而那个被我们渐渐遗忘的主人翁的群体也会有王者归来的那一天。

0 阅读:0

一林话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