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高速公路上,一辆小米SU7失控撞向施工路段,三名花季女孩生命殒落。有人将矛头指向小米公司,令其遭遇重大舆情。那这一事件,究竟是驾驶者的疏忽,还是技术设计的短板呢?
首先声明一点,我是新能源车用户,在快速路和高速路上经常使用辅助驾驶,辅助驾驶里程已经超过两万公里。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说说对小米SU7事件的看法。
01
施工路段该用辅助驾驶吗?
根据相关通报,可以确定事发时间为夜里,能见度肯定不如白天。以我的驾驶经验,夜间行车同样会打开辅助驾驶。这是因为,我的车是有视频探头和雷达,我相信它们比我的眼睛能更精准地识别前方路况。事发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据说没有雷达。但当天天气晴好,也并不意味着视觉监测失效。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因为本车道施工,需要转换到逆向车道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但凡有一处地方施工,都会向车来方向2公里摆放施工提示牌,并做减速提醒。比如从100,到80,到60等。那么在这样的提醒之下,我都会退出辅助驾驶,改为人工驾驶。因为这样的情况之下,车速飘忽不定。
而该事件中,在接近换道处,车辆还处于辅助驾驶状态。是驾驶人没有看到施工提醒吗?亦或者施工方没有摆放提示牌?这个无从得知。
02
人工接管有效无效?
通报说,在22:44:25,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很多人看到这一点,都理解为是辅助驾驶自己处理不了了,就交给了人来驾驶。这是大错特错了。
机器始终是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它就一直按照自己的模式运行下去。那么什么是人为干预呢?比如按键退出,比如踩一脚刹车。
我在开启辅助驾驶过程中,如果侧向有车辆,感到它会随时插进来,我会把脚放到制动踏板上,准备随时接管。因为万一遇到生瓜蛋子,我怕车反应没那么快。而有时候自己和前车距离稍大,怕有其他车辆插入,那么要么调整跟车距离,要么给一脚油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退出辅助驾驶的。
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点了一下刹车,再松脚,车会突然提速。比如你把车定速在100公里,开启辅助驾驶。这时候前车减速,你的车跟着减,显示80公里。此时如果你稍微点一脚刹车,那么辅助驾驶马上退出。但一松刹车,车会向前蹿一下,就需要再大力踩下刹车。
该事件中,我认为与这种情况极为相似。在辅助驾驶的作用下,车辆时速从116降到90多。这时候人接管,点了一下刹车,踏板开度是31%,同时向左打方向。注意,驾驶人没有一脚踩死刹车。这个时候应该是松开了刹车,车子突然提速。一秒钟后,驾驶人再次踩下刹车,踏板开度是38%,同时向右打方向。至此,碰撞发生。
03
AEB静默之谜
惨剧发生后,有人质疑,为什么AEB没有介入。
什么是AEB呢?AEB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即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是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它主要通过雷达、摄像头等感知部件来监测车辆前方的环境信息,在驾驶员制动过晚及驾驶员制动力不足时,AEB系统会主动启动刹车系统,以减少或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
我曾遇到过多次AEB启动的情况。最直观的一次,是在某汽车园区,我沿着店铺前的道路以20公里左右的时速行进。右前方出现一个行人,他做出要横穿的样子。我已经发现他了,并且把脚放在了刹车上。如果他看到我,会停下来,我就不踩刹车了;如果他低头看不到我,我就踩下刹车,让他过去。结果他没看到车,还在向前走,我正准备踩下刹车时,没想到车已经先我一步刹停,把我吓了一跳,也把行人吓了一跳。我挥挥手让他过去了。这种刹停是非常剧烈的,相当于一脚踩死那种。其实根据现场情况,如果是我来处置,也是缓缓停下来,因为还有至少五米的距离。也就是说,车已经先于我判断出来这个人要横向穿过,而驾驶人在没有做出动作的时候,车辆先于你出手了。
还有就是当我以较快速度通过急转弯时,车辆会发出提示,意思是有碰撞的危险。但由于我在加油,它认为是处于驾驶人掌控之中,所以AEB只是提醒,并没有介入。
加油是一种人为掌控,刹车也是。
通报中没有提及AEB是否启动及介入。但从数据来看,驾驶人是有踩刹车的。如果踩刹车的力度不够,在算法设计中会叠加驾驶员的动作,仲裁出一个最大的减速度。
但在该事件当中,AEB是否介入,厂家怎么评估驾驶人踩刹车的力度从而是否叠加AEB动作,这些都无从知晓,只能以官方检测为准。
04
车门为何成为逃生死结?
发生事故后,车门是不是无法从内部打开,也是网友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现在很多电车都设置了隐藏式门把手,从内部只要按键就可以开启。如果断电的状态下,就有可能导致按键失灵。不过很多厂家都设置了一个机械门把手,如果电子按键失灵,用机械门把手,还是可以把车门打开的。
那么在发生事故后,为什么车门从内部打不开呢?无非以下原因:
一是人员有意识的情况下,想打开车门,但按键失灵,且不知道有机械把手存在。
二是人员有意识的情况下,想打开车门,按键失灵,机械把手也失灵了。
三是人员无意识。在高速碰撞及气囊弹出的情况下,人员无意识也并非不可能。
以上就是我对此事件的分析。
悲剧发生,生命殒落,令所有人惋惜难过。
这个时候,很多人说电车不安全,油车安全;也有人说辅助驾驶就是害人的;还有人说,某个品牌的辅助驾驶就有多糟糕,其他品牌的就怎么好。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每一次革新都会伴随失误与教训。期待真相的同时,我们也不必因噎废食。唯有直面问题,才能让技术真正成为生命的守护者,而非悲剧的推手。
部分图文源自文小言、南方日报、知乎、新疆发布