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第5章:元至民初“石文化”的“理性”时期10

石道聊文化 2024-05-13 05:41:10

第5章 元至民初“石文化”的“理性”时期

三、蒲松龄与“石文化”渊源。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他在“石文化”方面的独特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阐释石头的美与特点方面,蒲松龄总是能一语中的。比如,在《石谱灵璧石》中,他写道,“灵璧石,叩之有声,刀刮不动,能收香,斋中有之,香烟终日不散。色黑如溱,纹细白如玉。不起峰,佳者如卧牛菡萏蟠螭”。

2.在清理、保养石头方面,蒲松龄总结了一些方法。比如,在《聊斋杂记》一文中,他写道,“灵璧石久经污作茶褐色,当时朴硝入汤同煮,一、二时取,如石灰色,却以乱丝或丝瓜蘸细沙与石灰磨洗,其黑如墨,即有凿痕亦自然矣”。

3.他创作了一篇以石头为题材的短篇小说———《石清虚》。文中说,邢云飞“好石,见佳不惜重直”,在一次捕鱼的时候,邢云飞偶然地从河里得到一块石头,“则石径尺,四面玲珑,峰峦叠秀。喜极如获异珍。既归,雕紫檀为座,供诸案头。每值天欲雨,则孔孔生云,遥望如塞新絮。”

作者借“邢云飞”之名,通过艺术的语言,传递出了古今赏石家对石头的感悟:“石有灵性,石可择主”。

当然,蒲松龄一生也收藏了很多石头,比如“海岳石”、凤翔石、双鹰石、九象石、峨豸石,等等。

其中,“海岳石”(见图5-5)在我国“石文化”

图5-5 《海岳石》 灵璧石 长62*高34厘米 蒲松龄故居 藏

历史上非常著名。从其图片来看,其形状既像山峰,又像两个瑞兽趴在一起,望向左方。据记载,该石是他的好友毕际在罢官归途中所得,后赠与蒲松龄的。为此,蒲松龄写了一首诗予以感谢:“大人何浩伟,赎尔拒花冠。刺史归田日,余钱买旧山”。

该石至今仍然保存在“蒲松龄纪念馆”内,供游人参观、欣赏。

《石道》(1-4卷)63

1 阅读:3

石道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