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筷子这种餐具,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作为辅助餐具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筷子代替了叉子和勺子,成了人们在就餐过程中的主餐具,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在亚洲地区的很多国家,例如中国的邻居韩国,日本,也是把筷子当成主餐具,虽然其他国家的筷子和中国的都略有不同,不过毫无疑问的是,筷子是中国发明的,随着其他国家与中国的交流,筷子这种餐具才逐渐地开始在各国流行。
以邻国日本为例,虽然现如今日本使用的主要餐具也是筷子,但是和中国筷子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不论是筷子本身,还是使用礼节,甚至是代表的含义都不尽相同,这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产生的文化差异。那么日本的筷子究竟和中国的有何不同呢?和我一起来看。
关于日本国内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中国和日本其实是各执一词的,日本给出的观点是,早在弥生时代,也就是公元前的300年到-250年,这一时代日本国内就已经出现了筷子这种餐具了。
当时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已经有了筷子这种餐具,但是使用范围并不广泛,而且通常情况下被当成是辅助餐具来进行使用。
虽然日本提出了这一观点,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出土的实物能够证明,在当时日本国内已经有筷子的雏形。反倒是在中国的《魏志·倭人传》里记载着,古时候的日本有“手食”的习惯,也就是用手抓饭吃,一直到弥生末年,筷子才从朝鲜半岛传入了日本。
只不过当时古代日本人并没有餐具这一概念,筷子传入之后被当成了祭祀所用的神器。而且当时传入日本的筷子和后来的筷子有所不同,在当时被称为“折箸”,形状更像是镊子,一端是连接在一起的。
一直到隋朝建立,日本和中国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一时期日本也在尽可能地去模仿中国的文化以及制度,筷子在日本开始被当成餐具普及,也是在这个时候。
在公元7世纪,也就是日本的奈良时代,小野妹子受圣德太子的派遣,以遣隋使的身份出使隋朝,在到了中原地区之后,小野妹子见识到了国人使用筷子进食的场景,并且被筷子这种餐具所折服,在回国的时候把筷子带回了日本。
之后以裴世清为首的中国使节团前往日本,双方进行友好交流。在接待中国使团的宴席上,小野妹子提议一律要用筷子来接待中国的贵宾。
日本的《箸の文化史》中就记载着,古代的日本人第一次使用筷子进食就是在这个时候,自此之后,“箸食制度”正式引入了日本。
最初筷子的使用是在上层贵族之间开始流行的,后来才慢慢地向下普及,筷子也逐渐地进入了普通日本民众的家中。
筷子引入日本之后,根据本土的特点产生了改变筷子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进。既然是作为餐具,那么使用筷子让进食变得更简单,自然是首先要考虑的,可以说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什么样的食材,就会有什么样的筷子。
首先日本的筷子和中国的筷子在长度上是有区别的,按照长度来划分的话,中国的筷子最长,韩国的次之,而日本的筷子是最短的。
区分长短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和日本的用餐制度是完全不一致的,中国盛行的是合餐制,人们会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共同吃饭,而日本推行的是分餐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座位和餐具。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和日本的进餐制度都是分餐制,一直到北宋时期,合餐制才慢慢地开始流行。
随着食材的多元化,烹饪方式的多元化,美食也越来越多。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变成了一种社交手段,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入明清之后合餐制正式成熟,并且这一习俗延续到了今天。
而日本则是一直实行的是分餐制度,所以他们所使用的筷子,不需要围着桌子去夹菜,食物就在眼前,筷子的长度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长了。
其次是筷子的形状不同,中国古人向来有天圆地方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也体现在筷子上也有体现,筷子的一头圆,一头方代表的就是天和地。
而日本的筷子都是头尖身短的造型,用来夹取食物的一头比较尖锐,这是因为日本作为岛国,很多食材都是鱼类,尖头的筷子也是为了更方便去剔除鱼刺。
除了形状上的区别,在筷子的制作材料上,日本的筷子和中国的也大不相同。
中国古代制作筷子的材料是非常多的,不同的材料制作出来的筷子也会有贵贱之分,常见的制作原材料有竹,木,骨,瓷,象牙和金属等等,到了现代也会有塑料制成的筷子,品种是非常多的。
例如象牙制成的筷子,在古代一般都是贵族才能够用得起的,这种筷子除了被当成是餐具之外,还是主人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
反观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没有丰富的资源,能够大批量制作筷子的原料只有木头,所以古时候日本的筷子基本上都是木筷。
一些富贵人家为了彰显身份,只能在木筷上涂上漆,后来涂上漆的筷子则是成为了人们互相赠送的一种礼品,而被当成餐具使用的则是又回归了最为普通的木筷。
除此之外,日本人对于筷子的重视程度也是令人叹为观止,首先他们对筷子的设计十分考究,不同的材料制作出的筷子,所代表的寓意,以及适用的场合都是不同的。
桑制箸代表的是延年益寿,而柳制箸则是代表了喜庆的婚礼,使用金属筷进餐,代表的是身份的尊贵。
除此之外,日本东京还专门建立了学校,教授学员如何使用筷子,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礼仪。不仅如此,日本国内每年的8月4日被定为筷子节。
虽然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但是日本人对筷子的重视程度,我们确实是比不上的。
日本的筷子还和祭祀、婚葬有关联前文中我们提到过,在筷子最初传入日本的时候,并不是作为餐具来使用的,而是在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动中被当成是一种神器,或许是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时至今日,日本人对于筷子仍然非常重视。
在日本,筷子被视为是一种吉祥物,不论是婚礼,还是葬礼上,都能够看到筷子的身影。而且在日本的寺庙里,还会有求箸保佑的风俗,常见的箸有“长寿箸”,“福寿箸”,“厄除箸”等等,这些筷子的象征意义,远远要比实际意义更大。
因为是祭祀所用的神器,所以日本的筷子还被视为是人神合一的象征。因为筷子既是人们用来进食的餐具,又是祭拜所用的神器。
在日本人看来,所有祭祀所用的筷子上,都会附有一位神灵,通过使用祭祀所用的筷子,就能够达到“人神共食”的目的。
不仅如此,日本人还把筷子和人的生死结合在了一起,在日本有“生于箸,死于箸”的说法。
在婴儿出生百天的时候,父母要为婴儿举办用箸仪式,首先要在寺庙里为孩子求上一双“初食箸”,以此来保佑新生儿一生都能够得到神灵的庇护,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在求到初食箸之后,还要拿着筷子把一些食物送到婴儿的口中。
对于一些即将要离开人世的人,在临终前,必须要用棉球缠起来的筷子沾上水,送到临终者的嘴边,让他们能够尝到人世间的最后一口水。死者死后遗体被火化,在装入骨灰盒的时候也必须要用竹筷和木筷各一根,把骨灰拾到盒子里,只有这样逝去的死者才能够通往天堂,而筷子就是他们通往天堂所需要的桥梁。
因为和祭祀,婚葬有了联系,筷子在日本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得来看。筷子这种餐具最初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只不过在成为餐具之前,筷子在日本被赋予了祭祀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筷子根据本土的习惯产生了变化,同时也形成了一套本国特有的筷子礼仪和文化。
虽然被统称为筷子,但是日本所使用的筷子以及他们推崇的文化,和中国的筷子及文化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不过不论是日本的筷子还是中国的筷子,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虽然筷子最初是由中国发明的,但是在传入各个国家之后,根据各国的特色彰显出了不同的形态与风格,因为有着不同的筷子文化和礼仪,才让筷子文化变得更加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