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第5章:元至民初“石文化”的“理性”时期7

石道聊文化 2024-05-11 05:45:15

第5章 元至民初“石文化”的“理性”时期

二、乾隆皇帝与石头的渊源。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他的文治武功,今人比较熟悉,这里就不介绍了。

令人好奇的是,乾隆皇帝与石头也有着比较深的渊源,比如青云片、青芝岫、青莲朵、“搴芝”、“绘月”等。其中,太湖石《青莲朵》(见图5-4)最具故事性,与他渊源最深。同时,

图5-4 《青莲朵》 太湖石 200*170厘米 北京中山公园 藏

对于今天的玩石人来说,该园林石也存在着许多盲点。因此,笔者将通过三个“场景”,以及乾隆皇帝为它创作的多首诗歌,来“还原”它的前世今生。

“场景”13——“赵构说石”:在南宋临安(今杭州)“宗阳宫”(后改名为“德寿宫”)中,在一座冷香亭旁边有一株“苔梅”,它老干虬枝、曲折优雅,花开时节,香飘数里。该古梅旁有太湖石一方,高1.7米、周围3米多,呈白色、质地细密,端庄雅致,玲珑剔透。据说,宋高宗赵构对该石十分喜爱,以“梅石怡人,余寒似水,纤雪如尘”来赞美之。

淳熙五年二月初一日,宋孝宗皇帝(赵构儿子)到“德寿宫”朝拜太上皇(宋高宗赵构退位后,被儿子尊称为太上皇)。赵构特地留儿子在石桥亭子上赏看那株“苔梅”。赵构介绍说:“苔梅有二种:一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上,苔如绿丝,长尺余。今岁同时著花,不可不少留一观。”同时,赵构还对儿子孝宗介绍说,这株古梅旁的那款石头是太湖石之王,透、漏、丑都占。你看,它的样子象不象一朵刚出水的含苞欲放的“芙蓉”?因此,该石即被后人称之为 “芙蓉石”。

注:由于800余年风雨的冲刷,到乾隆皇帝发现那块“芙蓉石”的时候,它早已经不是宋高宗赵构眼中的“芙蓉石”了。该石不断崩裂,人们也只能从其大概的轮廓中想象当年的玲珑剔透了。王贵生先生在他所著《奇石纵横——中外观赏石收藏与鉴赏》中,在介绍该古石的时候,说它“很像倒置佛钵,说它像荷花谢后结籽的莲蓬头也可以”。

《石道》(1-4卷)60

1 阅读:2

石道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