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8b01d3f8950fcfc95a517e26400541.gif)
中医认为,痛经的根本在于“不通则痛”。无论是因为气滞血瘀、寒凝血脉,还是气血亏虚,导致经脉不畅,都会引发疼痛。而女性月经期,气血运行失调尤为敏感,因此痛经在中医中是一个典型的辨证论治病证。
在女性痛经患者中,宫寒和肝郁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我们抓住温通和解郁两大治疗原则,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调理体质,减少痛经反复发作的可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1f4dc17d100042b740ee1de66d3b38.jpg)
1、宫寒(寒凝血瘀)
病因:多见于素体阳虚、经期受寒、过食生冷之人。寒邪侵入胞宫,血行凝滞,不畅则痛。
表现: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血块色暗。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2、肝郁(气滞血瘀)
病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血行不畅。
表现:小腹胀痛,胸胁胀满,经血暗红或夹血块,常伴情绪波动。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3、气血亏虚(不荣则痛)
病因:久病、产后失调,或过度劳累导致气血不足,经脉失养。
表现:隐隐作痛,喜按,伴面色苍白、乏力、气短,经血量少色淡。
治法:补气养血,调理冲任。
痛经的中医治疗:温通与解郁为要沈氏女科治疗痛经,以温通、解郁为核心,结合辨证施治,方药精炼且见效快。
炮姜、赤芍、白芍、桂枝、川楝子、鸡血藤、香附、乌药、玄胡、蚕砂(包)、柴胡、三七粉(冲服)、琥珀粉(冲服)。
炮姜、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尤其针对宫寒痛经,驱寒止痛效果显著。
香附、乌药:行气止痛,疏通气机,既可治肝郁,也能调经止痛。
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缓解气滞血瘀所致的经行不畅。
赤白芍:一补一泻,既养血和营,又行瘀散结。
玄胡、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导致的痛经。
三七粉、琥珀粉:活血散瘀,快速缓解血瘀疼痛。
蚕砂:祛风通络,兼散寒止痛,对寒湿滞胞宫痛经尤为适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a9c31d0f3873bba26aa0b91a8992644.jpg)
1、寒凝血瘀型痛经:
症状:小腹冷痛,经血暗有血块。
加减:重用桂枝、炮姜,酌加肉桂,增强温经散寒之效。
2、气滞血瘀型痛经:
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量正常或偏少,有血块。
加减:加佛手、玫瑰花,助疏肝理气。
3、气血两虚型痛经:
症状:隐隐作痛,经血色淡、量少,面色萎黄。
加减:加黄芪、党参,健脾益气生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dcc3dbb87b9a686923b991b6d613ed.jpg)
1.经期调护:不寒、不湿、不怒
避寒:经期应特别注意保暖,避免感受寒邪;避免食用冰冷食物、凉性水果(如西瓜、梨)。避免湿邪:经期勿淋雨、泡冷水,避免久坐湿地。情志调畅:保持情绪平和,肝郁常因情绪波动加重,因此经期要少生气,多放松。2.饮食调养:以温补为主
宫寒者:可食用生姜红糖水、桂圆红枣汤、山药羊肉汤等温补食物。血瘀者:适当饮用益母草茶、玫瑰花茶,有助于活血化瘀。气血虚者:多食用阿胶、枸杞、红枣、当归煲鸡汤等补益食品。3.日常调理:健脾养气血
艾灸:可灸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温补阳气,调理气血。适度运动:经期避免剧烈运动,但轻柔的瑜伽、八段锦、散步可促进气血流通。![](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dae2a79da0af647b412baba3a8706c.jpg)
痛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很多患者习惯“扛过去”或一味使用止痛药来应急,但却忽略了背后的体质问题。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不仅能缓解疼痛,更能从根源上调理冲任气血,改善体质,让女性告别“每月一痛”。
女性的经期健康与平时的调养息息相关。用中医的眼光来看,痛经不仅是“疼痛”那么简单,它往往反映了气血运行的状态、阳气是否充足,以及情志是否调畅。通过科学的调养和精准的治疗,完全可以让痛经患者逐步恢复健康。
希望每位女性朋友都能重视自己的身体,听从身体的信号,用中医的智慧呵护健康,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和转载,让更多人学中医学养生,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一起积累福报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5de60fa54105fcbe8c3f18dc48e940.gif)
申明:
1、参考文献:《沈绍功中医方略论》——十二种妇科病家传效方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协商。
3、所有治疗方案均需要辨证论治,如需用药请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加减,请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