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被囚禁,1990年才恢复自由,叱咤风云的张学良居然度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活,行动、言论皆无自由可言。
如此特殊的一位历史人物,历经沉浮,却能保持难得的真性情,晚年依旧敢于开口说话、品评历史人物功业、点评历史事件真相。
在很多史学学者看来,张学良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并没有政治家那般过于强调政治,也没有学者那般过于咬文嚼字,反而有着鲜明的独到见解。
图|张学良虽说他没有出书立传,只是随性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他却能做到客观实际,更不会以成败论英雄,甚至给人一种全新的看待历史的感觉,这也才是世纪老人的可贵之处。
既然提到的评价,不同的历史人物在张学良口中也有着一定的评判标尺,而他也坦露过,自己此生最敬佩的不外乎3个人,自然对他的人生轨迹影响至深。
在很多人的预想中,这其中必定有蒋介石的存在,实则不然。
他极少用到“佩服”二字,却毕生对张作霖、毛泽东、周恩来感怀至深,总结来看,这3个人的存在要么改变了张学良的人生轨迹就是颠覆了他的过往观念。
要说他对这3个人的各自评价都是怎样的?一同了解一下。
一、有雄才无大略的张作霖虽说张作霖曾表示自己十分钦佩父亲张作霖,可他对父亲的评价依旧十分客观、理性,“有雄才无大略”在他看来最为恰当,换言之,他最佩服张作霖的恰恰是雄才这方面。
在他看来,父亲具备的雄才,主要表现在统治能力上。
“我父亲这个人,我确实很佩服他,他拥有统治人的这个能力!”
当年,在奉系军阀集团的主要领导层中,张作霖的确是年龄最小、资历最浅的,可他在拉起武装队伍后,却始终稳坐第一把交椅,下属对他也向来是不存二心、忠心耿耿。
在张学良看来,能在那个人心不古、动荡不安的年代,能如张作霖这般人心所向是极为不容易的,需要具备超常的能力,这也成为了他佩服父亲的原因所在。
当年,张作霖的马上功夫和枪法都是超一流的,张学良每每提及总是感慨万千。
“当时,我父亲会给我们表演,他可以将一把椅子挂在枪头上,还能端着不动,特别稳!他也会表演给当兵的看,用铜或者铁牌子,放在100米远的位置,他直接拿起装好的枪,根本不瞄准就能精确射击!”
在张学良口中,父辈军阀统领是要有拿得出手的真本事的,张作霖恰恰做到了这一点,除此之外,父亲对人对事的悟性也让他极为信服。
图|张作霖“别看我父亲读书不多,可他这个人一直都非常机警,做什么事情都是如此,对人对事非常敏感,他其实不懂什么科学知识,可他却能敏感地发现这些事务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说我很聪明,要我说,我真的没有父亲聪明!”
至于张学良会评价父亲“无大略”这件事,主要是因为张作霖对于自己的军阀事业没有太多的规划,他曾以郭松龄反奉事件举例做以解释。
当年,在奉系军阀处于巅峰阶段之际,李景林来到河北占山为王,还任命杨宇霆、姜登选为江苏、安徽省主席等等,眼看大家都分得了地盘,郭松龄自然也想要拥有一席之地,偏偏张作霖就是不同意给他地盘。
就在李景林擅自占领河北省地盘之际,张学良等人力荐张作霖处置李景林,按照之前的计划,张作霖本应采纳意见却还是放了郭松龄一马。
最终,郭松龄举旗反奉,对于奉系军阀势力是个不小的打击,在张学良看来,这一切闹剧的根源恰恰就是张作霖“无大略”的表现。
可要说张作霖敢于和日寇周旋这件事,看似阳奉阴违、两面派,实则是一位不畏日寇恶势力并敢于维护尊严、与之对抗的硬汉,这些也都得到了张学良的认可。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作霖注定是影响张学良最深的存在,即便他自身形象、能力并不完美,却依旧值得张学良佩服与敬畏。
二、一见如故的周恩来众所周知,周恩来一直保持的外交风范以及个人修养是公认的有口皆碑,凡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们,都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张学良也不例外。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浓密的胡须且不修边幅的形象却令他耳目一新,一度将周恩来称为“美髻公”,数十年后,他对此依旧印象深刻。
“他一定是位特别高明的人物,反应快,对事物的理解也很深,尤其在与人谈话时,反应特别敏锐!其实,他的话并不多,却总能一语中的,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很对脾气,像多年老友一样彼此敞开胸怀!”
就在毛泽东决定由周恩来负责东北军和西北军的统战工作后,周恩来还特地给张学良写过亲笔信。
“中国军队能有你这样的将军,一定会涌现出如你这般的精兵良将!在你的领头组织下,对他们加以训练和培养,马上就可以早就一大批有政治觉悟、有才干的骨干!其实,在文化技术方面,东北军比红军的官兵强多了,日后何愁东北军不能成为中国最大、最有力量的抗日军?”
张学良在收到这封信之后,感觉周恩来真的将很多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每每想起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6月,张学良果真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创办了东北军王曲军官训练团,还努力宣扬抗日救国的主张,大力培养抗日干部,为东北军日后发动西安政变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毫不夸张地讲,张学良对于中国革命的正确认知,很多都得益于周恩来的启蒙,正如他曾评价的那般。
“周恩来的头脑很清楚,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两人当年建立起的深度信任,一度让张学良对中共和共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还曾真诚提出过加入中共并带领东北军加入红军的请求。
图|周恩来对于想要加入我党这个想法,张学良一方面是出于对蒋介石的失望,一方面就是对周恩来的信任,还有他在我党奋斗进程中看到的革命希望,正如他当年跟刘鼎感慨的那样。
“我跟周先生谈过两次,我们彼此是有了解的,我在想,还不如干脆跟你们合作,丢开手大干一番!”
在他看来,带领东北军跟红军干上两三年,一定会取得重大成就,之后大可以逼蒋抗日,这样组成的抗日力量就更加强大了。
事实上,当年他能说出如此论断真的让我党领导人们感到始料未及,可毛泽东经过冷静思考后还是认定不合时宜,出于大局考量,张学良也觉得自己的确存在头脑发热的倾向。
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带领中共代表团以和平使者的身份来到西安斡旋,这让张学良的内心感到踏实许多,两人默契配合,一人唱白脸、一人唱红脸,对蒋介石轮番做着思想工作,最终让整件事迎来理想的结果办法。
要说他在西安事变后惨遭软禁必定是周恩来最不想看到的局面,而周恩来此生最牵挂的友人之一便是张学良,他们的神仙友谊注定了张学良对周恩来的无比敬佩。
三、天生能领导人的毛泽东张学良身为将门之后,他有着坐拥一方军阀呼风唤雨的资本和能力,对于父亲张作霖的政治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通过周恩来的友谊对我党及我军有着极深刻的认知和评价,说到底,他此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真正值得世人敬畏的领导者。
从这方面来看,张作霖和周恩来或许都不能成为张学良的理想标杆,恰恰是他从未见过的毛泽东让他刮目相看,更有着从心往外的敬佩。
当年,他曾这样评价过毛泽东。
“他总能从大处着眼,从全国的角度看问题,从全国抗战的大局势思考和和处理问题!”
在他眼中,无论是张作霖还是蒋介石,都不能兼具雄才大略,与这两人相比,毛泽东恰恰具备了所有卓越的领导人特质。
“毛泽东这个人,他是真的有能力,还有领导权啊,这个人真的很厉害!”
即便晚年之际,有人对他的这一评判抱有不同意见,他依旧坚持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我一直觉得,共产党的成功,毛泽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的确没有和这个人接触过,但我判断,他一定是天生的领导者,就像那句‘弯弓射大雕’,真的很有气势!他能创造如此一番伟业,我真的佩服得很!”
如果一定要探究张学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毛泽东敬佩有加的,或许就是从见证长征艰难历程开始的。
图|毛泽东“我当年就对部下说过,咱们都是带兵打仗的,万里长征这件事,就问问我们自己,真的没有人能做到!要是我来领导,估计早就领没了,将士早就跑了,可毛泽东却能这样统御全局,他真的有这个力量!”
所以说,在领导人才能方面,张学良此生必定是最佩服毛泽东的,而他从来没有用“英”和“雄”来评价,反而时常评价毛泽东是“天生的领导人”。
换言之,毛主席当年缔造的丰功伟业,才真正是张学良毕生追求的梦想!
结语虽说张学良在晚年之际总能畅所欲言,对于诸多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评价,可他始终不能跳开的一个问题便是,他始终都是中国政局发展的局中人。
因为这个因素,他的论断就注定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只不过,他之所以能如此看重我党及我军,又能在多年后依旧对毛泽东、周恩来如此敬佩,恰恰是历史验证过的结果。
唯有真正具备领袖气质与才能的领导者,才会引领中国拥抱希望与未来,这一点也必定是张学良评定历史人物的基础,所以说,他一生最敬畏张作霖、周恩来、毛泽东也就很好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